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时期外文档案综述

2020-06-15 00:49张文芝
云南档案 2020年4期
关键词:外文馆藏云南

张文芝

外文档案是指以外国的语言或文字记录的档案,云南省档案馆的外文档案主要是清末以来至1950 年以前遗留下来的历史档案材料,据不完全统计,涉及13 个全宗,2820 卷,约计56000余件。馆藏外文档案以法文、英文两种文字记录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外国驻滇机构形成的档案材料,云南与国外在经济、军事、教育、交往、交流中形成的外文档案,以及一些中方机构在项目技术引进中形成的机械项目外文资料。包括当时省内国企、省企、私企、社团、金融、盐业部门在工程建设、技术改造、设备购置安装过程中形成的外文技术资料。这些外文档案在馆藏民国档案中数量比例虽然不大,但内容却十分丰富。在国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加强对馆藏外文档案的研究,吸取历史经验与教训,全面认知云南近代历史,进一步提高外文档案的科学管理和利用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笔者就馆藏外文档案的产生原因、主要内容、存在问题与对策作一个简要阐述,以起抛砖引玉之功。

一、馆藏外文档案形成的原因

馆藏外文档案的产生与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世界发展史、云南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不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西方列强势力的入侵是形成外文档案的主要因素

云南风景秀丽,气候温和,集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多山区、多气候于一体。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尤其各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尤为丰富,被称为“有色金属王国”。其中铅、锌、锗、锡、铟、铂、铜、镍等有色金属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三位。早在十八世纪中期,英法殖民者便图谋亚洲各国。十九世纪末,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先后沦为英国、法国殖民地,随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浪潮,不断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在势力范围内列强各国享有修筑铁路、架设电线、开设银行、于大城市(多为省会)设租界、以低税率进行通商、开设领事馆、设教堂、学校、医院、以及治外法权等权力。1883 年—1885 年,法国发动中法战争打开了云南门户。从此,法国凭借着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向云南渗透其经济、政治、宗教文化势力,致使云南半殖民地程度日益加深。为了使势力范围更加巩固,法国迫使云南于1887 年、1895 年在蒙自和思茅先后开放为通商口岸,1898 年在思茅设立法国领事馆,并擢取了滇越铁路的修筑权,随着滇越铁路通车,各种贸易活动加强,1920 年,法国在昆明设立法国外交部驻云南交涉公署,1935 年更名为法国领事馆,1946年升格为法国驻滇总领事馆,主要负责观察云南的政治动向,密切与云南省政当局联系,为法国政府提供情报,保护其在滇的经济、文化侵略势力。所有这些外国机构在云南的设立和运行,成为云南外文档案形成的重要原因。

馆藏法文档案

(二)为助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与运用,形成了大量的项目技术和项目管理文件

由于滇越铁路的通车,客观上使云南对外开放的程度在民国时期较其他内地省份较高。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助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如中国第一座水利发电站——昆明石龙坝电站,就是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技术进行建设。再如,中国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改良食用盐质,加入碘化钾生产,预防颈瘤病的发端始于云南。众所周知,食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据馆藏档案记载,民国时期,云南为碘缺乏症发生较频的省区,长久以来,颈瘤病(既甲状腺肿大)十分流行,据巴黎医科大学景生梅(译音)教授、穆礼雅(译音)博士来滇游历时的估计,滇南地区染颈瘤病患者约达20%~25%,女子比男子的患病率更高。而美国和瑞士早年因改良盐质防治和减少了颈瘤病患者的产生,具有防治的经验和技术。1931 年2 月,云南盐务稽核分所向省政府提出,仿照瑞士、美国办法,于食盐中加入碘质,以预防颈瘤病的产生,此项建议得到省政府和国民政府内政、财政两部的支持,1932 年分别下发了滇省食盐加碘指令,于是通过外交途径向美国、瑞士索取有关资料,并邀请了国际防疫委员会委员劳勃生(译音)、美国红十字会代表马克洛与省民政厅、卫生实验处相关人员共同组成“云南预防颈瘤促进委员会”共同研究探讨加碘盐实施事宜。具体由云南省盐务管理局负责试验推广,自1939 年起,先后在滇中、迤西两场地试行,后又在全省普遍推行,此项改革,便产生了大量与美国、瑞士、法国往来的关于加碘盐制作的国外技术资料、运用方法、管理制度及使用报告等等外文档案。

此外,滇盐历来产量不丰,供不应求,边境一线,如思茅、车里、腾龙边线一带,就有缅甸私盐充斥。尤其抗战烽起,来滇落户企业、学校、机关甚多,军队调防频繁过滇,再加之沿海盐场相继沦陷,云南盐区还要担负济销黔西的重任,食盐供给日益紧张。1940 年国民政府不得不决定,与英、缅政府协商(当时缅甸为英国殖民地),开禁缅盐,运销缅盐于腾龙边境地区,以减轻迤西、滇中两盐场的压力,直至1942 年奉令停止。此期间也因此产生了一些因需进口缅盐与英缅政府和盐商的交往文件。

(三)抗战爆发,云南作为抗战大后方,对外联系的唯一大通道,有关抗战物资的运送与技术人才的引进等外交事务频繁,以及对外金融业务的往来增多,从而产生了不少外文档案

如驻昆明的兵工厂聘用外籍专家指导、修建公路桥梁出国考察等等系列举措和活动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外文档案。再如中国银行昆明分行、西南运输处、美孚石油公司昆明分公司、昆明海关、外交部驻云南特派员公署、省教育厅、中央信托局、侨务处、公路桥梁图纸联合全宗及省经委纺织厂等也因金融业务、货物往来、外籍人员管理、侨务事宜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外文档案。

(四)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在与邻国的外交事务中也形成了一些外文档案

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有4060 公里的边境线,与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印度等国相距不远。云南自古就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云南与邻国的边界勘测、纠纷处理、边境贸易都绵延不断,双边事务处理也是形成外文档案的一个重要原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边疆特点的外文资料。

二、馆藏外文档案的主要内容

馆藏外文档案大多数集中在原法国驻滇总领事馆、云南盐务管理局、中国银行昆明分行的档案全宗里,占所有外文档案的95%。由于外文档案原件没有翻译成中文,也没有中文文件目录,只能从现有中文案卷目录中和当时移交档案时的一些内容简介来进行简要阐述。

(一)关于法国驻滇领事馆的外文档案分为领事馆本身形成的档案和法国在云南的天主教及社团形成的档案,有1200 余卷,约24000 余件,以法文记录为主,有部分英文记录

起止时间从1903 年至1951 年,至今最早的有117 年的时间,最晚的也有70 年的时间。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有法国外交部的各种条例、规章、财务通令、日常公务通令,人事任免、驻外领事权限规定、征税、休假及各种工作规定,法国外交部给在外各使馆和外交人员的信件、指示,在外预备军人征召、管理、培训、教育及法国军人抚恤规定,在中国的法国商会章程,法国外交部、法领事馆就驻滇单位机构的设立、改革、取消等问题的来往函;有关于滇越铁路建设、开发、管理问题的文书,中国政府代表有关修改滇越铁路章程致法方的备忘录,滇越铁路公司征用土地文件及地图,职员待遇、任免和花名册;有关联合国的材料等等。

馆藏英文档案

二是有驻滇领事馆财政预算、支出、清算结算,各类开支账单、事务报告、职员薪俸、补助标准、人事管理等文件;有该领事馆与各国领事馆之间的公务来往文书、信函;法国在云南的侨务及侨民民事诉讼案件记录;有法国海外侨民及各国人员前往法国的护照、签证办理、侨民管理文件,在中国的法国各种协会、公司名单;关于中法友好协会的组织机构和组织章程;法国在云南的银行、公司、学校、医院、教会、教堂、航空公司等机构单位有关业务、财会等方面的材料。

三是有领事馆给法国外交部、驻华大使馆关于云南形势、西南各省时局、云南财经、商业和交通等方面的报告。包括对云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政局的总结分析报告;云南省进出口贸易管理办法及实施情况,云南锡、烟、茶及农业情况报告,滇越贸易问题、西南公路铁路交通网络情况报告;抗战时期云南经济生活情况报告,以及有关中国大陆解放后的形势报告等等,无所不包。

(二)关于省盐务管理局内的外文档案主要集中在该全宗10 目至15 目的档案里,约有1388 卷,约计28000 余件,以英文记录为主,时间从1917 年至1949 年止

主要内容有云南盐务稽核分所、盐务管理局与海关、总所及法国银行来往函件,视察盐井报告,及与各属业务往来文件,有汇盐解款通知、总账、工资、井盐附加税交纳记录,有关盐务护税的季报年报,处置英属、法属走私外盐入滇违法行为及其他缉私记录,有各种经费旅费财务账本,人事调动、保卫、被控等文件。有从美国瑞士发来的反映用碘化盐防治颈瘤病研究成果的杂志报刊资料,包括:美国卫生部出版的《星星腊地省颈瘤症之观察》《卫生报颈瘤特刊》,克利伦省医学博士哈斯托氏所著的《用碘化盐防治颈瘤症安全办法》,瑞士颈瘤协会的《颈瘤讨论报告书》等。

(三)关于分散在其他立档单位的外文档案,约120 余卷,约3000 多份文件,以英文记录为主

主要有中国银行昆明分行驻国外分行的管理规章,昆明分行、富滇银行与英法公司、驻昆外商、外企往来及办理外汇业务文件,包括银行业务、代购机器、原料与英法美等国银行、公司的往来电报底稿、会议记录,以及滇籍学生出国汇拨津贴旅费等往来函件。还有滇缅运输局、省政府人事室、五十三兵工厂任用外籍人员及管理办法,滇缅公路运输涉外文件,中美商谈援助会议记录,远征军运输计划后勤运输保障会议记录,以及中央信托局、美孚石油公司关于美油美货运达数量、运往各地的往来文件。

三、馆藏外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保存分散

馆藏外文档案除了在云南盐务管理局、法国驻滇领事馆的相对集中管理外,其他的都散落于其他民国档案中,多的上百份,少的一二份,有的是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档案,分布在其他全宗内管理的外文档案实体和信息未能有效集中管理。

针对此问题,基于省档案馆在建设数字档案馆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快对外文档案的数字化进度,有序开展已有档案数据的整理工作,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建立外文电子档案专题数据库,解决档案实体分散的矛盾。还可扩大到建立全省外文电子档案数据库,将全省各级档案馆保存的外文档案数据进行采集,集中构建全省外文档案信息资源体系,确保外文档案的齐全完整和科学管理。

(二)缺乏翻译人才

档案馆缺乏既熟悉档案管理又擅长英文、法文外语翻译的人才。馆藏外文档案只有原移交单位移交档案时翻译出的中文案卷级目录,少部分银行往来汇款说明和规章有概要性的中文翻译,没有具体的文件级目录,更没有中英文、中法文对照的原文翻译。尤其是法文档案,还分有老法语和新法文之分,给即便是懂现代法文的专家带来了翻译的难度。

针对此问题,一方面,应该加大外语人才、尤其是专业翻译人才的引进,或者聘请有经验的外籍专家进行翻译逐步解决这一难题,另一方面,积极培养馆内现有人员的外语技能,将档案管理知识与翻译技能相结合,不断完成外文档案的翻译任务,提升外文档案的翻译水平。

(三)研究开发质量不高

由于内部外文档案翻译的缺失,对外文档案资源的进一步管理、整理、保护和深度研究、开发基本无从着手,因此造成外部公众知之甚少的状况,不能引起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与重视,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得外文档案的管理研究质量不高。

针对此问题,要加强对外文档案的翻译力度,充分认识馆藏外文档案是云南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凭证之一。可组织专家对档案内容进行初步鉴定,将可开放的外文档案向国家档案局或省委省政府、社科部门申报翻译课题或研究课题,整合国际国内人才资源,开展馆际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外文档案资源的开发力度,积极发挥外文档案服务中国云南“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

(四)档案利用率低

一方面,由于不知道外文档案的具体内容,担心利用出现泄密问题,不敢不愿开放利用外文档案。另一方面,一些档案工作者将保密与利用关系认识不到位,常把保守档案机密与开放、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对立起来,使保密绝对化,特别是在外文档案的管理中,很大程度上限制外文档案的利用与开发,致使外文档案利用率较低,基本是尘封百年的状态。

针对此问题,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档案保密与开放、保密与利用的关系,属于保密范围的,按国家规定严格执行,属于开放的,积极为社会提供利用。外文档案可以从另一个视角帮助人们了解历史、研究历史。在利用外文档案中努力做到以史为鉴、服务当代。

总之,馆藏外文档案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档案材料,是馆藏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反映了近代中国云南与英法美等发达国家和越老缅邻国的外交史,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云南历史上的对外开放与交流历史,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可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云南地方史、帝国主义侵华史、云南对外贸易史、工商业发展史、解决外事争端提供第一手宝贵的史料,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猜你喜欢
外文馆藏云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外文字符标准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Gender Differences in Expressing Gratitude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