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综述

2020-06-15 04:07金意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预防

摘 要 青少年犯罪的研究有关一个民族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促进相关学科的发育和立法,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来预防青少年犯罪。同时由于青少年的心理和人格各个方面都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不稳定,价值观不完善,可塑性很强,这就需要充分了解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从而更好的预防和管理。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原因 预防

中图分类号:D912.7文献标识码:A

1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

1.1家庭结构变化的负面影响

学者们一致肯定改革开放后我国残缺家庭的增加是家庭结构最突出的变化。在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十年文革的影響,在文革中受迫害的家庭,子女深受其害,不仅失去了接受家庭教育的机会,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而且常常遭受社会的歧视。10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家庭悲剧和社会悲剧,是青少年特别是有的干部子女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比如离婚率的上升,对独生子女的溺爱,独生子女合作训练和合作意识的缺乏,父母与子女在期望和价值认同的代际分歧等都是导致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

1.2家庭关系紧张产生的影响

家庭中,夫妻之间的关系,如果夫妻感情不和睦,长期敌对、仇视、争吵会使子女感到不安全和不满,并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这将削弱家庭的凝聚。另外,家长与孩子间的关系,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会使得青少年孩子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一步步远离。青少年身理和心理等各方面尚处于发育阶段,习得性很强。家庭中的一些行为,极有可能被习得。父母是青少年最亲密、最主要的示范者,他们的行为是青少年最经常、最活跃的范例,青少年很容易从父母那里学会运用惩罚和攻击来解决冲突的行为方式。

2青少年犯罪与学校教育

2.1教育体制

教育的单轨制,即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教育的普及都并不高,入学率尤其是高校的入学率并没有很高,虽然近数年高校扩招,大学入学率呈上升趋势,但是质量却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什么才能的人,是没有的,要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抬起头来走路”,否则,让一些孩子从小就被歧视,受冷落,打入另册,影响孩子的心理卫生,容易造成一些孩子过早涉足社会形成次文化群体,以致堕入团伙,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办学质量,而且也不利于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

2.2心理教育极度缺乏

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讲,青春期心理和生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而对青少年的种种“怪异”、“反叛”的行为,以升学为主旨的学校教育不是努力理解和疏导,反而是粗糙地去堵去封,把这种发泄要求堵在了教育体制以外,势必使他们寻求非正常的发泄途径,加上青少年自身存在的逆反心理及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力较差等缺陷,于是对毒品、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兼收并蓄,甚至滑落到犯罪的深渊。

3青少年犯罪与社区环境

3.1社区内娱乐场所与青少年犯罪

社区是个复杂的社会体,不仅仅是个居住地,还与精神生活息息相关。有学者调查指出,72.2%的未成年犯居住的社区有歌舞厅,83%有游戏厅,44.4%有网吧,68%有台球厅,74.1%有录像厅,48.5%有洗浴中心,而有少年宫、文化馆和图书馆的比例则分别是19.8%、29.8%、38.4%。相比较,未成年犯所居住的社区中建设有少年宫和图书馆的比例就低很多,且未成年犯也很少进入此类场所。总之,在未成年犯的居住地,各种不健康的文化娱乐场所影响了未成年犯的健康成长。

3.2社区人际关系与青少年犯罪

一种观点认为,社会成员缺乏责任感,人际关系淡漠,会使犯罪分子作案更加得心应手,更便于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不管他人瓦上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在社会成员间大有市场,见义不为、见死不救的事件时有发生。可以说,社会成员的冷漠、社会责任心缺乏对犯罪行为的一再得逞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4观点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未成年犯罪的比例一直曾上升趋势,各方对此的重视,各个领域的学者都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领域也相比以前扩展了,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

(1)研究者更多的从社会环境来分析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而不是单纯从生理层面,这使得研究的效度变大。

(2)虽然研究的领域很广,但是侧重于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居多,众多学者认为家庭在青少年成长的道路上发挥着其他环境无法取代的作用。

(3)教育和价值观的引导和建立对青少年产生重大影响,很多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都与这两个因素有关。

(4)从研究显示,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在增强。

(5)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与其的社会关系网络有重大关联,如父母、同伴。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项目编号:2019SJB011,项目名称:社会工作方法应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胜任力的研究,审批部门:江苏省教育厅社科研究管理部门。

作者简介:金意倩(1992-),女,安徽铜陵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任职于河海大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年鉴(1987年首卷)[M].春秋出版社,1988:428+441+465.

[2] 裴玉成.现代社会家庭结构变迁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3(02):33-34.

[3] 虞浔.家庭暴力受害经历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4(02):42-44.

[4] 向红.对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原因探析[J].沧桑,2006(01):51.

[5] 张雪筠.社区环境与城市闲散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6(04):29.

[6] 雍自元.青少年犯罪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255.

猜你喜欢
青少年犯罪预防
论青少年犯罪现状及预防犯罪的策略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