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类课程生成性教学的路径

2020-06-12 11:42綦岩柴淼孙杨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成性历史学

綦岩 柴淼 孙杨

摘要:生成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教学生态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其路径分为:课程控制环境、课前设计环境、课堂真实环境与课后回归环境。生成性教学将技术性方法和导向性方法结合完成课程目标,运用教学环境的互动性、多元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教师的情感共振,构建新时代历史学科教学话语体系,进而指导省属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课程和历史类课程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历史学;历史类课程;生成性;路径

为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精神,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通知》(黑教高函〔2019〕274号)文件要求,历史学类课程生成性教学的路径研究要寻求教学领域新的突破,以实现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增强历史学教学在国际交流中的话语表达能力。生成性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其路径分为:课程控制环境、课前设计环境、课堂真实环境与课后回归环境。生成性教学将技术性方法和导向性方法结合完成课程目标,运用教学环境的互动性、多元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教师的情感共振来构建新时代历史学科教学话语体系。历史类课程除历史学专业课程外,也囊括文学史、哲学史、科技史等其他专业课程,该类型课程相对其他类型课程更具弹性预设和营造和谐教学生态。

一、历史类课程生成性教学的控制环境

历史类课程生成性教学的控制环境是指在课前备课环节中教师要注重自我素质的适应、体会学生所需所想以及正确理解课程标准,进而做到对课程体系的预设。控制环境划分为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中心和教学目标为中心三种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需要设立行为控制环境去考虑学生要做的事情,说明如何评估和测试行为,确定认可的绩效水平。教师制定详细的教学分类法,按学生记忆信息的能力理解信息,并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把复杂信息分解成小的组成部分并把不同信息整合、形成新的信息并做出正确决策等五类由低层次向高层预设认知领域;教师要以特别的方式进行教学,做到生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关注学生并与学生互动,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力、高级思维及其

好奇心,满足能够胜任学习任务的基本需求和适应实施

控制环境的基础。学习者认为有趣、与个人有关、富有意义的、难易程度适合学习者能力的任务可以促进学习的内在动机;教育者通过关注最佳难度、新奇度、相关度、个人选择和控制,了解学习者知觉中的个体差异,鼓励和支持学习者构建战略性学习思维。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选择可能适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控制自己实现目标的进程。学生在实现控制环境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进展缓慢时,教育者需引导学习者重新评价学习目标的恰当性和实用性,用元认识策略教学方法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因,生成学生对学习的个人责任感。学生的学习基础、遗传因素以及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兴趣导向和对知识接受程度影响很大,教育者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需要帮助学生考察学习偏好,必要时进行拓展和修订,订制动态个性的学习测量标准;通过分组让学生共同协作解决某个问题,帮助学生自我控制反思答案,形成独立思考和自我组织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问题;在各组比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自我构建他们能理解的学习范式。基于问题学习、本质问题探究和发现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控制环境最适合的教学路径。

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关注控制环境中学生的思维变化与学习结果。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和教育成才目标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三个步骤。历史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的历史学基本功和良好的学术素养与公文写作能力,牢固的本专业知识结构和广博的跨学科知识结构,掌握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可以阅读外文、少数民族古典文献和档案,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相关专业工作的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科研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敏锐的跨文化思维;能够适应政府、企业、学校以及文博等部门从事行政管理、文化交流、策划公关、宣传教育、教学科研或编辑出版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

二、历史类课程生成性教学的设计环境

设计环境是在技术性方法指导下,对传授知识、教学方法和应用实践状况进行弹性预设,最大限度总结科学规律的教学模式。历史知识是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使课堂鲜活,让尘封的历史叙事增添灵魂,拓展知识的张力。设计环境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包含学生的接收反馈,生成性教学不同于传统讲授法,更关注合作探究法和分组讨论法,从思维层面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解释历史学的本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设计环境时要尽可能的设计开放性问题,考虑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导入更能调动学生情绪,每个教学环节如何衔接更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以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环节的热情,使设计环境合理转化为真实环境。

设计环境的充分预设,教师要树立留白意识,即给教学环境留有更多的空间来容纳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制定不确定性和可变性的经验策略,全方面规划教学应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事件,“这些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更加真实地反映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状况和接受情况,课堂某些偶然的事件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师生在积极互动中闪现出智慧和创造的火花,涌现新的想法和观点”。生成性教学的设计环境不考虑教学目标量化的考核,更关注学生有价值学习的融入度,“有价值的生成必定是一种遵循教学规律的生成”,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考核、导向、激励、评价和整合的参考标准是未来教育评价体系的走向。生成性教学关键在于合作意识的养成,努力营造师生间、学生间心灵沟通的机会,设计更多合作完成的教学任务。设计环境运用与学习相关的情境,构建真实环境的教学生态;着眼于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教师成为学习策略的策划者和分析者,要考慮教学生态之间的关系,提供多角度的表达形式和态度观点;教学目标需要协商而不是强加,自我分析的工具通过评估实现;设计环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认知世界的多元性,实现自我协调和控制等生成性路径。

三、历史类课程生成性教学的真实环境

“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真实环境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做到思维与情感同步,随机应变地生成教学内容。教师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培养自身强烈的知识意识、理性把握、情感融入和机变引导,使真实环境充满生命气息,让每位学生的智慧都能灵动闪烁,进而将灵动闪烁的智慧转化为教学资源合理处理,并在确定性原则确认后利用开发。生成性教学的真实环境中学生成为主演,教师只是教练。教师的场外指导要充分做好准备和组织工作,且用启发式教学取代填鸭式教学,教师的主角地位不但未逊色,反而大大加强。

真实环境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和教学生态需要开放性导入式教学,学生联系自身学习要素有针对性的思考问题,开放式表达情感,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在畅所欲言中生成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教师在践行教学理念时要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特点的真实环境,强化学习体验和感受,将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生态的始终。真实环境是营造形成的,“如果班级里营造的是一种推心置腹、轻松愉悦的氛围,孩子们就乐于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呈现出最真实的状态,和教师进行无拘无束的谈话,教师以敏感的教学机智可以捕捉到很多有用的资源并加以引导和启发,那么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中孟母三迁的故事体现了真实环境对学生学习观的作用。

生成性教学教育者要时刻抓住课堂随机性内容的机遇,及时利用场域促进生成,教师应在真实环境中关注教学刺激对原教学的影响,要用动态发展的视角看问题,利用教学刺激成功引导出新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关注,进而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回知识与思维本体,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学只有从情感中深刻理解学生以及其提出的问题,才能从思维角度为教学实践提供有针对性的手段,才能给受教育者合理的认知、满意的教育和广阔的成长与发展空间。生成性教学的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但不是所有资料都能利用拓展,教师在真实环境下要学会选择历史资源,超越理论思维的僵化结构,加工重组利用历史资源直接、灵活、快速地捕捉有效资源融入真实环境。建构主义“支架”式设计环境使教师将自身的文化知识和日常经验与学生的知识形成有意义的联结,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进行调整,给予学生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并随着学生认知和技能的增加,逐渐撤销对学生的支持,使其逐渐承担越来越多自己的学习责任。

四、历史类课程生成性教学的回归环境

教师在知识素养、教学机智、果断应变的基础上,要反思生成性教学中即兴而作的真实环境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脱纲、学生反映是否超越预期效果。真实环境影响回归环境,回归环境要在真实环境的基础上反思,我们可以去改变真实环境的感知理解,通过反思构建教学所需的回归环境,“他们通过反思性地把握他们思考和行动的各自的范围,越是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社会性存在,就越是不可能被限制着他们的外在客观性所驱使”,反思教学凝结成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变成教研结合者,研从教中总结,教从研中升华,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师不断反思自己在真实环境中理解不到位的知识和突变的实践教学环节。例如,整节课是否偏离了设计环境或控制环境,课程设计的重难点有没有解决,更重要的是反思课程控制环境、课前设计环境、课堂真实环境是否抓住生成教学的契机,是否设计环境具备弹性,是否为教学充分留白,是否出现控制环境外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制定未来教学中改进的方案,落实回归环境的本真。

生成性教学挖掘的是知识的特殊价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反对近代机械教学量化的学习方式,学生要学会发觉个体,彰显特征。教师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通过言语、动作和神态等形式表现拓展学生最优化的发展空间,调整教学中学生构建自身的个体风格。个体风格分类为认知风格、学习风格、问题解决风格、思维风格和决策风格等,以认知为中心的风格,重视评估个体加工信息的方式,如个体做出反应时是反思型还是冲动型;以人格为中心的风格,强调评估个体更为稳定的人格特质,如外向或内向,思维型或直觉型;以行为为中心的风格,则是评估认知和人格作为一个整体会影响个体做出何种行为。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学习风格的路径,首先,通过帮助学生思考自己是如何学习的,可以帮助他們发展出全面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意识;其次,考虑每位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会帮助教师欣赏、接受和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实行差异化教学;再次,学校可以提供多种学习环境,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需求。不忘初心,回归教学本真。升华的生成性教学是宏观规划的教学反思,从课程控制环境到课前设计环境,再到课堂真实环境,最终课后回归环境。生成性教学将技术性方法和导向性方法结合完成课程目标,运用教学环境的互动性、多元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教师的情感共振,教学过程在升华中转化为教学哲学,构建新时代历史学科教学话语体系。

历史类课程生成性教学路径在哲学思辨基础上,运用教育学基本理论梳理研究省属院校历史类课程生成性教学的构建与实践,有助于新文科视野下历史学课程由单一性向内涵式的发展,对加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开拓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其价值如下:第一,质疑传统的教学理念。生成性是新文科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双一流建设中教学方法和价值观构建的路径。生成性教学将弹性因素纳入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利用内源性学习和理解性教学改变传统机械化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不仅是静态的知识传授,还是师生智慧闪现和生命共同快乐成长的过程。第二,丰富与生成相关的教学理论。生成性教学是以对人的生命的关爱为教学出发点去丰富和发展以人为主体的教育观,完善了建构主义教学观、课程开发和实践趋向等理论。历史类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多维性,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独立分析,形成创新性逻辑思维,促进教学理论的发展。第三,历史类课程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历史记录了中国革命精神的传递与实践,新时代历史类课程学科体系铸魂育人功能更加凸显。教学生态的改革指导着学科体系的构建,历史类课程教学生态在文化自信、文化自醒、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基础上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并把握其内在逻辑,利用生成性教学路径把历史类课程办成“金课”。

参考文献:

[1]綦岩.历史类课程生成性教学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

[3]张杨.“生成性教学”还是教学的“生成性”[J].教育学术月刊,2017,(12).

[4]周阳.生成性教学中教师的实践逻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5][英]伯姆著,[英]尼科编,王松涛译.论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李猛,李康译,邓正来校.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编辑∕姜雯

猜你喜欢
生成性历史学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探究式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历史学
“裸婚”背后的历史学思考
军事历史学认识活动的特点
论军事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军事历史学的形成及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