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元认知策略培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陇东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例

2020-06-15 07:14:06
陇东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元认知实验班学习者

张 晓 兰

(陇东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是高校外语教师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众所周知,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很复杂的,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随着心理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学习者个体因素对英语学习能力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动机、智力、语言能力、元认知、个性特征、学习策略、性别、年龄等。许多研究者认为,元认知是外语学习中最活跃的影响因素之一,它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开始了对外语学习的元认知研究。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为外语学习元认知理论,其中包括介绍引进、发展国外的相关理论,以及一些对国内学生开展的元认知研究和训练等。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我国外语学习元认知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元认知促进外语水平或学习成绩的研究;元认知促进各项语言技能的研究;元认知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及元认知策略培训研究等。尽管国内外研究证明了元认知策略培训与提高外语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等的正相关性,但其研究结果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地区推行使用,首先,必须结合本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以及学习者外语能力的现实水平进行更多的实证性研究,以验证前人成果;其次,必须结合本地区高校实际情况,研究相关适合的培训方案或模式,使外语学习元认知培训研究真正起到为本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服务的作用,再次,在当前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互交叉、融合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对英语自主学习来说,既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也是一种优化的学习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与元认知策略结合,是对英语自主学习方式的改造,也是自主学习发展的方向[1]。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对本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开展的元认知策略培训势在必行!

一、元认知策略理论简介

(一)元认知的定义

20世纪70年代末,一个新的术语“元认知”首次被引入教育和学习领域。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约翰·弗拉威尔(John Flavell)在他的一些著名学术论文中提出了“元认知”这一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后续发展及广泛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还论证了认知思维和元认知思维的区别——“认知思维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反应,而元认知思维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应。[2]”这种解释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待元认知。一般来说,元认知就是认知的认知。除了Flavell的理论外,Taylor(1999)对元认知做出更详细的定义如下:“一种对自己已知知识的认知、对学习任务的正确理解及完成该任务所需知识和技能的正确理解,再加上对如何将自己的策略知识应用于特定情况并做出正确推断的能力,并且是以一种高效并可靠的方式完成上述认知和理解[3]。”此外,美国学者马扎诺(Marzano)定义:“如果学生们意识到他们是如何致力于(或未致力于)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的倾向是如何强烈(或微弱)地坚持,他们的注意力是如何集中(或涣散)在思考或写作任务上,他们可以调节自己的承诺、意向和注意力”[4]。

(二)元认知的构成

1.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是对我们大脑如何运作的理解。Flavell(1979)将元认知知识分为三类,根据他的观点,这三类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元认知知识、任务元认知知识以及策略元认知知识[5]。

2.元认知体验

这种体验可以是任何一种有效的或与正在进行的认知情境中的行为相关的认知意识体验。Flavell(1979)的第二类现象中包括了个体对自身元认知知识、目标或策略的主观内部反应。这些可能是短暂的,也可能是漫长的,可能发生在一个认知之前、期间或之后。

3.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监控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调节认知和学习经验,帮助人们控制自己学习的一种过程。元认知体验涉及元认知策略或元认知调节的使用。元认知策略是用来控制认知活动并确保达到认知目标(如理解文本)的连续过程。这些过程有助于监督和调节学习,包括计划和监控认知活动,以及检查这些活动的结果[6]。

(三)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用来监控认知过程的。元认知策略是一个有序的过程,用以控制一个人自己的认知活动,并确保一个认知目标最后实现。具有良好元认知意识和技能的人使用这些过程来监督自己的学习过程,先计划,随后监控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并将认知结果与内部或外部标准进行比较。Flavell指出,单一的策略可以用于认知或元认知目的,也可以用于朝着认知或元认知领域的目标前进。

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培养、开发和提高所有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首先,元认知策略是一个显著的“行动计划”,它为学习者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易于遵循的过程。其次,元认知策略的教学是采用显性教学方法进行的。元认知策略包括学生的思维和身体活动。元认知策略是可以被记忆的,它必须准确地反映学习任务。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元认知策略分为四个部分:以学习为中心、计划你的学习、安排你的学习以及评估你的学习。这些都将在本文实验部分中被用到。

二、实验设计

(一)研究问题与假设

1.元认知策略培训的应用能否让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意识到并开始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使用元认知策略?

2.元认知策略培训能显著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吗?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

3.元认知策略培训能否帮助学习者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对以上三个问题均做出肯定假设。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陇东学院2019级非英语专业两个班的大一新生。这两个班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处在中等水平,高考英语分数在78到113分之间(满分150分)。他们中无人参加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所有学生大学英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均为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一册。将其中一个班选定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控制班。实验班计划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使用互联网+结合传统教学的方式接受元认知策略训练,而控制班则遵循传统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并未专注于学习策略在日常学习中的实际应用。两个班在实验前后进行相同的问卷调查和测试。下表显示了被试的相关信息:

表1 被试信息表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数据收集工具包括三个方面:

1.通过“问卷星”小程序进行的调查问卷

本研究使用的问卷借鉴了康中和的论文[7],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为了适应现行研究及本文所针对的大学生元认知能力和元认知策略进行了轻微调整。它总共包含24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都用李克特5分量表进行评分,从1分到5分不等。

通过分析量表得到其内部一致性可靠性系数,整体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859。该数值大于0.8,说明问卷的可信度较高。其中没有一项是应当被删除的。

表2 调查问卷的信度

2.前测及后测试题

两套试题均由笔者挑选和设计,被试在本研究中经历两次测试;实验之前一次,实验之后一次。前测和后测均为同一测试类型的综合测试,分为6个部分,共100分。

3.通过外教社We learn APP对实验班学生进行的访谈问题

在实验结束后借助外教社We learn APP对实验班同学进行的访谈,其目的是获得关于如何使用这些策略的进一步信息;也就是说:除了从后测中得到的分数外,还可以获得更多有关受试者学习效果的证据和反馈。

三、培训设计与实施

O’Malley和Chamot(1990)提出了两种教学策略:直接教学(训练)和嵌入式教学[8]。直接训练是指让学生了解学习策略的价值和目的的一种学习策略方式。嵌入式培训是对学习策略使用的指导,它嵌入在任务材料中,但没有明确地定义给学习者作为策略指导。考虑到学生水平及培训效果,本研究采用直接教学(培训)。实验在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为了进行比较,这两个班将进行一些有时相同,但有时不同的实验。相同的是,两个班的学生从同一个老师—本文作者—那里听同样的课,依据教学大纲要求,重点关注《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一册每单元A部分的课文内容及习题,开学初两个班均参加一个关于元认知策略介绍的讲座,并完成问卷调查。其不同之处在于,实验班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教师将元认知策略培训纳入大学英语学习中,而对照班则在整学期均进行常规的教学。

(一)问卷调查

元认知策略问卷分别在培训前后的实验班和控制班都实施,以调查被试使用元认知策略的频率。教师通过“问卷星”小程序下达问卷,要求两班学生在该网络平台上完成问卷,教师随后在后台收集问卷数据及相关数据分析。

(二)前测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伊始,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同一时间段进行闭卷测试。试卷要求在2小时内完成。考试结束后,所有试卷都被收回,并经过评阅。所有的分数都被收集起来作为未来实验分析的数据。

(三)元认知策略培训

经过学期初的问卷调查和前测,元认知策略培训开始实施。学生们不会被告知他们属于实验班或控制班。控制班照常上课,没有进行任何元认知策略训练。实验班被清楚地告知使用元认知策略的重要性。培训分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综合培训,另一种是单独培训。实验班的学生将通过七个步骤来适应元认知策略,这七个步骤是:

1.准备:准备和计划是用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必要元认知策略。通过参与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准备和计划,学生会思考他们想要或需要完成什么,并对如何完成做出计划。研究表明,学习者对目标的选择既反映了他们对智力和能力的信念,也反映了他们在成就情境中的典型行为模式。

2.陈述:当学生心中有目标和策略时,这只是整个过程的开始。此后,他们应该做的是监控自己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在学习中,监控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对理解的质量与程度的认识,以及在发现理解失败时知道该做什么和如何做[9]。

3.选择和使用元认知策略: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接受来自教师的明确指导:如何使用这些策略、何时使用它们。学习策略指导处理在传统课堂上进行以外,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实现,例如,各类学习平台如学习通以及各类英语学习APP(We learn、百词斩、每日英语听力)等。

4.监控策略的使用:通过监控学习策略的使用,学生需要确保他们已经实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监控,可分为三个部分:自我监控、学习小组监控及教师监控[10]。对待学习监控,应要求学生遵循认真、积极、主动原则。

第一,自我监控:

(1)APP电子打卡

鼓励学生课后利用教师推荐或适合自己的各类英语学习APP自主学习,并在APP上“打卡”记录。

(2)记录学习心得

定期以书面形式记录学习心得体会,并在We learn APP上以私信形式发送给教师或以电子档形式发送至教师邮箱。

(3)复述学习内容

课堂上,抽时间请学生进行对所学内容进行复述。

第二,学习小组监控:

遵照学生意愿,将全班划分为3—5人的若干个学习小组,在课堂以及课后的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合作、相互督促并监控学习。

第三,教师监控:

(1)后台监控、电子产品截屏、视频及录音

We learn APP上对各位学习者的学习数据统计进行后台监控,并定期要求学生将各类英语学习APP及学习平台上的打卡记录、学习视频以及英语口语、朗读录音通过班级群发送给教师。

(2)作业检查及课堂提问

教师通过布置作业以及课堂提问的方式监控学生的学习;布置作业的方式既包括传统的书面作业,也包括各类互联网学习平台的任务推送。

(3)电脑远程监控、学习平台后台监控

5.练习:这个阶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生们或是借助各类学习网站或学习APP,或是在课堂上练习新学到内容。教师所教授的策略,恰在此过程中被学生用以实践和自我监控。

6.评估:评估包括确定一个人对某事的理解程度。例如,一个学生担心即将到来的考试。大多数时候,他会利用每单元课后的习题来评估他的学习状态及效果。该策略属于评估调整范畴。

7.扩展:学生有各种机会去思考他们所学到的新内容和技能,并将此类新知识及技能融入学生们现有的知识体系中,并继续构建其知识体系。

(四)后测

经过16周的实验后,对已进行元认知策略培训的实验班和未进行元认知策略培训的控制班在同一时间段使用同一套测试题进行后测。测试后收回所有试卷评阅,留取成绩以备随后进行数据分析之用。

四、实验结果分析

(一)对于研究问题一的分析

研究问题一:元认知策略培训能否让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意识到并开始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使用元认知策略?

表3是实验前对两班所做的关于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表4是经过16周实验后,两班关于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表3 实验前被试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表4 实验后被试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两表发现:实验后,两班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均有所提高,但实验班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明显提高。虽然控制班没有接受任何元认知策略培训,但总体策略使用频率也有所提高,这可能是因为问卷调查前的那次元认知策略介绍讲座及问卷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学习者的元认知意识。但与实验班相比,其增长率很低。这种差异和变化说明元认知策略培训确实可以提高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

(二)对于研究问题二的分析

研究问题二:元认知策略培训能显著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吗?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

为了科学、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前测和后测成绩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

1.实验班与控制班前测独立样本t检验

表5 两班前测平均分对比表

表5显示两班前测平均分及标准差均较相近,说明两班在实验前英语水平相当。

表6 两班前测独立样本t检验表

通过表6所显示数据,F=0.250,显著性值sig=0.618>0.05,表示我们只应考虑假设两组方差相等这行上的值。Sig两侧检验值=0.779>0.05,平均差=0.42500,表明两班在培训前无显著差异。

2.实验班前后测的配对样本t检验

表7 实验班前后测配对样本数据

从表7中可看出:实验班后测成绩优于前测成绩。

表8 实验班的配对样本相关性

表8显示相关系数r=0.536,P=0.000<0.05,这表明实验班后测较前测有显著进步。

从表9数据中可见,实验班前后测间存在差异。因为t=-7.341,df=39,Sig两侧检验值=0.000<0.05,可证明培训后实验班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表9 实验班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

3.控制班前后测的配对样本t检验

为了与实验班的进步进行比较,该部分将分析控制班的前后测成绩。表10、11、12将展示数据分析结果。

表10数据表明控制班前后测成绩区别不显著。

表11数据显示r=0.828,P=0.000<0.05,这表明控制班在实验前后,成绩无显著变化。

表10 控制班前后测配对样本数据

表11 控制班的配对样本相关性

表12 控制班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

如表12所示,t=-1.419,df=39,Sig两侧检验值=0.164>0.05,表明控制班前后测成绩无显著变化。

4.实验班与控制班后测独立样本t检验

表13表明,元认知策略培训后,实验班后测成绩平均分为78,控制班为72,两班后测成绩存在一定差异,实验班优于控制班。

表13 两班后测平均分对比表

表14 两班后测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如表14显示,F=1.953,P=0.166>0.05,sig两侧检验值=0.000<0.05,平均差=5.9000,有显著差异(t(78).=3.919,Sig.(2-tailed)p=0.000<0.05)。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元认知策略培训后,实验班与控制班的英语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即实验班的改善明显大于控制班。

(三)对于研究问题三的分析

研究问题三:元认知策略培训能否帮助学习者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更清晰、更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作者设计了一份访谈提纲,并在培训结束时,通过We learn APP对每一位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访谈,询问他们对元认知策略的看法。

关于第一个访谈问题:你愿意接受元认知策略培训吗?40人(88.9%)表示愿意接受培训,4人(8.9%)表示反对,1人(2.2%)表示很难跟上培训的步伐。

关于第二个访谈问题:元认知策略培训能否帮助你在英语学习中建立自信?43名(95.5%)学生给出肯定答案,只有2名(4.5%)学生给出否定答案。

关于第三个访谈问题:元认知策略培训是否有助于你培养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未来的学习?42人(93.3%)表示,他们表示该培训对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真的很有帮助,3人(6.7%)觉得效果不是很好。

从所有访谈问题的反馈中可以得出,本实验第三个研究问题的答案是:元认知策略培训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帮助学习者培养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的元认知策略培训能让本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意识到并开始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使用元认知策略、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元认知实验班学习者
基于元认知的数学焦虑研究
成才(2023年15期)2023-11-16 03:44:02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11-27 08:05:59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08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