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课开设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爱好和意识,让初中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采用新型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信息技术课堂,采用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以及项目教学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通过积极正面的引导与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道德规范,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而有效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学;综合素质;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9-00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9.040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然后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从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信息素养和技术掌握的要求,选定合适的教学方式和课堂组织形式,吸引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再通过系统性的指导和综合性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以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为主题,探讨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立足于教学实践制定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提升策略,以期为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一、分步教学,合理实施项目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明确规定,信息技术作为中学生的必修课,要以人为本,将素质教育作为基础,革新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育,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并正确认识各种信息技术产品,构建符合学生个性需求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技术课堂,促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品格。因此,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以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遵从启发式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而不是一味地接受知识,通过实践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达到自主学习和乐于探究的目的。
项目式教学方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的实施,能满足信息技术学习的实践性要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教学,便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掌握信息技术。学生在信息技术练习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巩固信息技术。因此,教师可以分三步实施项目教学方法。
第一步,教师要先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介绍项目的内容,将项目主题展现在学生眼前,由学生自由选择,并依据选择结果随即组成小组,共同进行项目的探究和实践,同时所提供的项目主题,如“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机器人教学的可能性”等,要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兴趣相关。
第二步,在分好小组和确定项目内容后,教师要在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主题的研究方向,并通过演示教授学生如何查阅资料和正确的项目探究过程,利用现如今强大的网络资源,将可用的查阅网站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给学生。例如,在“旅游攻略”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各地的名胜古迹以及自然风景照片,确定旅游地点和旅游的主题,将设计好的旅游路线及旅游方案等展示给学生看,指导学生如何用互联网、微信、贴吧、博客等查阅资料,掌握各地的绝佳旅游景点和路线。
第三步,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探究,教师负责进行技术性的指导和疑难问题解答,课堂和课下的主要时间都要交给学生小组自主研究,让学生充分地利用时间学习,改变以往以教学为主的模式,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主体是学生。在探究项目的时候,教师应采用鼓励和肯定的评价,定期对学生的项目探究进展和成果进行督促和检查,并为学生提出相应的意见,解答学生的疑惑,但学习和探究还是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在学生展示项目研究成果的时候,应该采用多元主体评价机制,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方式,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并鼓励学生总结错误的原因。项目教学与评价机制的综合运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契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课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害怕学生把电脑弄坏或者把操作步骤弄反影响教学效果而阻止、打断学生操作。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操作本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一般来讲信息技术比较抽象,通过一些演示教师可以将所讲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可以更加有效地认识操作的顺序与步骤。教师应该利用计算机主机的演示功能,操控学生电脑,直观展示复杂的操作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当然,教师在演示之后,还应该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探索和自主操作的时间。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操作,观察学生自主操作的过程并就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让学生边操作边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能够及时实现知识的巩固。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自身的教学特点,因此要想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契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作为核心,与时俱进地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创新独立思维的培养,革新整个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顺应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趋势的变化,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践行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原则,巩固学生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保证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实现将任务布置给学生,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常用的QQ、微信和微博等网络工具,将信息技术任务发给家长,使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分析和解決问题,并将遇到的难题发给教师,通过师生线上互动,共同进行问题探讨和分析,从而打破传统教学存在的局限性,实现师生平等互助。为保证任务的可操作性,教师可以将课件上传到QQ个人空间中,便于学生在课前下载和观看,结合课本知识便于学生掌握大概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基础性操作手法,奠定学生任务探索基础。例如,在进行Word编辑学习时,教师可以将有关Word页面上的各个指标的操作功能的讲解视频和课件上传到QQ个人空间中,并发布Word编辑任务,让学生在课前下载课件学习Word页面的操作。学生在课前依据布置好的格式操作任务进行探究,既可以单独进行任务学习,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共同进行任务讨论,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指导方面,教师要注重对规范操作的教学。Word页面有很多是简捷操作,空格、格式编辑等都很多不规范的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要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Word理论知识与操作方式,进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这便于学生在独立操作中掌握有效的操作技术,并在最佳方案中学会文档的编辑和转换,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三、促进学生交流互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因为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所以教师要提倡交流互动,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且教学方式尽量要幽默风趣一点,从而将严谨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口语化的生活语言,便于学生理解和思考。交流的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要扩大到学生整个兴趣范围,当然是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认真对待学习任务,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尝试、总结方法,不能局限于课堂环境中,更多的是让学生进行尝试,引导学生形成开放性思维,在教学中通过交流与互动,按照头脑风暴的方法,保证学生乐于学习,敢于创新,将所学的知识积极应用到实际操作。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还应该培养初中生把具体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能力。在这一目标要求下,教师需要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在调动初中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掌握学生的接受状况以及学习的进度,根据学生的反馈来制定活动方案。例如,教师可以开展Excel制作大赛,学生可以“课程表”“成绩单”为主题,以小组的形式提交成品。这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把学到的具体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把相对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除了开展竞赛活动,教师还需要培养初中生的团队意识。“团结就是力量”,因此教师只有让初中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才能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在小组合作中感受共赢的喜悦。
单一学生学习的机动性和自主性有限,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明确小组中学生的职责,逐步形成尊重他人、团结友好的品格。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评价。作业批改,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无论是网页制作还是电子杂质的编辑,都要集体提交成果,共同进行点评,进行优劣评比。每次在作品展示和项目结题的时候,都由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进行汇报和总结,再由各小组组长打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扬长避短,共同提高,教学效果显著。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以生成性评价为主,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相评价。通过评价,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不足,依据评价内容及时调整学习方式,并积极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多与同学沟通,相互探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此在交流、互动、评价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段艳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刘晓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J].读书文摘,2016(7).
[3]余池.探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J].新课程学习(下),2014(5).
[4]王赫.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8).
[5]郑东庆.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方法的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8).
作者简介:杨玉斌(1980.5— ),男,汉族,甘肃陇西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