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内中职教育改革

2020-06-12 16:41孙月芹
博鳌观察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改革

孙月芹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素质、强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职业教育也就十分重要。中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一部分,为未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提高其知识储备,为其未来就业打好基础。文章分析目前国内中职教育改革的现状,然后从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进行课程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师资素质4个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改革 方向措施 德育氛围

1 引言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四个部分。其中,中等教育又包含中等职业教育,要求入学人员为未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或者是具有同等学历者,培养方向是将其打造成可吃苦耐劳、职业能力较强的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双高”人才。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也加快了知识的更新换代,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2 国内中职教育改革的现状。

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逐渐增长的需求,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早在2005年就已頒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相关部门认真贯彻此文件中的内容,领会其主要精神,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较慢的部分——职业教育的领导和支持,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下,发展职业教育慢慢成为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2]。另外,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配合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国内中职学校成立的数量急剧增加,但是符合此阶段学龄的学生人数却在下降,造成了各职业院校竞争较为激烈。某些技术学校盲目从众,思虑不全,未有足够的实力,管理不到位,教学质量较差,学生就业不理想,使得中职学校在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当中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在校人数急剧下滑,中职教育面临着发展的瓶颈阶段[3]。所以要重视职业教育的质量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进行职业教育改革。

2002年柯仁怀在《略论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办学特色》中就具体专业的课程改革研究点明了自己的观点;2005年成光琳在《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中结合德国职业教育改革进行了国际化比较研究;同年,孙维志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当议》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策略进行了综合的阐述;2006年杨黎明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中就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2014年11月份的时候,浙江省公布了以适应国际高中教育融合性发展为背景,以构建中职教育的选择机制为抓手,以遵循职业教育发展逻辑为着力点的《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也为其他城市职业教育起了带动作用[4]。

3 中职教育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国内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急增,职业教育的顺利高质量的进行尤为重要。分析国内职业教育的现状,虽有进步,但还需改进,下面就此从品德教育、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师资素质4个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3.1 通过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提高中职教育质量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首先要端正态度,才能提高成绩;有颗为社会无私奉献的心,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中有用的人,学习好的前提应该是学会怎样做一个有品德的人。所以中职学校应该重视德育教育,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道德氛围。

一是利用好校制度文化的德育功能:学校的各项规章和制度有序的维持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也于无形中构成了学校的制度文化,成为 学校教育的基本保障,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帮助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形成良好的学校道德氛围后,学生思想积极向上,认真学习,从而也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技能手段,便于培养出适应社会也被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二是利用好学校物质文化的德育功能:它不仅是一种特殊文化景观,更是教学设施、学习和生活场所、校园绿化环境等的真实物件可以发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感,从更高处培养学生们的情操,从而利于中职学生进行学习;三是利用好学校精神文化的德育功能: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特有精神的高度凝聚,就能够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上进[5]。

3.2 通过进行课程改革提高中职教育质量

职业教育需要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探寻技术课程与文化课程的整合,为社会培育技能型人才,那么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选择就尤为重要了。

一是在国家给出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学校应该拥有自己决定的权利,这样能让各个学校根据自己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参与课改的计划,并能调动各个学校的积极性,不过最后的质量监控还是要由政府负责[6]。二是学习浙江特色的中职教育“选择性”课程体系的精神,选修课不是必修课的陪衬,它有自己存在的独特价值和作用,不能一味地被以必修课为中心的固步自封的原有课程结构所束缚,充分释放选修和必修课的潜能,激发教师的教学潜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7]。三是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政课教育,它不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其也属于职业精神之一,在学生就业之后与其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息息相关,是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另外近几年国内中职教育在教授技术性知识的同时,对人文价值理性也越来越看重,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一热门话题,这也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铺路[8]。

3.3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中职教育质量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可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步伐。温家宝同志也曾强调,发展中国的职业教育,必须将社会生产实践同教育相结合[9]。

教师、学生都参与到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中,学生在特定的时间里去相对应的企业进行专业实习或顶岗实习,老师也陪同其去进行实践、提高自我专业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今后的教学奠定更加夯实的基础。另外,学生在此过程中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辅相成性,体会学校理论学习以及企业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在校在企的学习机会。还可以提前体验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企业生产等各种在学校无法学习和掌握的社会技能,为以后走出校门顺利上岗奠定了扎实基础。

3.4 通过提高师资素质来提高中职教育质量

俗话说“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一名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的背后,肯定有着多位知识储备及实践经验相当丰富的教师,所以想要提高中职生理论、实践能力,中职学校中具有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是必不可少的。

一是培养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是以教师、学生、社会等密切相关的,其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尤为关键,所以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应该要为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利條件,注重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技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本人也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积极参加技能型比赛、信息化培训[10]。二是创新课堂模式,比如英语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法”帮助学生融入语言环境,更好地吸收知识;或者尝试智慧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钻研教学方法,树立专业发展的意识[11]。

综上所述,国内在对职业教育研究的方面发展较缓慢,关于对其教育改革的方法策略的研究相较于德国等职业教育先进的国家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需要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高质量输出的背景下,现有的中职教育制度还不够完善,只有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积极努力进行教改,才能让中职教育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

(作者系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 教师)

【参考文献】

[1]许永忠,董守华,陈兴新,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图像处理”双语教学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05,23(4):122.

[2]张明燕.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策略研究——以上海中职课改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3]谢玲.中职学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4]查国硕.中职课程改革的“形”与“质”——基于浙江省的中职课程改革分析[J].职教通讯,2016(16):62-65.

[5]孙爱军.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地现状及对策建议[J].经贸实践,2017(5):182.

[6]成光琳.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5(1X):61-62.

[7]蒋胡娜.发掘教材文化,提升学生情商——以中职会计专业为例[J].职业,2016(24):151-152.

[8]李繁.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政课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9(4):73-75.

[9]吴慧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9.

[10]刘向红.中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分析与提升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11]钟燕平.新形势下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9(1):154-155+178.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