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2020-06-15 04:07向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创新教学模式

向红

摘 要 随着教育扩张,高校毕业生数量呈上升趋势,而就业率不高、就业质量不高一直困扰着高校教育管理者。以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核心,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引导作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兼顾整体性、综合性和协调性,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注重课程改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注重师资队伍的专业性,推进大学生就业纵深发展。

关键词 就业指导 课程 教学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1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现状

1.1课程设置目标单一,缺乏系统性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被高校纳入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但所占学分非常少,尤其和专业课程相比,经常被学生忽视。一方面是由于课程目标定位单一,过于功利和狭隘,导致了高校、老师和学生都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丧失了课程设置的真正意义。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仅仅只针对大一和大三的学生,教学过程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忽视了对其他年级学生就业观念、职业认知和生涯规划的辅导。另一方面,课时安排较少,一般都低于教育部规定的38学时,导致教师为了赶进度或者只重视提高就业率而授课,授课内容缺乏系统思路,未进行科学规划,千篇一律,就业指导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降低了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1.2教学环节理论偏多,缺乏实践性

在高等教育的扩张过程中,学生就业也存在极大的差距。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压力,教师多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单向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多是以书本知识为主进行讲授,未与学生的个人特质、职业认识和职业实践体验等密切结合,师生课堂互动和沟通交流甚少。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组织形式,导致学生毕业就业将面临与用人单位的用人机制不相符合,学生对职业期望毫无兴趣,进而对课程缺乏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1.3教师队伍素质欠缺,缺乏专业性

教师队伍建设是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开设成功的重要保证。由于专业管理权限等原因,很多高校缺乏专门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所以这门课程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书记或辅导员)和负责就业工作的教师等担任授课教师。这支队伍缺乏专业、系统性的教育和培训,缺乏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相关的教学经验、教学培训和教学研究,理论研究功底相对较弱,容易陷入照本宣科的误区,加上课时安排时间短、知识难以系统化,无法完全胜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制约了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实际效果。

2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

2.1重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只依靠2-3门课时量较少的必修课程的学习是缺乏就业竞争力的。在顶层设计上,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制度建设,除了安排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配以就业实践,将大学生就业指导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在基层探索上,就业指导需要学校行政职能部门、教学部门、就业部门和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等集体联动,协调配合。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产业园和大学生就业基地等,创造一个社会实践的平台,将就业指导内容与见习、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创业大赛等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就业知识与活动熟悉度和了解度;另外学校通过引进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将大学生就业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持续开展就业实践活动。

2.2重视课程改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1)加强就业指导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联系。就业指导是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的学科,目前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此项教育的开展效果甚微。学校设置统一的学科标准与体系实为迫切和重要,明确这门课程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推动就业指导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联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他们参与就业指导的积极性,便于就业指导活动的顺利开展。

(2)开设与就业指导课程相关的公共类选修课程。高校尽可能多设置几门就业指导的选修课程,设立7-10门大学生就业指导选修课程(必选1门),涵盖大一到大四年级,使就业指导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的教学之中。

(3)搭建由就业指导课程和讲座相结合的课程平台。由教务处和招就处牵头,定期开展就业指导或创新创业讲座,也可以通过线上方式引进智慧树资源,利于大学生将就业与所学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挖掘本专业应有的创新性、创造性教育内容的同时,融入或渗透有关就业的理念,培养和丰富学生的就业知识。

(4)深化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本土化研究。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制定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区域、当地经济发展模式和要求和个体发展需求。高校通过加强本土化的就业课程研究,自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校本课程。

2.3注重师资队伍的专业性

高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一是建立一套有利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成长的引导激励机制,给予教师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支持来扩充师资队伍,引进专门教学人员,统一入口渠道;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与参观,鼓励教师定期参加就业指导的培训;通过智慧校园线上学习国内外有关就业的理论知识,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培养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且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二是充分利用社会支持,邀请企业专门负责人事的专员或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一支兼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为学生传授实践经验。三是定期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们结合自身的创业故事或经验来校做专题创业讲座,并设定相应的创业学分或素质拓展学分,来帮助大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大学生创业,系统指导学生开展就业实践活动。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重庆三峡学院学校党建与思政专项研究项目“智慧校园理念下工科大学生绿色創新创业能力培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9djszyb02)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熊杨敬,刘志军.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课程评价研究的回顾与省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8(11):14-18.

[2] 冯晓云,郝莉.探索构建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质量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8(04):71-72.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创新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