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奇葩说》前辩手姜思达最近新开一档“明星社交实验节目”,名字很潮流,叫《仅三天可见》。节目的大致形式是姜思达在节目里与明星嘉宾连续相处三天,同吃同行同工作,然后坐下来谈人生聊感悟。主持人谢娜、脱口秀演员池子、演员袁弘和导演于正都在首批嘉宾之列。
袁弘做嘉宾那期,姜思达提到一个他自创的新名词。
当时,与袁弘相处一天下来,姜思达在袁家跟袁弘一起喝着啤酒吃着袁妈妈做的饭,由衷感叹这是几期以来“最放松、轻松、开心的一天”。新名词就在这里出现了——姜思达说,袁弘有一种非常强的“宜人性”,“他不会给你制造压力,他很放松,很流淌,在他面前我不紧张。”
“宜人性”。反复琢磨这三个字,你会觉得,很妙。实际上,“宜人性”是“情商”的近义词,然而它们又不太一样,原本中性的“情商”在这些年里被误解太深,一提到情商,就有人跳起来热心注释:“假、虚伪、惺惺作态。”而“宜人性”由于新鲜出炉,尚未被油腻化,显然要诚恳得多,接受度也高很多。
话说节目嘉宾中,袁弘的另一极是于正。于妈在节目里呈现出来的宜人性有多少呢?两个字:负数。姜思达就毫不掩饰对他的嫌弃:“于正是我人生地图上去过但此生不会再去的坐标。”这是有多不想与之为伍。
你当然更愿意跟袁弘相处,因为放松、愉悦,如沐春风。
可是,作为《奇葩说》前辩手,姜思达的思考如果到此为止,这主持人也太易做了。节目最后一个环节,是嘉宾和主持人互相提问,以加深彼此的了解。袁弘当然也是个聪明人,他向姜思达提的最后一问是:“我身上最让你反感的点是什么?”
姜思达也没有客气,“因为你太nice(好)了,所以我看不到一个最准确的颜色。”
一语点醒梦中人。这大概就是很多“高宜人性者”的共同缺陷了:太好人,以至于面目模糊。而实际上,在很多时候,要看清楚某人“你是哪种颜色”,比分清楚“你是哪种垃圾”要难一万倍。
当然,也不是每个高宜人性者都这样面目模糊。在谢娜做嘉宾的一期中,谢娜就表达了不一样的态度。當时姜思达向谢娜表达感激,然后问她,是不是对谁都这样好。
谢娜说了一句话,大意是:“在我的原则里,有些人是可以做朋友的,有些人是只可以在节目里见面的,还有一些人,最好就不再见。”脸上在微笑,话锋似嗖嗖小刀子。
这是爱憎分明的人,任性、痛快,我可以对你满面春风,但心里决不糊弄自己。像谢娜这样的娱乐节目主持人,宜人性高是一定的,否则也不能屹立抢手岗位十数年;但性格有棱角也是一定的,否则分分钟被后浪拍死,化身透明泡沫被蒸发至虚无。
宜人是好事,但无原则的宜人,换来的通常是轻侮。而且,真的,要不要那么宜人啊?你发我一张好人卡我就句句顺你的意,按捺脾气委曲求全忍气吞声凡事不做要求,你告诉我,有咩着数先?
对不起,话不投机,我有一缸宜人性,半瓢也不给你。
在这件事情上,蔡康永是榜样。他是那么高宜人性、那么悲天悯人的一个人,在《奇葩说》舞台上,为了他受委屈的队员,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拍案而起与人唇枪舌剑。在“宜人”的背后,你看不到软弱,只有不可轻慢的强大力量。
话说回来,要在三天之内看清一个人的颜色,怎么够。你不能看到平静海面就以为海底没有波涛汹涌,也不能看到雪片在艳阳下融化就假装忘记远山正在雪崩。
袁弘那一期的最后,网友就“怎样才算宜人性高的朋友”展开了讨论。一位网友说:“宜人是指这个人的内心不会有纷争,爱恨平衡。”
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也需要收支平衡。做不到收支平衡,再宜人也没有用,宜了别人,自己憋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