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军 孙禹 梁忠春
春耕生产展开后,辽宁省沈阳警备区所属30余个单位多路突击,纷纷跑田间、到地头、进农家,热情助农,只争朝夕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深耕细作播种美好希望,紧锣密鼓助力脱贫攻坚。开年以来的一组组喜人数据、一个个脱贫攻坚行动,振奋人心,赢得连连称赞。”沈阳警备区政委齐为跃如是说。
精心布阵,激活“希望的田野”
如何使扶贫工作真正落地?沈阳警备区司令员王阳感慨地说:“对待脱贫攻坚任务要像组织一场场战役一样,紧扣时间节点,科学把控节奏,精准突击制胜。”
按照“拔穷根、播希望、高精准”的扶贫理念,该警备区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抓提升、三年出成效”的总目标,通过摆上位置靠前推动、精准对接重点突破等措施,推动扶贫工作有效落实。针对个别贫困村思想保守、动力不足、党支部功能涣散的实际,警备区各级实施“点对点”思想帮扶。起初,康平县孙家屯村党支部书记王恩海,工作虽然有干劲、有激情,但每当党支部研究工作时,要么迟迟统一不了意见,要么布置的工作很难落实,使他渐渐失去了工作的信心。于是,警备区扶贫小组,从完善村级民主决策议事、民主管理等村级民主决策机制入手,与班子成员深入谈心交心,共同学习党的知识,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很快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使之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示范村。
精准助力,疏通“造血新动能”
在扶贫工作过程中,警备区深刻认识到,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要激活帮扶对象自身的“造血”功能。因此,他们把资金用在扶贫攻坚“刀刃”上,通过产业扶贫推进精准脱贫。
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2017年,该警备区正式确定康平县郝官屯镇孙家屯村为机关定点帮扶单位后,当即确定了“以帮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突破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村民增产增收”的总体扶贫思路,持续发力。光伏发电项目清洁环保、技术可靠、收益稳定,既符合精准脱贫战略,又符合国家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战略。2018年,该警备区一次性投入80万元将该项目扶持上马,并已落地见效,村集体年收益12万元,村里每年拿出3万元对贫困户进行资助。去年,该村接受省级第三方脱贫摘帽评估验收,顺利通过各项指标考核。国家扶贫办在检查该村时,对警备区帮扶项目给予充分肯定。
“农村老师到名校培训活动,不仅让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还学到了先进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阜蒙县实验小学何媛媛老师对警备区开展的“助学兴教”“送教下乡”“种子培训”等活动,感慨不已。警备区着眼于沈阳市文化底蕴深、教育资源多、师资力量强的优势,与市教育局建立3年合作规划,从2017年开始,连续两年开展百名贫困地区教师到沈阳市重点名校践学培训活动,将先进教育理念和育人方法,辐射到农村地区的每一所学校。
精密推动,形成“集团化效应”
作为地方党委的“军事部”,警备区积极发挥军地协调功能,定期召开军地扶贫联席会议,分配任务,明确责任,从全市筛选出100个相对贫困村,开展“一对一”帮扶对接,并积极搭建平台、协调政策支持,形成了全员覆盖、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为快速推进春耕生产,前不久,法庫县人武部政委王国友,不仅带队为所帮扶的红砂地村贫困户送上了化肥、种子及蔬菜、粮油等慰问品,解了群众的燃眉之急,而且,推出了268只小尾寒羊代养繁殖脱贫新模式,与养殖户签订了《代养繁殖协议》,为村里带来了新的希望。
自去年与辽中区牛心坨镇李胡岗村建立帮扶对子以来,沈阳第二干休所先后完成了扶贫村的各主要路段的监控安装、基本设施整修、贫困户帮扶等工程,而且今年抢先抓早,成立农产品种植合作社,流转200亩土地先期进行试验,研发种植高品质清水大米、白沙特色品种花生,创造品牌,以特色项目扶植长远持续“造血”……
这是一串坚实的扶贫足迹,这是让驻地百姓口口相传的聚力攻坚。4年来,警备区本级和所属30余个单位共投入扶贫资金1000余万元,定点帮扶30余个贫困村,帮助310余户困难家庭和200余名贫困学生,部分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受到国家扶贫办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