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gG-RF检验的临床价值探讨

2020-06-15 11:58赵玉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1期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情况

赵玉敏

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检验科,山东枣庄 277100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慢性关节病变,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滑囊组织增生以及炎性细胞浸润是该疾病的常见病理变化,该疾病对软骨关节所造成的损伤为不可逆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类风湿性关节炎有非常高的致残率,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导致其治疗难度明显升高[2]。据临床数据统计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而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3]。目前临床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及类风湿因子(RF)进行检测的方式进行辅助诊断[4]。但是到目前为止,临床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预后做出判断的有效评估指标还未明确。曾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对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型类风湿因子(IgG-RF)进行检测,可以更加准确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诊断[5]。因此,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根据其IgG-RF情况进行分组,分析不同IgG-RF水平患者预后情况,探究IgG-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IgG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0例,根据患者血清IgG-RF检测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血清IgG-RF检测阳性)35例和对照组(血清IgG-RF检测阴性)35例,并选取同期本院接受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男14例,女21例;年龄34~67岁,平均(51.4±2.3)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1±1.1)年。对照组患者男15例,女20例;年龄35~68岁,平均(50.6±2.3)岁;病程1~8年,平均(4.3±1.2)年。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版中的相关标准[6],入组人员均为类风湿性关节炎;(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对于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有其他关节炎症;(2)患者正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3)患者伴有恶性肿瘤;(4)患者伴有器质性疾病;(5)患者存在急慢性感染情况;(6)患者伴有精神障碍或沟通障碍。

健康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31~67岁,平均(51.4±2.1)岁,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且经临床检查该组人员无高血脂、糖尿病、关节炎症等对本次研究造成影响的疾病。在年龄、性别方面三组人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仪器与试剂 全自动凝血仪,型号H1201,购自江苏鸿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DLC-4000台式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KEWLAB);低温冰箱;酶联免疫、免疫散射比浊试剂盒均购自上海酶联生物有限公司。

1.3方法

1.3.1IgG-RF水平检测 抽取患者空腹上肢静脉血,对所取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转速设置为3 000 r/min,离心时间为10 min,将上层清液放置于-80 ℃的冰箱中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IgG-RF水平进行检测。本次研究将患者IgG-RF水平高于110 RU/mL作为阳性诊断,反之为阴性。

1.3.2相关指标检测 取上肢空腹静脉血全血对患者ESR进行检测;取患者上肢静脉血,将其加入到含枸橼酸钠的抗凝管中,颠倒6~7次,使其充分混合,采用全自动凝血仪以及相关配套试剂盒对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免疫学乳胶颗粒法进行。取提前制备好的血清样本,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患者RF进行检测。

1.3.3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取血时间为患者入组时及患者住院接受药物治疗6个月后,健康组为患者入院进行健康体检时取血。

1.4观察指标 (1)对所有入组人员FDP、DD、RF及ESR水平进行观察记录,RF正常为1∶16;可疑为1∶32,当超出该范围时为异常,ESR男性高于15 mm/h;女性高于20 mm/h时为异常,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检测时间为患者入院时以及出院后6个月。(2)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设置为0~10分,0表示患者无疼痛情况,10分表示患者疼痛情况难以承受,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情况越明显。记录患者晨僵时间,晨僵时间是指患者在晨起时关节在静止不动时出现僵硬的时间。对患者关节压痛数进行记录,主要评估关节包含踝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记录其中存在压痛情况的关节个数。

2 结 果

2.1干预前FDP、DD水平及ESR、RF异常率分析 干预前,研究组患者FDP、DD水平及ESR、RF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健康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FDP、DD水平及ESR、RF异常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FDP、DD水平及ESR、RF异常率分析

2.2干预后FDP、DD水平及ESR、RF异常率分析 在患者出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药物治疗,并对其FDP、DD水平及ESR、RF异常率变化情况进行记录,研究组干预后FDP、DD水平及ESR、RF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后FDP、DD水平及ESR、RF异常率分析

2.3干预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在患者出院后,接受为期6个月的药物治疗,研究组VAS评分、晨僵时间以及关节压痛个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干预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3 讨 论

目前临床常采用对患者血清中RF进行检测的方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疾病诊断,但是由于检测方法的原因,在健康人中仍存在少量RF阳性的情况,特别是年龄在75岁以上的健康老年人,RF阳性比例明显上升[7]。不仅如此,在其他疾病中也会存在RF水平明显上升情况,进而导致其特异性降低。除RF外,临床也常会辅助进行DD、ESR及FDP等相关指标检测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但是因为此类指标特异性较差,从而导致其临床诊断价值降低,影响疾病诊断[8]。因此进一步分析IgG-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患者预后情况判断的应用价值非常关键。

目前越来越多学者通过研究拓展发现,根据患者机体内免疫球蛋白变化水平不同可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多种亚型,如IgE、IgD、IgG、IgA等[9]。曾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IgG-RF呈现阳性者在50%以上,属于最为常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亚型[10]。也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通过对患者IgG-RF水平进行检查,可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断特异度提高到90%以上[11]。曾有研究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指出,患者关节损害程度与患者IgG-RF水平有着密切联系[12]。本次研究共纳入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0例,其中IgG-RF阳性患者35例,占比50%,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通过对本次研究以及以往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可以得出IgG-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根据患者IgG-RF水平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然后对患者FDP、DD水平以及ESR、RF异常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FDP、DD水平以及ESR、RF异常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说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存在FDP、DD水平及ESR、RF异常率异常升高情况。但经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FDP、DD水平及ESR、RF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说明,当患者IgG-RF阳性时,患者FDP、DD水平以及ESR、RF异常率升高幅度更大。ESR及RF是目前临床常用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指标,DD水平增高情况多发生在继发性纤溶以及血栓形成时,而FDP是纤维蛋白原被降解后所产生的产物,因此FDP、DD水平以及ESR、RF异常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患者疾病进展情况以及患者机体损伤情况[13]。

本次研究对入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者在出院后经药物治疗情况,并对患者FDP、DD水平以及ESR、RF异常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FDP、DD水平以及ESR、RF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VAS评分、晨僵时间以及关节压痛个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通过对患者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组患者在出院后的6个月时间内,疾病控制情况并不理想,甚至出现进展。由此结果可以看出,当患者存在IgG-RF高水平时,患者往往会出现预后不良情况,因此,认为IgG-RF指标水平与患者预后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血清IgG-RF阴性患者在治疗期间症状以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更好,而血清IgG-RF阳性患者往往存在预后不良情况,因此可通过对患者血清IgG-RF检测的方式判断患者预后情况。

猜你喜欢
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情况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蒙医证型与AKA相关性研究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钛缆捆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