冯大海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指出了应当遵循趣味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随后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提高有效性的策略,以期能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语文 初中 课堂教学
引言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习惯于将重心放在提高学生们的考试成绩上,在讲授的内容上和方法上,也偏向于应试。这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随着中学教育的改革发展,更加提倡和注重对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来说,对学生们开展素质教育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提高学生们语文素养以及改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上就应当更加开展创新实践,基于此,在本文中,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提高策略,以期能够帮助语文教师改进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课堂提问应遵循趣味性原则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在语文课堂开展提问也同样有着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的目的。因此,在开展课堂提问中应当遵循趣味性原则,吸进学生们的吸引力,将他们引导到课堂的讨论中来。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常常有着较高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提问上,要选择能够引起学生们兴趣的内容,这样才能避免传统死板的教学情形出现。此外,需要语文教师注意的是,虽然课堂提问要坚持趣味性原则,但是要注意趣味性原则的运用方式,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进行,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提问真正达到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效果。
2.课堂提问应遵循有效性原则
初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以及反应水平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的提问应当从学生们的实际出发,遵循有效性原则。所谓的有效性就指的是提问既能照顾到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同时又能够让学生们受到启发,举一反三,对学生们的语文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要结合教学目标,设置的问题要能够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展开。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针对学生们感兴趣、喜欢思考、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提问,要让每一个问题都能发挥出实际效用,促进学生们思维的拓展。
3.课堂提问应遵循针对性原则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课堂提问应当是经过教师充分思考和精心安排规划的,要确保提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且能够切实的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并在回答和讨论中提高学习水平。因此,课堂提问应当遵循针对性的原则,一方面,提问要针对学生们关注的问题和教学中的难点疑点而进行设置,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提问要切实地解决问题,不仅学生们能够听得懂,而且能够回答得上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提高有效性的策略
1.提问要善于抓住时机,激发学生们的思考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课文和素材,但是学生们并不是对每一篇课文都能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注意根据教材的安排划分出教材的侧重点,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进行提问,要抓住学生们感兴趣的地方,有意识地为学生们设置障碍式的提问,对于学生们兴趣低的地方,要格外注意提问的方式,以启发式、引导式的方式来设置提问。这样才能在提问上达到好的效果。同时,教师要抓住提问的时期,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提问中激发学生们的思考。
2.避开直接提问,将问题问得生动起来
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中又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意义,教师如果只是通过简单地问答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不仅可惜了语文文章中的内涵,还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文章中的丰富内涵的作用,采用生动灵活地提问方式对学生发问,让学生对深层次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认真思考或者互动合作才能对问题进行回答,这样一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分析能力就得到大大提高了。例如,在《晏子使楚》文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晏子一定要从大门进?如果晏子从狗门进代表什么意思?并通过平时生活中与此相关的一些例子让学生理解事物的相对性,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晏子成功的原因了。
3.激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探究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完成问题的回答,而是通过学生们的回答来激发出学生们的疑问意识,并在疑问意识的引导下,进一步进行探究式的问题思考,要让学生们进一步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不断开展探究,从而取得进步。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们很少在课堂上主动地进行提问,有的是碍于面子不敢开口,有的是害怕老师继续深入提问自己回答不上来,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了学生们在课堂上与老师缺乏充分地互动。因此,语文教师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注重师生交流,让学生在问题中不断思考,并适时将提问的角色对换,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理解,并能够对解题的技巧或步骤有一定的见解。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潭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