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章法经营对中国山水画创作实践的作用

2020-06-14 06:36张旭
河北画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创作实践章法艺术创作

张旭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所谓章法经营,我们也称之为画面构图,就是对中国画画面表现元素的整体布局与安排。据史料记载,东晋顾恺之是我国提出构图理论概念最早的画家,“置陈布势”一说,就是出自顾恺之的《论画》,是顾恺之评论作品《孙武》一画时所提出来的。原文如下:“《孙武》大荀首也,骨趣甚奇,二婕以怜美之体,有惊剧之则。若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在此,顾恺之的观点就是说,如果作画就像是排兵布阵一样,胸有成竹,临阵布势,方能意在笔先,挥洒自如地来调动画面中的物象元素使其和谐统一,自然生动,这样才能领悟到章法经营的巧妙。他的这一章法经营理论一直影响着中国画一千多年的发展,时至今日,这一理论对我们进行中国画创作实践还是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代著名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在其著作《中国画研究》中亦为“置陈布势”作了新解释:所谓“置陈”是指画中“形”的位置和陈列,画中之“形”以作者情感意趣,激情迸发为“质”,以气力的绘制与表现称为“势”,“布势”便是指布置发自形内的力量,以情绪、情感来抒发心中之“形”。吕先生形象贴切地把绘画创作实践与画面章法经营的关系阐述得淋漓尽致,他这一伟大的美术理论基础为新时期“江苏画派”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我们中国画家在多年绘画创作实践过程中总结而成的中国画章法经营之法,不但为创作丰富的画面效果带来福音,同时也适用任何一种门类的中国画创作的需要。至于南齐谢赫也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到了“经营位置”一说,他认为应考虑画面中的故事情节及宫室规模大略、城郭山川地势等,故不能“草草下笔”。后来著名学者刘纲纪先生在《六法初步研究》一书中指出:“谢赫提出的经营位置,一定是和他当时的绘画实践活动是密切相关的。因从汉代起直到谢赫时代,唐代的前期,大凡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画作,始终是当时重要的创作题材。而画家们创作故事画作时,经营位置就成为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创作之前,就要求画家必须先经过认真构思已便安排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人物的关系等画面既定环境中一切视觉形象的正确、合理性后才能进行正式的艺术创作。而这一切要加以谨慎经营才可得以实现磅礴的画面与真挚的情感。”由此可以看出章法经营对画面的创作实践具有不可低估的指导意义。

除谢赫外,唐代的张彦远也在《历代名画记》中说:“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其所言的“总要”就是现今的“提纲”或“规划图”,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布局”“章法”。而清石涛则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把构图列入“境界章”,他认为构图要深入境界,指出构图的法则是“分疆”与“截取”。中国画家们为了更好地表达创作主题与意境、丰富画面视觉效果而探求的画面组织安排,今皆称之为章法经营,这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表现画面意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也是中国山水画追求审美理想“气韵生动”的根本要求,非重视不可为之。所以,中国画家在长期艺术创作实践中,特别是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创作画面经营上,一直在不断践行着中国画的取景原理。

北宋画院画家郭熙在他著名的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山水訓》中提出“三远法”法则:“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之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之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也。”郭熙通过“仰、窥、望”三字,就引出了“高远、深远、平远”不同的空间特征,很好地涉及到山水画创作对营造画面空间关系的处理,并据此选择不同的画面构图实施章法经营,这也就为追求不同的画面视觉效果提供了具体实践的办法。

郭熙在“三远法”中所述的“高远”,表现的即是崇山峻岭之画面章法经营,如五代荆浩所绘《匡庐图》、北宋范宽所绘《溪山行旅图》。“深远”,表现的则是“重峦叠嶂”与“千岩万壑”的画面气象之章法经营,如北宋巨然所绘《万壑松风图》、元代王蒙所绘《青卞隐居图》。“平远”,表现的则是平坦的一望无际的地势山川画面之章法经营,如北宋郭熙的《窠石平远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元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吴镇的《双松平远图》、倪云林的《松林亭子图》、张大千的泼墨山水等。郭氏理论不仅为近现代画家艺术创作提供“经营位置”的具体办法,而且在营造中国山水画之意境,发挥画家主观能动性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实践作用。所以,从古至今“三远法”倍受推崇,皆因其三远之法不但对于“形”的远近有丰富的研究,而且对于色、势、意的远近地处理亦有重大的意义,其对画面构图产生的影响力,时值今日依然可圈可点。

中国山水画的整体布局不只是作为平面空间艺术的一般特性存在的,更多的则是呈现作者内心世界的创作效果。一副作品的完美呈现其实就是画家个人对大千事物认知程度的最好佐证,画家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视觉效果,会在空间安排和画面处理上尽可能地达到从内容、意象到形式的和谐统一,这种前期创作过程中的章法经营充分说明了在艺术创作构思过程中,立意、为象、格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三者看上去似乎是依次进行的,但实际上又是反复出现、同时存在的,有意必有象,有象也必然会呈现象的局,必须要同时考虑到意与象的统一协调问题,否则就会章法大乱,画面就不能呈现创作者心目中的完美视觉了。

由此可见中国山水画的章法经营,讲究的就是立意定景,意在笔先,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当然这里的“意”,不是指简单的思想,而是指结合了思想在内的新思维形象,也就是说画家在作画前必须先把画面原始形象在心中酝酿成熟后,再行落笔,山水画中的形体也就成了自然再现的视觉整体。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表现历经千年不衰,就是因为追求形与神的统一,这样才得以生生不息、弥久常新。

今天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大家不仅会为艺术家北方山水的粗犷作品而惊叹,也会为江南小景的精巧细腻而折服,画家在强化画面章法经营的同时,也会用笔墨情趣来传递中国山水画的意识形态之美。纵观中国美术史我们可以脉络清晰地感触到董源、李唐、马远、夏圭、石涛等一代名家们无不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表现自己独特的画面构成并借以呈现博大空灵的山河之美,前辈先贤们大胆采取“以大观小”的观察法和“以小观大”的表现手法,创作长卷与立轴、扇面与斗方等多种画面章法,在用心体验山川河流之美的同时无不苦心经营画面章法之美,才为后世留下许多不朽的经典艺术作品。章法经营不仅丰富了艺术表现规格形式,也为中国山水画的传承创新起到了积极的实践作用。

人的思想情感与自然万物一样千差万别,不同的历史时代、地域、群体,个人创作的艺术作品便有其各不相同的艺术特色,它们不仅给人以不同的质的美感,而且都具有恒久的艺术感染力。艺术创作以何种不同的章法经营形式出现,这是艺术家的权利,也是他的艺术创作自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件艺术作品的最终完美呈现,必须考虑艺术画面对欣赏者产生的视觉感受以及对欣赏者心理产生的影响力与注意力,人们接受中国画艺术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体味作品画面所提供的“赏心悦目”之感和阳光的、美丽的、正能量的和谐之美。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中国画家应该把美献给世界,让人们在欣赏中国画作品的同时,能深切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才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创作实践章法艺术创作
詞作章法的藝術辯證法講究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少儿版画主题创作实践
质地
龙榆生与钱仁康:新体乐歌的创作实践研究初探
多一分不平凡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木根雕艺术创作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