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生自主发展的积分制班级管理创新研究

2020-06-12 11:48杨磊
知识文库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制度班级评价

杨磊

积分制管理原指利用积分制度对人进行管理,利用积分提高人的积极性。小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中,用积分制的管理模式,以儿童心理学、班级管理为理论指导,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构建民主、和谐、竞争的班级氛围,调动小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形成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模式,塑造了良好的班级风气,落实了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 积分制在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积分制管理原用于企业当中,以此去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综合反映员工日常工作的表现。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引入积分制管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重要是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制度的制定不科学

科学合理的积分制度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效果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教师在制定积分时内容太过细化,对一些事情可做或不可做的要求太多,导致了这制度上太多繁杂,并且不利于学生的記忆,进而降低了其可操作性。除了制度太过细化,另一个则是太过宽泛,将评定的范围划分为学习、纪律、卫生等几个方面,而评定则是简单的优中差三个层次,这种制度不仅降低了可操作性,同时对学生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1.2 评价以偏概全

积分评定太过简单,评价方面以偏概全都影响了积分制管理的效果。积分制管理中,奖励性的积分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成绩,很多积分奖励这块都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总结性评价方面也是以成绩为主,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没有得到重视,而这样的评价相对就失去了公平的意义。

2 基于小学生自主发展的积分制班级管理创新研究

2.1 积分制制度的建立

2.1.1 师生共同参与制定

班级管理不是束缚学生而是教育学生,因此教师要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关系,构建和谐的班级学习氛围,避免一言堂模式的出现,才能取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积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根据相关规章制度结合班级管理的目标制定积分制度,然后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请学生参与进来共同讨论,使其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让制度成为他们行为规范的导向。

2.1.2 内容不宜太过细化

积分制应用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规范自我,反省自我。教师在制度内容方面不需要太过细化。比如在学习方面,包含作业、上课发言等;为班级服务方面,看个人的劳动情况,是否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品行方面包含是否遵守校规、个人素养等等。教师需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对所设项目进行增减,在栏目的加减分上做适当调整,发挥出积分制的激励作用,使学生能够正价正确的对自我展开评价。

2.1.3 制度应具层级性

层级性要求是建立在学生间存在差异性的基础上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班级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是必然的现象,如果全部按照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则势必会对后进生造成伤害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而优等生产生骄傲自满。因此制定的制度一方面要起到规范的作用,同时还需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对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制度制定时遵循层级性原则,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划分,使其明白自己的优缺点,进而在日常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改正自己的缺点。

2.1.4 做好奖励设定

学生在日常活动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犯错就预示着‘丢分的问题,而小学生有一定的竞争心理,他们会为了‘面子问题将失去的分找回来,而学生‘找分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提升自我要求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找分的机会,在制度的制定中设置积分奖励,同时要考虑奖励的可操作性和难易程度,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到。

2.2 做好评价工作

2.2.1 横向比较找对手

横向比较就是以学校中的优秀班级为对象,通过比较明确自身与别人之间的差距,进而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横向比较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一性的,让学生通过比较建立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2.2.2 纵向比较看进步

纵向比较是让学生通过前后比对,看到自身的进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综合表现,将评价内容设置不同的类别,当学生取得进步之后,引导学生制定新的目标。

2.2.3 自评与他评结合

在评价方面,可以利用学生自评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先对自己展开评价,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规定时间段内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他人评价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该学生的行为,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自我认识。在评价环节中尽量以鼓励为主,批评时尽可能的在不伤害学生的基础上提出,维护小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便于他们对评价的接受。

2.2.4 总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

班级评定时要秉承公平、公正、民主的原则。将学生的总体表现和过程表现相结合,总体评价是对学生一个学期或一年的评价,过程评价是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表现进行的评价。但是无论哪一种形式,都需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的激励自己;也需要让他们看到自己需要改变的空间,树立努力就能成功的信念。

2.3 坚持赏罚分明,培养良好习惯

积分制应用班级管理当中,是为通过赏罚分明的制度,促进学生自觉规范行为。但是一些班主任在具体实施管理中常常流于形式,积分制的实行后没有落实维护与考核,进而导致学生对积分制的忽视,影响了班级管理。因此想要发挥出积分制的实际作用,教师应切实的将其落实到班级管理当中,坚持赏罚分明态度和认真对待的精神严格执行,从而有效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热情,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需要结合班级积分制细则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周评和月评的方式,发挥出积分制的价值。例如:周评可以利用每周五放学前对学生加分或减分的实际情况做好统计,抽过一百分的学生奖励一课五角星,五角星到达一定数量可以兑换奖品。一周扣分超过五分以上的,取消下个兴趣课外活动的资格,如果是班干部则取消职务。月评时排名前五的学生会得到相应的表彰,根据各个小组的实际情况评先出先进小组等。将积分适当与班级挂钩,积分抵的学生不能参与评选活动。

2.4 适当引导实现自我价值

积分制是对传统班级管理的一种突破,对学生德智美体等全面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挖掘出学生更大的潜能,使后进生也能逐渐成为班级的重要力量,进而实现自我价值,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育的要求。例如,班级内有位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现实出了优势和特长,班主任可以鼓励努力发挥好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班级或学校的运动项目,并为其在班级中的活动加分项中加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获得成长的自信。

2.5 实现充分利用,发展综合素养

班级管理中积分制的实施可以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出积分制的激励作用,通过相关奖品的设置,给学生以奋斗的目标,使其为了获得奖励和荣誉而努力奋斗。奖品以及兑换所需要的积分都应向学生公布,教师可以按照分值从高到底设计出不同的奖品层次。针对不愿意兑换奖品的学生可以将计分积累到下一次兑换。计分兑换之后应清零重新开始。由此班级内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帮的良好环境。

3 总结

在小学教育中运用积分制的班级管理,能够促进班级管理的全员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实现学生管理学生的班级管理模式,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记忆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积分制的班级管理也有效的避免了对学生个体评价的片面性,通过日常管理表现计分等情况,对学生的各种动态掌握更加全面和彻底,使得学生可以在各个方面看到自己的优点,从而树立自信;有效调动了学生竞争的心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愉快的环境中,身心健康发展。

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积分制”模式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实践运用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747)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祁家学校)

猜你喜欢
制度班级评价
班级“无课日”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某些单位的制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