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铣
【摘要】分析中央苏区红色档案文献的存史、资政和育人的功能,探索中央苏区红色文献建档保护体系机构、政策、措施方面的构建,提出加大中央苏区红色文献在社会档案意识、数字化网络化、教育功能和红色旅游等方面开发利用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中央苏区;红色档案文献;建档保护;开发利用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此意见的出台,有力推动了对中央苏区红色文化的研究,中央苏区原所在地的赣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影响深远,主要包括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遗存的大量原始档案文献以及后人整理出版的系列文献资料汇编和研究成果。这些红色档案文献是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思想遗产,是我们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思想依托,是苏区精神的原始凭证。为避免红色革命历史档案文献流失、保持红色文化的原始性和完整性、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对红色档案文献进行抢救性保护建档和开发利用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
一、中央苏区红色档案文献建档保护开发利用的功能意义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论述,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针,建好、管好、用好红色档案文献,实现红色档案文献资源建档保护开发利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中央苏区即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是全国革命根据地的心脏和领导中枢,在中国现代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央苏区红色档案文献是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载体。它既是红色革命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我国珍贵的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倍加珍惜保护好利用好。第二,是党和国家当前和长远利用的需要。中央苏区红色档案文献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长期斗争的宝贵历史记录,是党史、革命史研究的重要史料,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第三,通过建档保护红色档案文献,有拯救历史文化遗产性质、拓展文化遗产保护途径功能。第四,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职能部门、红色革命历史文献保护机构制定建档利用的组织管理体系、政策法规制度、發展策略、科学研究计划、教育与培训方案等提供基础性的参考依据。第五,有利于改善拓展档案部门的馆藏资源结构,提升档案部门的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第六,对于拓展档案学的研究内容,加强红色革命历史文献建档与开发的研究广度和深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第七,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助推红色文化产业和红色旅游经济的开发、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品牌塑造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建立“城市名片”的重要途径,对保护城市风貌、彰显城市文化魅力、打造红色故都、红色摇篮为赣州市的城市名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央苏区红色文献建档保护体系构建
(一)建立健全建档保护工作组织体系。成立常设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针对红色文献建档保护的现实情况,应效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成立专门负责红色文献建档保护开发利用的常设机构。常设机构可设于市委办公室档案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委办公室档案局牵头,建立相关部门、学术机构和社会人士组成中央苏区档案文献建档保护开发共享运行组织——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办公室档案局牵头,市县档案馆、市委党史办、驻市各高校学术研究机构、市县相关博物馆、纪念馆以及个人收藏者等参与的档案文献建档开发共享研究组织机构。
(二)档案文献建档保护规划。制定红色档案文献建档保护工作方针政策,开展具体的建档规划、修复保护、开发研究等工作,为档案文献保护工作提供可行性强、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方案和保障措施。开展相关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设立红色档案文献工作专项资金,保障档案文献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三)档案文献的全面普查。根据《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入选标准细则》和《文物藏品定级标准》,以行政地域单元为主,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对红色档案文献的存世数量、记载内容、级别等次、破损情况、致损原因和保存保护环境进行查验、鉴定和记录。目前,红色文献建档材料的保存部门较为分散,主要散存在各市县文化部门、党史部门、博物馆、革命纪念馆以及个人手上。这样的保存状况十分不利于建档工作的开展,因此做好材料征集、备案工作,实现档案材料的统一管理。笔者建议,征集工作应由各市县档案馆牵头开展。首先,充分掌握材料的分布情况,以及保管单位和个人的相关情况,明确征集工作的范围和对象,红色文献的基本信息、破损情况和保存状况信息等,据此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其次,加大征集工作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红色文献建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争取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征集工作;加强与材料保管单位和个人的联系,争取他们配合征集工作。再次,扩宽征集渠道、创新征集手段与方法,鼓励社会向档案馆捐赠建档材料,或通过寄存、影印、复制等方式将材料保存在档案馆中,并予以一定的奖励。
(四)档案文献的分级保护。根据汉文古籍定级标准提出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的“三性”原则,参照《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在保护工作实施的前期要对红色文献的价值、破损级次、信息内容的流失进行分级,在综合评估的过程中,损害程度的把握根据事态发展的紧迫性、价值优先的珍贵性、急剧破损的抢救性、信息流失的突变性等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同时要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鉴定,鉴定文献的真伪及其价值的大小,对同一历史事件如果出现多种材料不吻合的情况一定要多方佐证确保其真实性。对于赣南红色文献建档一定要坚持真实性、完备性和独特性。再者,要把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按照中央苏区期间活动的时空特征,从文献材料的来源、时间、内容、形式等分类归档,客观地展现中央苏区红色文献的清晰脉络,方便利用。
(五)做好科学保管与修复。红色档案文献保护体系中,基础性的保护手段包括改善客观环境、完善保管条件、加强保护科研工作、提高保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培养传承人员、提升民众的保护意识等。对红色文献从价值高低、损害程度严重与否、信息流失快慢等三个方面综合判断,评定红色文献抢救、修复、保护的必要性和应采取的措施。对收集进馆的红色文献要创造良好的库房保管条件,控制温湿度,采取“八防”措施。对破损严重的,要采取抢救措施,科学修复。
三、中央苏区红色文献开发利用的策略
(一)提高广大民众保护利用红色档案文献的意识。红色档案文献建档利用需要社会各相关部门和民众的积极参与,要完善红色文献建档利用的宏观管理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相关法律,制定红色文献建档利用的配套政策、规定,提高民众的红色文献保护意识,使红色文献建档利用工作有法可依。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红色文化研究,以由教育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设立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为依托,利用原中央苏区地域和资源优势,围绕苏区史、中共革命精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等主要研究方向,积极整合苏区与红色文化研究领域的各方面力量,通过出版红色文学作品、编制优秀红色文化剧目、举办多种形式的红色档案文献展览等,使之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二)通过数字、网络建立数字化文献馆,加大对红色档案文献的保护利用力度。由于红色档案文献绝大部分距今已年深日久,特别是流失在社会上的,遭受自然的损毁日益严重,总之,应有紧迫感,加快运用数字化技术,将已收集的红色档案文献数字化处理。借鉴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经验和做法,将文献内容转换成数字信息进行长久保存,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材料原件,也方便开展研究。中央苏区红色文献数字化是充分利用各种IT技术将红色文献转化成数字化形态,并以红色文献为资源来进行生产,进而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产业数字化模式,将使红色文献得以永久保存和传承。中央苏区红色文献数字化保护即通过录入、扫描、摄影、转录、摄像等方式,将非数字化的红色文献资源加工转换成数字资源,并建立数据库进行储存、管理与共享的整个流程。在数字化工作的基础上,需要建立此文献信息数据库,实现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利用。建立数字化文献馆,数字化文献馆就是一种适合于向广大民众传播红色文化资源的平台,通过网络传播和信息共享来促进红色文化的异地交流和广泛传播。
(三)进一步拓宽红色档案文献的利用渠道。对红色档案文献的开发利用是实现其价值的根本途徑,也是红色档案文献建档利用的主要目的。对红色文献进行开发利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进行红色文献的编研工作对文字材料、照片图册等编辑出版,如出版《赣南红色歌谣集》《赣南红色故事集》等,还可以整理红色文化的相关视频资料等刻录成光盘或者请专门的机构拍摄相关的纪录片和专题文艺剧目,如赣南师范大学师生创作了《苏区干部好作风》《长征从这里出发》
《千层底》《血沃红土》《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等一大批红色精品剧目,在学校、企事业单位广泛宣传,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育人影响力。二是注重从红色文献中挖掘深刻的红色文化底蕴,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价值。可以借鉴贵州、湖南、山西等的成功经验,把档案馆红色档案文献馆藏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赣南师范大学通过建设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育人成果展馆两个主题展览馆的形式充分发挥红色文献的教育功能。三是积极利用红色文献为红色旅游开发提供资源支持。赣南红色旅游发展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将红色文献运用到红色旅游当中,通过红色文献丰富红色旅游的内容,利用红色旅游提升红色文献的价值,也利于红色文献建档利用与红色旅游的互动。
【2018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中央苏区档案文献共建共享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8TQ04)】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R].老区建设,2012(13):27-36.
[2]顾霞凤.延安时期红色文献的分类整理[J].党史文苑(学术版),2013(6):78-80.
[3]贾翠玲.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收集整理与数字化建设[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8(4):122-125.
[4]孔辉,王宗枝.高校红色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5,37(7):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