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伊
陈薇团队公布新冠肺炎疫苗的Ⅰ期临床试验结果后,与网络上爆发式的欢欣鼓舞相对的是,业内人士普遍对其持谨慎乐观态度。
单看任何一组数据都没有太大意义。需要结合现实来考虑新冠疫苗的可行性,这首先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否免疫应答不强的老年人能得到足够的保护?二、是否能在可接受的成本内规模化生产?
结合陈薇团队的Ⅰ期报告看,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目前并不乐观。首先,该疫苗对剂量依赖性很强,高剂量组的三级不良反应率为17%,这个数字是明显偏高的。为了更精准地评估老年人对这款疫苗的耐受程度,II期试验取消了高剂量组,引入了60岁以上的受试者,年龄最大的受试者是一名84岁的老人,这在业内都是破纪录的。
与之相对,低、中剂量组的不良反应率虽然只有6%,但诱导出中和抗体的水平偏低。而高剂量组在中和抗体效价上虽然也表现一般,但显著高于低、中剂量组。这对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平衡提出了挑战。初步结果看来,高剂量对病毒有更好的预防能力,但却有更大副作用。
另外,陈薇团队采用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路线有先天缺陷,抗体预存效应会对人体内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正如一位接近陈薇团队的疫苗研发人员在采访中对我说的,没有十全十美的疫苗路线,每条路线都有各自的利弊。腺病毒载体路线虽然有先天不足,但优点是相比灭活疫苗,对生产的工业要求不高,适合大规模量产。
无论如何评估,开头的两个问题都至关重要。如果一种疫苗只能保护有限的特定人群,它抑制传染病流行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在新冠疫情中,如何实现疫苗对老年人这个高风险人群的有效保护,是下一步人类赢得疫情胜利的关键。
19/2020 总第949期
@一个人的旅行:个人认为,疫情持续的几个月后,是世界各国人民都没钱消费的时期,和为了应对风险進行存储货币的一个心理安全期。企业生产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收入,让不安全感降低才能迎来春天。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难懂一点的书更能激发想象力,因为这些书看起来更有趣,让人更加有思考余地。那些一看就懂的书,不一定会有如此高的价值。(@凌波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