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波
(肇源县农业农村局,黑龙江 肇源 166500)
肇源县域内土壤主要为黑钙土、草甸土,土层蓄水能力较强,有机质含量丰富,且区域气候为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条件较好,昼夜温差大,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县。经过多年的发展,肇源县已经积累了多年绿色水稻高产栽培经验。基于此,对肇源县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适当分析非常必要。
肇源县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主要为低叶龄移栽技术,即将插秧时间控制在3.1~3.5叶龄之间。一般在五月中旬至下旬间可进行3.1叶龄~4.5叶龄时移栽,整体效果较好,且产量较高。同时结合肇源县气候温度,选择晴朗温暖天气提早移栽,为秧苗分蘖、早发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后续管理过程中,需尽量应用绿色农业管理技术,少用化学药剂或肥料,为绿色水稻高产提供保障。
在绿色水稻高产栽培前,应优先选择上风口无污染源、周围无农药残留污染且土壤肥力较高,灌溉水源为清洁无污染地表水或地下水、背风向阳、水源方便的育苗田。在苗床上均匀施加无害化处理后农家肥,并依据15/1000的标准,将沃必达壮秧剂与床土均匀拌合。同时每亩利用50.0%立枯净11.0g与2.5kg水混合后均匀喷洒苗床,达到消毒的目的。
在产地选择完毕后,优先选用松粳14、松粳16、松粳香2号、龙稻11等品种,种子纯度应在98.0%以上,发芽率在90.0%以上,用22.5%施保克20mL与50.0kg水混合后加入40.0kg种子混合均匀,每天搅拌一次或两次,在室温下浸泡一个星期左右,达到防治恶苗病的目的。
在种子浸泡好完毕之后,于30.0℃环境中进行催芽处理。在种子百分之八十露白后,调整环境温度至25.0℃左右,定期翻动。在种芽生长到1.50mm时在18.0℃环境中炼芽。
低叶龄移栽技术主要是依据水稻器官同伸理论、叶龄模式理论,促使以往种、管、收流程式移栽发展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移栽技术体系。常用的叶龄识别方法为种谷方向法、点叶龄法。前者主要是在水稻生育期前,面对叶片正面及主叶脉进行观察;后者主要是在插秧后选择具有代表性植株,每穴在三叶、五叶、七叶上用油漆做好标记。
在稻苗生长出三片真叶或四片真叶(苗高16.0cm、根数19条左右)时,可以依据少插稀植原则,选择宽窄行栽插方式,设置株行距分别为30.0cm、14.0cm,穴距多为20.0cm,每穴种植三株或五株,栽插深度控制在5.0cm以下。考虑到水稻分蘖能力会随着移栽密度减少、单位播种量减少而增强,为适当延长水稻分蘖期,肇源县水稻种植人员应根据不同品种特征、分蘖能力,结合当地情况,灵活调整密度。
科学的田间管理是肇源县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主要表现,在绿色水稻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时,种植户应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地号,固定叶龄标记观察点并插好叶龄标记牌,对水田进行定点、定时调查记载。
根据叶龄,采取适时的调控措施,对水稻整个生长时期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防虫防病管理,促使水稻生产发挥最大潜能。如为达到高产稳产目标,在水层管理时,对于在乳熟期达到计划茎数的,则需要采用干湿交替的方式,进行及时的晾田操作,持续三天到四天将土壤中有害气体全部排除,达到增氧、控蘖、防倒伏、壮根的目的;而在返青时期,则需要控制水层深度在3.0cm左右。
由于绿色水稻无公害种植特点,在肥料种类选择时,应优先选择NY/T394肥料,或者充分腐熟无害化处理后的农家肥,避免选择硝态氮肥。同时在施肥时,应根据不同阶段水稻营养需要,科学控制施肥数量。一般在早期需要施加高效复合肥,为水稻植株生长发育提供充足营养,而在晚期则需要增施钾肥、磷肥,保障水稻植株正常生长。
虫害。虫害主要包括稻飞虱、螟虫。其中,螟虫会造成水稻枯心、孕穗期白穗,螟虫绿色防治可以采用太阳能杀虫灯以及性诱剂捕杀等方法。稻田中每
隔400m设置一个杀虫灯或性诱剂容器。稻飞虱主要是在抽穗后爆发,除了上述的性诱剂、杀虫灯外,还可以引进天敌方法,如赤眼蜂等。
病害。病害要重点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瘟病直接会影响水稻产量、质量,特别是要防治穗颈瘟病。稻瘟病防治主要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选择抗性强的品种,避免水稻种植密度过大,影响光合作用,确保田间干燥与通风。稻曲病也会影响水稻质量,严重会影响粮食安全,要重点在水稻破口前防治,可以在破口前使用已唑醇进行叶面喷施防治。
在水稻收获管理时,应选择恰当时期(水稻完全成熟率达到90.0%以上)。严格执行单独收割、单独存放方针,将水稻进行质量分类处理,最终挑选出优质水稻,为水稻品质提供保障。
肇源县地域整体呈现出“水、草、田”三分天下特点,水源丰沛、土质肥沃,农业生态环境优良,是生产绿色优质食品级大米的理想佳境。因此,应从叶龄识别视角入手,制定完善的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低叶龄移栽技术规范,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目标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