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驰
1960年10月,正在竞选总统的肯尼迪来到密歇根大学。他呼吁学生们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工作生活,为世界和平和正义做出贡献,数以百计的密歇根学生在寒夜中签名支持这一倡议。后来,这一倡议和密歇根学生发起的草根运动催生了“和平队(Peace Corps)”这一志愿者服务组织。虽然不乏质疑的声音,但半个多世纪来,近22万美国人通过“和平队”走向全球各地开展教授英语等志愿服务,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笔者于2008年秋季入学,当时总统选举结果还未揭晓,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和共和党候选人麦考恩成了最后的劲敌。但在校园中,笔者没有看到关于麦考恩的标语或旗帜,放眼四望都是支持奥巴马的标志。11月5日奥巴马击败麦考恩,当晚整座学校沸腾了。庆祝的学生不仅挤满校园,还走上公路主干道尽情狂欢,那架势比他们在自己毕业典礼上更加兴奋和喜悦。笔者虽然事先知道密歇根大学很“左”,但没想到这么厉害。到9月秋风乍起时,“禁书周(Banned Book Week)”便拉开了帷幕。这一活动不是让大家在一周内不读书,而是鼓励大家阅读一些被美国部分地区图书馆列为禁书、不予收藏的作品,如克里斯·克拉彻的短篇小说集《运动短裤》。密歇根大学图书馆系统是没有禁书目录的,举行这一活动是为了彰显思想自由。
而比“左”更能体现密歇根风貌的,便是“多元”。密歇根大学极为重视维持校园的多元性,用学校主席马克·席里塞尔的话来说:“多元是(密歇根)大学之所以卓越的核心所在。”密歇根大学国际化程度较高,国际学生人数亦很可观。2013年秋季学期,国际学生多达7273名(含在读和毕业后处于专业实习阶段的人数),位居全美第11名。而2014年,仅在读的国际学生人数便达5990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3.7%。我国(含港澳台地区)是国际学生最大的来源国,共有2873名留学生,约占国际学生的半壁江山,是第二名印度的3倍多。
密歇根大学和我国颇有渊源,交流合作甚是频繁。早在20世纪初,我国派出首批公派留学生到美国留学,他们留学的5所大学中就包括密歇根大学。1930年,东方文明专业(Oriental Civilizations Program)的设立是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的起点。1961年,中国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成立,这一中心曾对中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现已成为美国最知名的中国研究机构之一。1997年,密歇根大学中国信息研究中心(China Data Center)成立,这一中心和我国多个政府机构和公司合作,将历史、社会和自然科学数据整合到地理信息系统中,旨在成为一个促进了解和研究中国的国际性节点。2001年,密歇根大学工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成立了上海交大密歇根学院;密歇根大学商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还签订了一项新合作计划,以推动商科和工科的结合。
密歇根大学学风浓郁,跨系跨专业选课是稀松平常的事。笔者在密歇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就读于文理学院下的生态与演化生物学系。有一次更改学习计划中的一门课程,需要导师签字,他看都没看表格就直接签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