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
每到周六是许利娜最忙的一天。作为眉州东坡酒楼崇文门店的店长,她要从早晨5点半开始进入工作状态,除了准备早、中、晚饭的工作,还要时刻关注四大顾客微信群的信息。这四个群是疫情以来,她和团队通过联系周边居委会和老客户等方式,一个个拉人,创建出来的,覆盖附近约800位客户。
“走出去这一步真的很艰难,但是没办法,为了生存。” 许利娜说。在眉州东坡工作13年,这是她第一次如此依靠社交网絡工作,“感觉有点像微商。”
“亲爱的小主们,开始预定周六日的美味啦。” 许利娜在朋友圈里写道。顾客可以直接扫图中群接龙小程序的二维码,以优惠的价格购买东坡烤鸭等套餐。在小程序中,每个人都能通过头像和名称看到,谁购买了何种菜品。这种社交属性也增加了购买欲。
“中国人喜欢凑热闹,你买,我买,大家买。社群里的顾客很多都互相认识,有一种气氛。” 许利娜说。过去两个多月中,她从连群内“土接龙”都不会的小白,变成能熟练使用各种小程序运营线上交易的老手。
转战互联网是疫情时期餐饮企业的共性。就连眉州东坡的董事长王刚,都亲自下场直播,操着四川口音,热情地推销自家半成品菜——自热的毛血旺火锅,结尾还以主播腔嘱咐道,“下单哦”。
“餐饮无国界、无边界,疫情硬生生地把我们传统的餐饮人逼成互联网人,逼成零售人。” 眉州东坡董事长王刚在“疫情下的商业复兴与创新之道”线上公益论坛中说。虽然一直都有线上外卖业务,但长期以来,眉州东坡都以堂食为主。这次疫情,让眉州东坡迎来一场全面变革。
43.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餐饮收入4194亿元,同比下降43.1%
回想起年夜饭,许利娜现在都觉得难受,不可思议。一年当中,春节这几天往往是餐饮业收入最高的时期,公司也曾定下“2020”的目标,各店铺年夜饭营收总额预计为1600万元,大家都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争取当天收入能冲到2020万元。
疫情改变了一切。
除夕前,大批客人选择退订年夜饭或改外送,当晚各店铺整体收入只有900万元。从1月21日到30日,眉州东坡一共退餐11144 桌,估算金额高达1700万元。面对大规模退餐,眉州东坡给出的总原则是要以顾客满意为宗旨——500元押金可以转为储值卡,选择日后消费;建议客人转为外卖年夜饭;客人执意要退,一定要将押金退给客人;做好退餐后客人的信息登记。
按原计划,春节这几天,眉州东坡各门店从晚上十点半到次日早晨七点,分四轮迎客,工作量加了一倍。然而,疫情下,门店没人来吃饭,仅崇文门店里就有90多位员工和30多位小时工,46万元的食材堆着,怎么办?
许利娜发愁时,董事长王刚面临着更难的抉择。1996年,王刚和同为厨师出身的太太梁棣在北京开出第一家眉州东坡酒楼,如今,在北京已经有100多家门店,共计六千多位员工,如果停业,将平时集体吃住的员工撒向社会,风险更大。但继续营业,企业面临的压力无疑巨大。
据《北京日报》报道,春节后的一个月里,眉州东坡照常发放出5000万元工资,付了1116万元门店房租、295万元员工宿舍租金,花110万元购买防疫物资。不算库存损耗,每月各项支出近1个亿。
“不管是老板也好,还是区域总也好,每次给我们开会都说,我们首先要活下去。”许利娜说。
一场上下结合的自救就此开始。
大年初二上午,王刚到亦庄店巡视时,发现店员正在门口摆菜摊。当时,疫情突至,有老顾客抱怨没处买菜,店里库存又处理不掉,店长就决定拿出来平价卖了。当晚,王刚就在视频会上推荐了这一做法。
110多家眉州门店迅速响应,都做起平价菜站。一家餐饮企业,每天不再围着锅台转,开始做上蔬菜生意。库存压力缓解后,公司还利用内部供应链,和在四川的资源,把四川的瓜果、蔬菜、调味料、生鲜、成品、半成品以平价的方式服务社区,缓解居民买菜难的问题。据悉,眉州门店线下菜站的最高日营收达到7万多元。
许利娜还在自家门店的菜站,附上自己的微信二维码。为了方便顾客买菜,减少出行,许利娜会通过微信落实顾客需求和地址,推行无接触外卖送菜服务,并借机将顾客拉至大群,推广更多社区福利活动。
疫情期间,许利娜所在的眉州东坡崇文门店,经常要面对区安监局、派出所、街道居委会的突击检查。(受访者供图)
“我们找到了介于超市和餐馆之间的商机。”王刚在上述公益论坛上说。作为一家有全产业链的川菜企业,眉州东坡以前只是将食品和餐饮对外。这次疫情,眉州和物美、每日优鲜等零售企业合作,尝试共享员工,将公司内部的中央厨房和物流配送业务对外开放。
“这些企业把菜拉到我们这儿来,我们给包装,然后再给他们送到物流公司去。这样员工也有活干,与外界的接触也比较少。”王刚介绍共享员工的模式。
2月底,4家“眉州东坡菜站”商超店开进北京物美超市。除了蔬菜,眉州东坡上线的熟食、主食、自热火锅等半成品,都受到消费者欢迎。“这次疫情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把变革真正落到了实处。以前就是计划经济调拨,就给我们自己的门店。通过这次疫情,把整条供应链打通了。”王刚说。
疫情严重时,许利娜店里几乎没有堂食的顾客。为保障堂食安全,店里关闭了包间和大厅,只开放一间小厅,并将原有的13张桌子拉开距离,改成8桌,每桌只能坐一人,桌与桌之间间隔一米五到两米。有时,一天之内,区安监局、派出所、街道能突击检查三次。
“以前我们把店里的运营整好就可以了,”许利娜说,“现在网络发达,我们还要受到大众监督,必须要做好,否则网络就传播得特别快。”
根据公司规定,门店是防控的第一关口,一线店长是第一责任人。许利娜介绍,公司部署了三大要点。第一,一定要让每一个店成为当地的战地食堂,给一线医护人员和街道居委会等抗疫人员提供免费餐;第二,推行便民菜站,价格要比超市便宜;还有一点,不把员工推给社会,不给社会添乱。
许利娜和店员赶紧采购了口罩等防疫物资。每个员工宿舍都配有移动紫外线消毒灯。宿舍管理员开展一天两次的消毒工作。员工每日测两次体温,有不适症状不得上岗。根据有关部门规定,上铺都不许住人,减少每间屋人员密度。区里的检查人员也会仔细登记每间宿舍人员情况,严格监察。
每家门店都要准备一间隔离室,分为3个类别:发烧的算一类,干咳的算一类,浑身肌肉酸疼的算一类。店铺每天都会跟踪员工的健康状况,只要是员工中有发烧的人,都必须去医院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大家都分开工作,员工吃饭也都是分开吃。
店里每餐前,员工都会对前厅地面、门把手(1小时消毒一次)、公用器具、厨房进行消毒。清洗空调过滤网,2小时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更清新。
由于店里業务高度依赖外卖,外卖小哥也成为“战友”。店铺会为外卖小哥提供休息室,专门给他们测体温,提供消毒物资。许利娜的店每周一、三、五,会为外卖小哥提供免费午餐。
2月10日,眉州东坡的菜篮子小程序上线,日售最高达1365单,收入最高17万元。以前,日均300单的京东、天猫、淘宝网店,成交量也翻了20倍。
“我们为每一天的业务增长而开心。每天的迭代、每天的电话会、每天的上新、每天的推广,感觉这是真正的二次创业啊!”眉州东坡总裁梁棣在2月14日发布的致员工公开信中写道。
公司在全面打通线上平台时,员工也在用“笨”方法,打入社区。
在建立社区客户微信群时,许利娜很快发现,盲目加入大群效率并不高。因为一个社群往往包含多家餐饮企业,信息庞杂,竞争压力大。她和同事开始联系微信里的老顾客,一位位询问地址,建起自己的客户群。通过这些社群,许利娜才发现,原来很多居民都不知道附近有眉州东坡的店,也不知道眉州东坡还有早餐和小吃等产品。
“其实我们现在建社群不仅为了疫情时期的经营,还建立了眉州东坡的知名度。”许利娜说。她举例,很多顾客提到烤鸭可能会想到全聚德,对川菜馆还会做烤鸭持观望态度。但是借着疫情时期的社区福利活动,眉州东坡以优惠的价格推出烤鸭,颇受欢迎,很多顾客开始重新认识眉州东坡的产品。
这一系列自救,使眉州东坡保住了单月4500万元至5000万元的现金流。“大家看到了希望,现在我确信我们能挺过来。”王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传统餐饮业受到巨大冲击。3月16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餐饮收入4194亿元,同比下降43.1%。危机之下,如何“自救”成为餐饮企业的重要课题。不仅仅是眉州东坡,众多餐饮企业都经历了从彷徨紧张到积极尝试,或许,经历了疫情之后,这些餐饮企业会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