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单一型教师向“工匠型”教师转化

2020-06-12 11:48蔡妍
知识文库 2020年9期
关键词:技工工匠院校

蔡妍

提起世界技能大赛,许多人会有些陌生。然而,在国际上,世界技能大赛大名鼎鼎,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大赛拼体力、拼巧手、更拼大脑。在制造业强国,摘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的“蓝领冠军”,所受关注及影响力一点不比体育明星差。金牌“零”的突破,见证了我国新一代产业工人的努力。在世界技能大赛中适应国际规则、调整技能培训,中国的年轻技工们奋起直追,不断提升技能水平,方才有今天的收获,也把精益求精的理念传递到广大技能院校的教师身上,让技工院校的教师实现从单一型向“工匠型”转化。

1 当前形势下技工院校教师教学工作现状分析

1.1 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指导思想被动

在“创新创业”“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战略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表现越来越突出。技工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也就是说,培养建设祖国大业的“工匠”。但是当前,因为大部分技工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出现了偏差,教学模式单一落后,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学理念中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片面追求就业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较低。此外,还有部分学校中,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存在过分注重专业技术,轻视学生德育的现象,与世赛理念完全背道而驰,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被培养成为专业机械,长此以往,这种教育模式下的技工院校学生人才发展方向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之间会出现极大裂缝。

1.2 技工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感强,成就感低

部分地方技工院校,学生生源复杂且质量较差,教师面领着招生压力大、教学难度较高、薪资待遇差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感较强的主要原因。学校生源质量差,学生学习能力较低,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付出的个人工作精力与收获之间有着极大的鸿沟,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毕业后,没有在社会中立足的资本与能力,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误解,政府和相关教育机构投入资金少,技工院校被逐渐边缘化,教师工作中成就感越来越低。

1.3 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方向不清晰

对于当前社会中的各种学术型院校而言,技工院校属于的技术型院校,技工院校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将学生培养为建设、服务、生产为一体的技术型人才。因此,所有的教学工作要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中心展开,不得不承认的是,大部分技工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极强,但是因为受到职称评定标准的束缚,教师迫于职称与薪资待遇的压力,对自身职业规划方向不清晰,将部分工作重点放在了科研上,最终结果就是教师努力的目标和自身的教学工作性质之间出现了裂缝。

2 新时代背景下单一型教师向“工匠型”教师转化策略研究

2.1 在教学管理中秉持人本主义思想

首先笔者认为技工院校管理层应当意识到教师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是学校人才质量高低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证。因此,在学校的日常运转过程中,院校管理层要将传统的学校事务管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人本主义关怀,关心教师的工作情况,秉持人本主义思想,对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性格进行全面分析,保证每位教师各司其职,工作顺心,将教师安排在自身擅长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自身最大的工作价值。客观分析教师的工作量,注重教师教学工作中成就感的提升,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增加教师的工作幸福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尊重教师的付出与劳动成果,将教师看作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尊重教师个性,以教师教龄、性别、心理承受能力等为参考,设置不同的教师激励政策。全面保障教师的教学工作顺利进展,关心教师日常生活,提高技工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指导学校永远是自己坚实的后盾。

2.2 注重教师的精神建设

本文中提到的“工匠精神”,是督促人类不断向前的内在精神动力,是个体对自身工作昂扬向前的主要精神支柱,“工匠精神”会让个体在工作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罗素在我们为什么要工作一文中指出,工作能给人获取成功和展露雄心的机会,使工作变得有趣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技能的运用,二是建设性。因此,笔者认为技工院校应及时让教师感受到自身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及学生进步后的成就感。部分地方院校学生生源繁杂,学生学习能力较差,招收的学生基本都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面,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教师的教学工作难度极大,生源质量差,数量较多,院校要看到这些问题,用提高教师薪资待遇、精神鼓励等方式,不要让某些主观隐私斩断了教师的“工匠精神”,对教师进行精神建设。

2.3 发挥院校组织的力量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个体向前的内在动力,更是一种精神文化。院校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要将“工匠精神”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若想将“工匠精神”成功传授给学生,教师自身就要往“工匠型”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工匠”意识,是教师将“工匠精神”内化,使教师养成认真、负责、专心教学的教学态度,对自身职业有着较强的亲近感和使命感,让潜心育人、坚韧不拔、谨慎向上成为全院上下的共同追求。另外,要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對学校的管理模式、教师科研和学生学习等方面作出改革,是学校组织上下统一,和谐发展。其次,要对学校的传统奖励机制进行改革,杜绝以教师某个学习班级学习情况来评定教师教学能力的情况,要让某些具有“工匠型”教师得到应有的薪资与回报,将激励重点放在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方面,对教师职称方面的制度进行客观分析,剔除某些落后的不公平条例,注重教师职称制度中的科学化,对教师在校的制度服务进行深度改革,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一定的收获感和不断为之奋斗的目标。最后,笔者建议某些地方院校,要适时调节教师课时,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对在培训过程中,某些斩露头角的“工匠型”教师进行正面激励,让已经体现“工匠型”的教师成为学校的明星教师,在让教师意识到“工匠型”教师的成就感,慢慢引导其他教师反省个人能力,深度领悟“工匠精神”内涵,不断提升自我,科学教学,稳中求精,使“工匠精神”渗透到自身日常工作中,工作之余,不断学习专业领域内的最近科研成果,给学生营造一个现代化的学习氛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中笔者就单一型教师如何向“工匠型”教师转化展开讨论。首先,笔者就当前技工院校教学现状进行了简单阐述: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指导思想被动;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感强,成就感低;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方向不清晰。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如下三条转化策略:在教学管理中秉持人本主义思想;注重教师的精神建设;发挥院校组织的力量。除了上述,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自身,教师不能将社会人对高职院校的片面看法视为全部,及时跳出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圈,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不断进步。最后,对于大部分院校教师而言,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谋生职业,更是对自身价值的全面发挥。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秉持敬畏之心,对学生负责,本着“要干就要干好”的决心,脚踏实地、坚韧不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成功实现向“工匠型”教师的转化,笔者相信中国的高技能人才会在世赛中拥有更多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中国将走向真正的制造业强国。

(作者单位:苏州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工工匠院校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从技工到英雄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光影视界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
致敬!老工匠
技工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