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

2020-06-12 11:48陈晓明
知识文库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理念心理健康

陈晓明

随着我国新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平台很快便融入到了当代青少年的生活、学习、社交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受新媒体环境影响的程度最为巨大。在新媒体环境背景下,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能力维度的培养需求,中国新发展理念下的高校教育改革也给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环境造就新时代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全方位育人、全环境育人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俨然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把握新媒体背景下的发展机遇,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而切实提升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进而切实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而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新时代的高校教育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网络化发展的主阵地。种种数据表明,网络已经逐步深入到高校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习、生活、社交以及信息获取,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进行相互沟通交往、获取相应信息以及休闲娱乐的根本途径。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为高校大学生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心理成长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1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1 高校学生心理层次的复杂化。

新媒体时代下的青少年价值体系已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新媒体的作用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正在面临巨大的冲击,使得学生的心理发展出现以往没有的异状,使得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层次呈复杂化发展。

首先,高校学生心理认知失去平衡。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内容丰富而多样,且种类繁杂,好与坏的信息交织在一起,各式各样的不同价值观充斥在各类信息当中,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理防线,高校学生在这个阶段很容易被错误的价值观所引导,进而在心理和思想上迷失方向,极易造成心理问题的出现;其次,高校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变差。学生的大学时期是其人生中的重要时期,其自身的人际交往圈子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在这个时期形成,一旦学生在这个时期沉迷于网络,在新媒体的环境中失去自我,通过虚拟网络的交互性来释放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只会造成學生与现实世界越来越脱节,进而丧失实际的人际交往能力。第三,高校学生恋爱心理扭曲。大学时期不仅仅是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成熟时期,也是私人感情发展的高峰时期,新媒体环境造就了当前大学生的“网恋”现象。然而网络必经属于虚拟平台,网络上形成的恋爱观在这种特定条件下会给人带来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大学生恋爱观的扭曲,甚至滋生游戏人间的态度。

1.2 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环境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获取信息的开放性,学生在网络中实现自由的翱翔,对于信息接收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自主权,这种环境下学生的思维发展较之传统的教育思维更加活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具备创新意识,但往往也会提升学生的批判意识。新媒体的出现极大的削弱了教师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育影响力,这些都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同时,由于新媒体背景下,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量极其庞大,学生的知识面也有所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不断的提升,这种能力的提升也会滋生出一些全新的心理健康问题,使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工作更加难度化、复杂化。

2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遇。

2.1 新媒体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了平台。

新媒体的普及给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创造了全新的平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从“线下”走入“线上”。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脱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而其强大的互动沟通特性也帮助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突破了传统单向性的教育桎梏,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沟通教学模式,这种新媒体创新教育平台的实施极大的提升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育发展空间。

2.2 新媒体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教育形式。

高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专题讲座、专业授课、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教育形式展开,而新媒体的普及丰富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形式。在新媒体的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公众网站的多媒体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种丰富的教育形式不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觉效应,还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根本上与学生的内心发展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3 新媒体提升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

我国社会一直对心理问题有一种莫名的偏见和歧视,使得多数具备一定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无法正视自身的心理疾病和困惑,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有抵触情绪,使得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难有成效,而新媒体的特性恰巧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打破了现实世界出现的心理顾虑,能够在虚拟的环境中呈现出真实的心理情况,而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来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讨论,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

3 高校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更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更新教育理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心理利益摆在教育首位,强调对学生的关注和尊重,真正的将教育工作理念走入学生的内心。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要定位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上,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同时,高校还要致力于开展心理教育的自助理念,旨在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意识,通过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实现心理上的自我体验、自我认知、自我健康和自我健康发展。

3.2 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下,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向着学生心理健康的障碍性内容、预防性内容和适应性内容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呈现融合性、交互性和时代性,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意识发展、亲密关系建立、心理品质培养、网络心理问题等方向。整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内容要以适应性内容为主,注重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实际心理问题,利用新媒体的新技术手段,如:慕课、微课、案例动画、在线测试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进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

3.3 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新媒体已经逐步走进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及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前提下,要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首先,高校要结合多媒体资源构建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拓展心理健康的教育资源模式和心理服务方式,通过QQ、微信、微博、论坛、网站等平台来向大学生传输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其次,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增强互动性。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学生家长进行系统的沟通,实现家校教育的联动与合作,以家校合作的教育形式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第三,结合微课与慕课的多维形式构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高校利用新媒體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通过微课和慕课的手段来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丰富学生心理咨询和教育的获取方式,积极塑造全方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3.4 强化高校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包含:专职心理助人者(精神科医生、专职心理咨询师)、半专业心理助人者(思想政治教师、班主任、政治辅导员)。高校要重视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规范心理知识的专业技能培训和教学理念,提升心理健康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育的水平,通过制定相关的培训机制和交流学习会来逐步提升高校的心理健康师资水平,进而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

4 综上所述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变化,高校要结合新媒体背景下心理教育的发展特点,结合学生心理健康需求,逐步更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强化高校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进而实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提升,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

(作者单位: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理念心理健康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用心处事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