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尔菲法的高校女教师情绪耗竭影响因素研究

2020-06-15 04:07苏保朵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7期

苏保朵

摘 要 随着高校女教师队伍的迅速壮大,需要社会对女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本文以高校女教师情绪耗竭为出发点,通过文献梳理整理出情绪耗竭的影响因素,然后利用特尔菲法对相关专家进行调查,进行数据整理,得出影响高校女教师情绪耗竭的重要因素分别是工作压力、工作家庭冲突、工作投入以及师生关系等,据此提出缓解高校女教师情绪耗竭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女教师 情绪耗竭 影响因素 特尔菲法

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高校的大幅扩招,高校女教师队伍在迅猛扩大,女教师在人数和比例上都大幅增长,据教育部资料显示,截止2018年,普通高等教育专任教师中女教师人数为84.17万人,占比达到50.32%。女教师作为高校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场上要承受和男同事同等的教学、科研压力,在家庭中又要扮演好贤妻良母的角色,因此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本研究以高校女教师情绪耗竭为出發点,通过文献梳理整理出情绪耗竭影响因素,然后利用特尔菲法对女教师进行调查,以期获得高校女教师情绪耗竭的影响因素以及结果,并据此提出应对高校女教师情绪耗竭的策略,并给高校教师管理提供有价值指导。

1概念界定及因素选择

有学者指出,情绪耗竭是情绪和生理资源损耗枯竭的状态,是个人情绪资源及与之相关的生理资源被用尽的感觉,会导致员工自尊受损、沮丧、紧张和脾气暴躁,是一种与压力有关的工作反应。近年来,关于情绪耗竭的研究很多,一些学者验证了情绪劳动(Liu &Wang ,2018)、工作投入和工作狂(Guidetti&Viotti等 ,2019)、工作压力(王红丽和张筌钧,2016)、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冲突(陈建武和张向前,2013)、工作不安全感(张 莉和林与川,2013,2014)、信任(赵慧军,和吕静,2019)、非工作时间的工作相关电子通讯(潘清泉和韦慧民,2017)和正念(Reb&Narayanan, 2017;)等因素对情绪耗竭有显著影响。另外一些与教师相关的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和自我效能感(Hopman Juliette&Tick Nouchka,2018 )以及不愉快的情绪(Lee&Kwon等,2019)和归属感(李 维,秦玉友等,2018)也会对情绪耗竭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出影响情绪耗竭的相关因素16项,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与情绪耗竭成正比关系的因素定义为正向因素,反之为负向因素,具体参见表1。

2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

德尔菲法是1964年由美国兰德公司的赫尔墨(Helmer)和戈登(Gordon)创造并应用科技预测中,它的本质是通过多轮调查使一些比较模糊、复杂的问题得到确定的结论。本次特尔菲法调查选择的专家是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一线女教师,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以及助教等不同的职称,共20人。考虑专家可能会对相关因素有理解偏差,在发放调查表的同时,同步发放一份各因素的解释说明文档,以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的调查分两步进行,首先请专家选择出影响高校女教师情绪耗竭的因素,然后对集中因素进行排序,每一步分别进行两轮调查。第一轮发放20分调查表共收到16位专家的回复,收到调查结果后,笔者对专家测评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形成新的调查表后反馈至专家再次匿名测评,获得集中的影响因素,第二步让16位专家对集中因素进行重要性等级排序,这一步也进行两轮调查。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因素选择结果与分析

根据表2,第一轮选择的结果相对比较分散,高校教师情绪耗竭的影响因素中比较凸显的是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压力、师生关系、自我效能感以及工作投入,组织的支持对情绪耗竭的影响也比较明显,而工作不安全感和归属感选择的专家比较少,这与高校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比较吻合。第一轮结果整理之后,我们对专家进行了反馈,展开了第二轮调查,据表3显示,结果比较集中,一般我们认为获得半数以上专家选择的因素是比较重要的。包括正向因素:工作压力、情绪劳动、工作-家庭冲突、家庭-工作冲突、非工作时间的工作相关电子通讯;负向因素:工作投入、正念、组织支持、师生关系和自我效能感。其中工作压力获得满分,体现出高校女教师与男教师一样,在工作中遇到同样的科研以及教学压力,是导致情绪耗竭的首要因素。工作-家庭冲突、家庭-工作冲突评分较高,体现出了高校女教师与其他社会女性一样面临着职业和家庭平衡的挑战,而师生关系作为校园中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对情绪耗竭的影响也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另外,获得组织的支持对女教师而言同样重要。

3.2因素排序结果与分析

根据前两轮调查的结果,得到了影响高校女教师情绪耗竭的集中因素,但是并不能得到那种因素在专家眼里更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对第二轮选出的集中因素(半数以上专家认可的因素)再次反馈给专家,让专家对选出的10个因素进行排序,由1-10表达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即1表示最重要,排名第一,10表示最不重要,排名字后,最终根据16位专家评价的等级和或者均值来确定重要性排名,等级和或者平均得分越小的对象,其重要性越大。本次排序共进行两轮,我们将第一轮排序结果整理之后,再次匿名反馈给专家,进行第二次排序调查,调查结果如表4-6所示。结果显示排名前五的因素分别是、工作压力、工作-家庭冲突、工作投入、师生关系以及非工作时间的电子通讯,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女教师情绪耗竭的因素重要的多是与工作相关的因素,工作家庭冲突重要性高于家庭工作冲突,体现高校女教师更多的关注家庭,正念与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体现出个人调节的重要性,而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是,情绪劳动的重要性排名靠后,体现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强,这与职业本身的性质有关。

4结论及建议

根据专家调查结果,高校女教师情绪耗竭的影响因素按照重要性递减依次是工作压力、工作家庭冲突、工作投入、师生关系、非工作时间的工作相关电子通讯、正念和家庭工作冲突、组织支持、自我效能感和情绪劳动,说明导致高校女教师情绪耗竭首先是工作相关因素,工作带来的压力,工作的投入以及处理师生关系等;其次是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问题,这与广大职场女性面临的问题相同,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第三类因素与女教师个人的调节能力相关,比如正念、自我效能等;第四类因素与所在组织相关,包括家庭以及高校等。研究结论的也给如何缓解高校女教师情绪耗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比如减轻工作压力,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尽量减少非工作时间的工作安排等;另外女教师自身要合理的安排工作与家庭生活,能够自我调节,比如树立自信心,运动以及安排其他的放松活动来缓解情绪疲惫;最后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要给予女教师更多的支持。本文是在专家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受作者以及专家个人知识、环境等的局限,结论可能有很多不足之处,未来需要调查更多的高校女教师,了解不同因素对情绪耗竭的作用机理,得出更有价值的结论。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女教师情绪耗竭的前因与后果实证研究 ”成果,项目编号:2018SCG057。

参考文献

[1] Demerouti, E.&A.Bakker&F.Nachreiner&&W.Schaufeli.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of burnout [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1,86(03):499-512.

[2] Wang,W.L.&S.H.Huang&B.YinH,etal.Employees' Emotional Labor and Emotional Exhaustion: Trust and Gender as Moderators[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8,46(05):733-748.

[3] Guidetti,G.&S.Viotti&D.Converso.The interplay between work engagement, workaholism,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academics: A person-centred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occupational well-being and its relations with job hindrances and job challenges in an Italian university[J].HIGHER EDUCATION QUARTERLY,2019.

[4] 王红丽,张筌钧.被信任的代价:员工感知上级信任、角色负荷、工作压力与情绪耗竭的影响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16(08).

[5] 陈建武,张向前.高校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13,14(03):1-4.

[6] 张莉,林与川,张林.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科研管理,2014,35(03).

[7] 赵慧军,吕静.信任对员工情绪耗竭的双路径影响研究[J].经济经纬,2019,36(05).

[8] 潘清泉,韦慧民.非工作时间的工作相关电子通讯与员工情绪耗竭和离职意向的关系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7(10).

[9] Reb, J.&J.Narayanan&S.Chaturvedi, etal.The Mediating Role of Emotional Exhaus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of Mindfulness with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Job Performance[J].Mindfulness,2017,8(03):707-716.

[10]   Hopman Juliette A.B.&T.Tick Nouchka&van der Ende Jan,et al.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relationships with students and self-efficacy moderate associations between classroom-level disruptive behaviors and emotional exhaustion[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8(75): 21-30.

[11]  Lee,Y.H.&H.H.Kwon&Richards,KAR.Emotional Intelligence, Unpleasant Emotions,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J].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19,38(03):262-270

[12]  李维,秦玉友,白颖颖等.归属感对农村教师离职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情绪耗竭的中介效应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8,30(06).

[13]  朱慶华.信息分析:基础、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