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先疑后探+运用拓展”模式课堂评价标准

2020-06-12 11:48高雅淼
知识文库 2020年10期
关键词:圆锥体积导图

高雅淼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先疑后探+运用拓展”模式的不断完善,在学校教学改革的推动下,老师们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适合各班学生学习情况的“先疑后探+运用拓展”模式课堂,如何高效、科学的评价“先疑后探+运用拓展”模式课堂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自2016年起,随着“先疑后探+运用拓展”模式的推广应用,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研究,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逐渐形成了以下课堂评价标准:

课堂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课堂中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1 学生学习评价

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1.1 知识技能

在课堂中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反馈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重难点在于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理解三角形内角和180°。学生是否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180°这一抽象知识,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师课前的知识教学目标,思维是否流畅有条理,善于解释、说明、表达所学知识。

1.2 数学思考

学生在“设疑自探”环节学习过程中,经过教师引导是否经历了质疑、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争论,争论中学生的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想。以教学《反比例》为例,出示课题后,教师提问:“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学习关于反比例的什么知识呢”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回答“反比例的意义,判断条件,正反比例的区别以及应用”这些题目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后,在之后的学习中他就会带着问题去思考,“意义在哪里能体现呢?判断条件又怎么去找关键词呢?”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1.3 问题解决

此环节重点评价“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两个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反比例》中教师预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中的表格,你能在表格中发现什么呢?”抛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表格找规律,有了之前学习的基础,在观察表格时,会很自然的注意到底面积的量从左到右观察在逐渐扩大,从右到左观察在逐渐缩小,而水的高度在变化方向相反;并且底面积与高度的乘积一定。教师注意观察这些规律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是否能找出来;在提出大胆猜想后,学生是否能主动验证猜想;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概括出规律。在此过程中主要观察是否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有同学补充说明;是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4 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的评价应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评价的主要方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等。“应用拓展”环节,学生通过质疑、探究、总结归纳的过程,学生是否能掌握本堂课的重难点,并熟练应用。在环节总结“通过学习你掌握了什么?”说说收获,学生是否能在他人的帮助下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并有满足感。

2 教师教学评价

2.1 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评价主要是教师展现出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有效。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否创设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教师利用教具同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利用转化的思想,把圆锥的体积转化为探究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引发学生的思维矛盾,无法直接解决圆锥体积问题,只用利用转化思想,把圆锥体积转化为探讨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关系来解决问题,再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经历了大胆猜想验证的过程展现出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2.2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中体现教师的组织、引导、合作作用。

教师的“组织”体现在: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并在在教学过程中,能科学合理的创造性运用教材,优化内容,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的“引导”主要体现在:课堂中教师是否有富有启发性的讲授,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好奇心,提出问题;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合作学习,教师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教师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利用有吸引力的语言和科学有效的板书,与学生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参与学生“先疑后探+运用拓展”模式的各项活动,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成果。

先疑后探+运用拓展”模式数学课评价标准量表

抓好重点的捷径,教师们将阅读抽丝剥茧,然后做成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长久地训练,学生们也可以自己动手构建思维导图,增强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3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英语课程预习中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英语教材的预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筛选、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完善构建英语学习过程,构建英语基础知识,达到形式和内容的融合,最终帮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英语课程所讲话题、话题相关知识以及所需要理解的词汇,帮助学生把握英语所讲课程各要素之间的理解、表达、运用之间的逻辑关系。思维导图英语于学生预习中,可以遵循以后步骤:(1)让学生准备A4 纸和三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笔。(2)通过预读阶段,让学生对所讲述内容有整体感知,并找对中心话题,明确中心话题之下的子话题。(3)整理重点词汇,了解英语词汇所出现的语境及应用方法。(4)让学生根据自身画图能力,整理出话题逻辑关系,在每一话题下标注重点词汇,并对词汇给予解读。(5)让不同学生呈现导图,互相借鉴,教师在学生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丰富课程内容认知,协助学生解决在英语知识理解表达中的不足。(6)指导学生进一步完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深入归纳整理,训练学生自主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知识建构能力。

(作者单位:天津市耀华中学)

猜你喜欢
圆锥体积导图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学包圆锥粽
谈拟柱体的体积
谁的体积大
第6章 一次函数
圆锥计算题,“展开”来思考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