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但如果在科技创造中缺失了人文情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将不堪设想。科技求真,人文求美,只有真与美相结合,科学才会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对于“科技与人文”的话题而言,聚焦当下科技发展,认识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反思科技与人文的关联,将是今后高考命题考查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材料一:
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水平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地区科学家的创新能力也代表了这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而科学素质是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已被反复证明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科技创新与科学知识普及或人的科学素质是有直接关系的。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人们科学素质的提高,对助力个人的发展,助力社会的公平和进步,助力地区和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的科学素质是紧密相关的。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公众科学素质水平,构成了这一国家和地区文化的根基和底蕴,决定着它的发展状况,并且影响着未来。我们应有效地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并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发展的持续议题,为建设科技强国而努力。
(摘编自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怀进鹏于2018年9月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9月17至19日,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将在北京举行。大会以“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设置“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素质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分议题。大会得到联合国有关机构和国际重要科技组织的积极响应。
有人说,科学是推动社会文明进程的“核动能”。那么,科学素质则是事关人类命运的“引擎力”。小到微信朋友圈的食药谣言,大到引力波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科学素质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标配”。历史上,17世纪晚期科学革命和19世纪初工业革命,对应着欧洲知识流动和技术扩散的现实。有数据称,我国数字经济总量现已达到27万亿,大约占GDP总量的30%左右,占GDP增量60%多。科技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科学素质成为美好生活的软实力。
(摘编自光明网《科学素质是开启未来的“高能钥匙”》2018年9月6日)
材料三:
第10次中國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具备科学素质的中国公民比例已达8.47%。近年来,针对重点人群的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成效显现,城乡、人群、地区间的差距缩小,向着良性发展,已具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达到创新型国家”这一目标的民众基础。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进一步解释道:“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至少要达到10%。对于更有效地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社会公众的综合能力和知识获取而言,10%是一个节点。这一节点不仅能说明这个社会的基本情况,更是转型发展中或科学素质提高中的第一个重要拐点。”
(摘编自中国网《中国科协: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已达8.47%》2018年9月6日)
材料四:
虽然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在上升,但发展依然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较大,这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之一。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方面,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科学普及是建造创新“通天塔”的塔基,塔基越宽广、牢固,创新的“通天塔”才能更高、更壮美。祖国的明天寄托在青少年身上,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中大力加强科学教育,让孩子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长大后投身科学,实现科技创新的接力和传承,是科学普及的重中之重。这既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心耕耘,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类媒体的共同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尊重科学的社会风尚。
(摘编自人民日报《让科普与创新比翼齐飞》2017年12月16日)
一读一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大力倡导科技创新,做好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才能助力人的发展,助力社会的公平和发展,助力地区和国家的发展。
B.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较大,其发展依然不平衡,具体表现在城乡、人群、地区间的发展有差距。
C.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将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在有效地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发展的持续议题上所做的努力。
D.科学普及的重点应放在中小学生身上,其科学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因而公众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达到10%,青少年是主力。
2.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当下应如何培养和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