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红
[摘要] 目的 研究在急诊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该院急诊接受PCI介入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冠状动脉口处注入替罗非班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冠状动脉闭塞段注入替罗非班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心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总时间、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改善幅度。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0%,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出现2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急诊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闭塞段注入替罗非班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改善血糖水平,缩短住院时间,使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显著性提升。
[关键词] 急诊;PCI;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冠状动脉
[中图分类号] R587.1;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3(b)-0024-02
心肌梗死属于近年来临床上发病率水平较高的一种冠心病并发症,是病情发展到终末期阶段的一种常见症状,冠状动脉发生器质性的病理学改变,从而导致患者的心肌出于缺血缺氧状态,甚至完全坏死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胸骨后出现程度严重的疼痛感,是该病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1]。该文研究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该院急诊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40例患者采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急诊接受PCI介入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1~87岁,平均(63.8±6.3)岁;糖尿病史1~16个月,平均(4.3±0.8)个月;心肌梗死病史1~28个月,平均(10.7±2.4)个月;该次发病时间1~12 h,平均(3.2±0.6)h;心功能Ⅱ级18例,Ⅲ级13例,Ⅳ级9例;治疗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3~89岁,平均(63.6±6.1)岁;糖尿病史1~18个月,平均(4.5±0.7)个月;心肌梗死病死1~28个月,平均(10.5±2.2)个月;该次发病时间1~14 h,平均(3.1±0.8)h;心功能Ⅱ级19例,Ⅲ级13例,Ⅳ级8例。两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病史等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PCI术治疗前,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次,用药1次,口服氯吡格雷,600 mg/次,用药1次,在介入术操作期间静脉注入肝素,给药剂量标准为100 U/kg,如果操作时间超过1 h,可以再次追加给予1 000 U,在介入术操作结束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0.4 mL/次,每12小时给药1次,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次,用药1次/d,口服氯吡格雷,75 mg/次,每天用药1次,每晚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次,连续用药1个星期。对照组采用冠状动脉口处注入替罗非班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冠状动脉闭塞段注入替罗非班方式进行治疗。每次给药标准为0.4 μg/kg,给药1次/d,连续用药1个星期。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总有效率;②不良反应情况;③心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总时间;④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改善幅度。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心肌梗死症状彻底或基本消失,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完全恢复正常,没有出现并发症;有效:心肌梗死症状减轻,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超过50%,没有出现并发症;无效:心肌梗死症状没有减轻,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没有达到50%,或出现相关并发症,或改用其他方案进行治疗[2]。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者仅出现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0%,少于对照组的8例,发生率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5)。
2.3 心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总时间分别为(7.82±0.75)d和(10.25±1.39)d,治疗组分别为(5.11±0.56)d和(8.42±1.53)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81、11.749,P<0.05)。
2.4 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改善幅度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9.37±1.24)mmol/L和(15.37±2.06)mmol/L,治疗后分别为(7.31±0.86)mmol/L和(12.09±1.37)mmol/L,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04、13.264,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9.94±1.43)mmol/L和(15.89±2.04)mmol/L,治后分别为(5.27±0.75)mmol/L和(10.30±1.72)mmol/L,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81、15.419,P<0.05)。两组治疗前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869、6.305,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27、11.786,P<0.05)。
3 讨论
出院继续接受规律、合理的药物干预是目前临床对糖尿病特别是存在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和治疗的主要方法。病情的存在会使血栓的负荷程度加重,导致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对冠状动脉的再灌注过程造成影响,使预后较差。抗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临床对该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案,但常规在冠状动脉口的位置给药往往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3-5]。替罗非班属于酪氨酸非肽类小分子衍生物类药物的一种,进入患者体内之后可以对纤维蛋白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程度相对较强,可以在1~2 h之内迅速发挥对血液当中90%以上的血小板的生物活性的抑制作用,使血液黏稠度水平明显降低,减少炎性因子对患者机体所产生的不利影響,且能够减少冠状动脉所受到的损伤程度,使血管内皮功能的稳定性得以维持。但靶病变相关血管再通情况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血管造影也不能够观察到血管存在机械阻塞,出现冠状动脉前向血流速度缓慢或无复流现象[6]。替罗非班通常情况下会通过静脉途径于冠状动脉口的位置给药,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而言往往并不适宜,此类患者冠状动脉多数情况下会存在弥漫性且程度严重的病理学改变,内皮层的抗凝功能相对较差, 靶病变相关血管大多数没有前向血流,使冠状动脉口给药的时候药物常往往不能够顺利的到达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位置,也就不能够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7-8]。通过进行该次研究,可以充分说明,在急诊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闭塞段注入替罗非班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改善心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使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显著性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洋,刘恒亮,耿国英,等.急诊PCI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用于糖尿病伴STEMI患者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20):75-76.
[2] 王德伟,黄洁,杨海英.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J].心 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6,25(1):84-87.
[3] 赵丽军,梁明,李晶,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BRIGHT研究预设亚组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24(9):281-282.
[4] 李晓彤,张勤,胡林婕,等.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后患者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14):33-34.
[5] 李晓峰,徐峰,李林,等.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7):632-633.
[6] 何小萍,苏少辉,叶健烽,等.冠状动脉闭塞段注入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流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6,21(3):231-232.
[7] 刘洋,刘恒亮,镐振选,等.急诊介入治疗对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探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1):1155-1156.
[8] 周骏,朱海,秦忠.替罗非班在老年糖尿病合并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价值及安全性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158-160.
(收稿日期:201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