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左传·哀公六年》记载,“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所说的孺子,是指春秋时期齐景公的幼子——荼。齐景公特别宠爱他的孺子,有一次,齐景公趴到地上,嘴衔绳子,装作牛,让荼当牛骑。荼正玩得高兴,不小心从“牛”背上跃了下来,绳子把齐景公的牙齿折断了。显然,当年的“孺子牛”是指齐景公对他幼儿的宠爱。鲁迅《自嘲》诗里“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使用了这个典故,注入了全新的内容,表示了他甘为人民大众的牛的高贵品质,表达自己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忠诚。
“肥”在古汉语中最初指肌肉丰满、皮下脂肪厚,可以说人,也可以指动物,还可以引申为土地富饶。如《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杜虎符肉,厩有肥马”,指的是牲畜的肉肥;《礼记·礼运》“肤革充盈,人之肥也”,指人的肥。而“胖”最初是和“肥”无关的。古人在杀牲畜时,一般是把两肋分开放,称肋骨处叫作“半体肉”,也就是“胖”。后来,人们感觉“肥”这个词有不尊敬的意思,况且又和动物联系在一起,于是就用“胖”代替了“肥”,来称呼某人丰满肥硕了。
泰山本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首,不过自唐代开始,“泰山”“岳父”便成了妻父的专称。
《酉阳杂俎·语资》中讲了岳父别称的由来。据说,唐明皇李隆基泰山封禅时,当时的宰相张说被任命为封禅使。按照惯例,三公以外的随行官员都可晋升一级。张说的女婿郑镒却连升四级,骤迁五品。唐明皇大宴群臣时,看见郑镒穿着绯红的五品官服,就问郑镒为什么升得这么快。郑镒一下不知该怎么回答。旁边一个宫廷戏子把话接过来说:“这都是泰山的功劳!”“泰山”在此一语双关,与其说是泰山成全了郑镒,不如说是他的岳父。此后,泰山也就成了妻父的代称。
春风守信,如期而来,催开百花,人称“花信风”。
中国花文化是在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四时不同,月令各异,不同的花按照节气时令开放,便成了季节的标志,于是,12个月份携着专属花儿款款走来……
【名诗欣赏】
石榴
唐·李商隐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石榴花开于初夏,绿叶荫荫之中,燃起一片火红,灿若烟霞,绚烂之极。赏过了花,再过两三个月,红红的果实又挂满了枝头,恰若“果实星悬,光若玻础,如珊珊之映绿水”,正是“丹葩结秀,华(花)实并丽”。
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石榴树是富贵、吉祥、繁荣的象征。现代生长在中国的石榴,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国的。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故人们借石榴多籽寓意多子多福,来祝愿子孙繁衍,家族兴旺昌盛。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常见的吉利画有《榴开百子》《三多》《华封三祝》《多子多福》等。
智慧人生
学艺
从前有个人想学一门手艺,但他总是拿不定主意,想来想去,决定学习制作雨伞。学成后,师傅送给他一套制伞的工具,让他自谋生计。
他回到故乡,开了一家雨伞铺,但连年大旱,他的雨伞没卖出去几把。他一气之下,把制伞的工具都扔了,店铺也关了。他来到大街上,看见很多人打听哪有水车卖,于是他决定学习制作水车。没想到学成之后,又经常下雨,没人需要水车。他只好重新购置做雨伞的工具,可是等他刚做好一批伞,旱情又开始了。
后来他想,做雨伞、做水车都离不开工具,我何不去学习铸铁呢?但岁月不饶人,此时的他已抡不动大锤。
悟一点:做一件事绝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如果遇到一点儿挫折就灰心丧气,不能坚持到底,那将永远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