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万琳
摘 要 民办高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一批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专业人才。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差异性,着重强调两者在在民办高校里基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四个方面的差异。同时,结合建构主义理论,提出民办高校应从教学模式、教师作用和学生的能力培养这三方面来构建民办高校通用英语跟专门用途英语的有效衔接模式,以此来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进而提升民办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通用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 民办高校大学英语 衔接模式
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简称 EGP)和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中两种类型的课程。同时也是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两种课程,民办高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因此 ,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理应为之服务,本着民办高校的办学目的,民办高校的英语课程设计显得非常的重要。蔡基刚明确主张大学英语教学重点应转移至专用英语,尤其是学术英语。然而,大多数学者持两者是互补的观点,认为通用英语跟专门用途英语在实际运用中并不冲突,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文秋芳主张高校应该向学生提供包含两个板块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那就是通用英语跟专门用途英语。本文的观点是基于民办高校的特点,在通用英语跟专门用途英语并存互补的情形下,同时结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探讨在民办高校里通用英语跟专门用途英语的有效衔接模式。
1 EGP 与ESP 的差异性
1.1教学对象不同
EGP 面向的是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学习中各个专业的学生,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和译,没有语言外的其它特殊需求。ESP 面对的是有着特定专业和学科需求的英语学习者,在掌握语言能力之外,还要求能够通过ESP 学习,具备能够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科交流的能力。
1.2教学目标不同
EGP 侧重于学生的语言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具体的听、说、读、写、译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而ESP 针对学习者的特定专业和学科,旨在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上,提升学习者的专业知识,培养英语学术交流能力,为其专业和学科服务。
1.3教学内容不同
EGP 的教学内容多围绕日常交际和话题,教材内容多为散文、议论文、记叙文等,具有综合性、情节性、趣味性的特点。ESP 的教学内容以涉及特定专业和学科的领域为主,探索专业学科知识,具有学术性、抽象性和信息性的特点。
1.4教学方法不同
EGP 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语言和文化为主导,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篇章、语法、结构、词汇为主。而ESP 强调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职业需求,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需求和目的为导向,采用多种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习者的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主。
EGP 立足培养学生获取英语的共核语言,是提高学生语法、词汇、句型、篇章理解等方面知识技能的一种恰当而必要的学习模式。假如EGP 的基础好,可以促进学生ESP 的学习的效果;反之,运用ESP 进行交流,也有助于学生EGP水平的提高。EGP 和ESP 是相辅相成的,但二者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衔接以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仍有待探讨。本文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探讨EGP 和ESP 有效衔接模式的构建。
2民办高校EGP+ESP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1重EGP、轻ESP
好多民办高校还是注重EGP,一方面诸多院校所未将专业知识和行业知识的结合纳入到ESP教学目标中,没有形成高等性和职业性同时兼具的课程特性;另一方面由于民办高校受到师资匮乏、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等原因的限制,使得ESP教学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2.2重应试、轻应用
现阶段,民办各院校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是以四六级考试为指挥棒,ESP教学测试上主要以阅读理解或翻译为主,尚未形成切实可行的ESP课程评价体系,使得测试成绩成为评判学生这一阶段学习成果的主要标准,这种做法严重偏离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同时也限制了ESP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源自Piaget 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之后结合社会心理学理论、意义学习理论以及发现学习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成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可总结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而在此教学模式下具体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学习者是以协作学习为主,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学习的是全面而富有情境的知识内容,学习是主观、动态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习的结果,以外在动机为主; 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学习的过程,以内在动机为主,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还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在教学中,以真实情境为基础的学习环境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自20 世纪90 年代起,有学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视角,讨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教育理念的树立和课程的设计等。但只有少数学者采用建构主义视角探讨专门用途英语相关的教学研究,提出从学习主体、学习资源、学习互动和学习情境这四个方面制定基于建构主义的ESP 教学策略。而在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探讨EGP 与ESP 的衔接方面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4民辦高校EGP+ESP有效衔接模式的建构
基于以上的分析,在民办高校中,EGP与ESP的有效衔接模式应该是以兼顾“教师教”的有效性和“学生学”的有效性为目的,促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取得更佳的效果。本节将以建构主义为视角,从教学模式衔接、教师在教学作用衔接和学生能力发展衔接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民办高校EGP+ESP有效衔接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建构。
4.1教学模式的衔接
如何将EGP和ESP有效地衔接起来,本节将从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这两方面来论述。
4.1.1教学策略的衔接
EGP 只是适用于所有用途和场合的一个语言知识的基础,学习者要进行特定行业的英语交际,还应学习适用于特定语言场合的ESP。因此,在EGP 教学结束后,应及时转入ESP 教学,如在大学的一年级开展EGP 教学,在二年级开展ESP 教学,这样的过渡可以扩大和延续英语基础教学,从培养学生基础英语能力过渡到培养英语应用技能,从而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
4.1.2教学方法衔接
EGP 和ESP 教学方法的衔接以EGP 惯用的传统教学方法为基础,结合建构主义教学观和ESP 的特征,采用过渡的方式进行教学方法的衔接: 即从“共核语言知识+ 模拟情境语言任务”的传统教学方法,过渡到“共核语言知识+真实情境语言任务”的模式,然后再过渡到“专门用途英语语言知识+真实情境语言任务”的模式。这一教学方法在初期可帮助学生运用在EGP 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而在后期要求学生完成真实情境语言任务,又可以锻炼学生的ESP 实际应用能力。
4.2教师作用衔接
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EGP 和ESP 衔接模式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而是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4.2.1课堂组织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可教师在学习者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过程中所起到的指导作用。教师充分遵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汇报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在设计了学生要完成的具体研究任务后,促进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4.2.2讨论引导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在学生的讨论、交流、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其讨论的问题和方向加以引导,讨论的问题要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引起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的讨论向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4.2.3教学评估者
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离不开有效的教学评估。在EGP 和ESP 衔接模式中,考試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评估手段,取而代之的是过程评价形式,如在课堂上开展的案例分析、小组汇报等,教师作为教学评估者,对学生所完成的各项活动任务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意义的建构。
4.3学生能力发展衔接
4.3.1学习策略的调整
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EGP 和ESP 衔接模式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完成课程任务的同时自觉主动地建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适时根据学习目的和内容调整学习策略。在EGP学习阶段,学习重心是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础能力。而在ESP 学习阶段,专业知识与相应的英语词汇、句型、语篇等给学生提高了一个真实的语境,学生要在已有知识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英语语言技能,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以致用。
4.3.2发展多样能力
在EGP 和ESP 衔接模式中,学生在运用不同学习策略的同时可以锻炼多种能力,而获得较好的专业能力和个人发展。
(1)沟通交际和团队协作能力。在EGP 和ESP 衔接教学模式中,很多课程任务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人际交流沟通技巧,能与小组成员顺畅沟通。而团员们按照任务的主题,展开讨论、分工,再梳理、分析、整理资料,最后相互协商,共同协作完成任务报告,则是团队协作能力的体现。
(2)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在完成课程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搜集信息、探索解决方案,将新信息与已知事物相联系,同时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中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成果,这种“联系”和“思考”是学生全程参与知识建构的关键,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民办高校将EGP 和ESP 有机结合的衔接模式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即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用英语获取专业相关信息,并有一定的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帮助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有效衔接模式需要民办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密切合作,共同完成EGP 和ESP教学模式的衔接,进而提升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04):609-617.
[2] 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06):9-13.
[3] 文秋芳.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01):1-8.
[4] 王丽娟.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运用与前景[J].外语教学,2014(07):59-63.
[5] 胡文仲.在“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专门用途英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致辞[M].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6] DUDLEY-EVANS T,St JOHN M J.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34-56.
[7] 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59 -63.
[8] FOX R.Constructivism examined[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01(01):23-35.
[9] BRUNER J S.The Process of Education[M].Cambridge M 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0:12-16.
[10]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J].学科教育,1998(03):17-20+29-31.
[11] 袁平华.建构主义理论框架下多媒体环境中依托式外语教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11):75-80.
[12] 司显柱.多元互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建构———建构主义视域[J].外语学刊,2011(01):110-112.
[13] 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6):33-36.
[14] 司显柱,赵海燕.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视阈中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J].外语电化教学,2013(05):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