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寅实 李会涛 宿洁
近些年来,保定市民营经济呈现总量规模不断提升、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发展模式多样灵活等显著特点,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愈加凸显。2016年,《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县域经济作为全市发展的根基。民营经济既能促进县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还能帮助提高县域经济的质量内涵(如生态、文化等多方面可持续发展)。 然而保定县域民营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区域差异大,当前形势下虽然有一定优势和机遇,也面临着一些的问题和挑战。
(一)保定概况
保定市共有5区15县4市,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70万。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华北平原中北部,太行山东麓,地形以平原和山区为主,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在其行政区域内,具有管理权限的县域有15个,分别为12个县:涞水县、阜平县、定兴县、高阳县、涞源县、易县、曲阳县、蠡县、顺平县、博野县、唐县、望都县,3个县级市:涿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
(二)保定发展县域经济的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以后,保定县域经济发展早、模式灵活、特色显著,打造出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较大规模的县域特色产业,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保定县域经济发展有一定优势。首先是交通非常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保定紧邻北京、天津、石家庄,铁路高铁高速省道国道四通八达,到达各省市畅通无阻。其次产业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基础较好。既有依托于自然资源的阜平大枣、唐县小尾寒羊、易县磨盘柿等,也有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殊产业,如曲阳石雕、顺平肠衣、高阳纺织等等。同时保定自然资源丰富和人文历史悠久,具有较强的旅游资源。教育优势显著,底蕴深厚。
(三)保定发展县域经济的挑战
一是总体发展水平低。根据《河北省2018年经济年鉴》数据,在河北省121个县域经济体中,保定仅涿州(13)一市排名较为靠前,高碑店(37)、定兴(53)、易县(57)、安国(65)、蠡县(67)、高阳(77)、曲阳(78)8县居中位,唐县(84)、涞水(98)、涞源(104)、望都(107)、顺平(111)、博野(114)、阜平(118)其余7县居80名以后,占全部县(市)一半。二是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呈不平衡状态。头部地区如涿州、高碑店GDP一直位居河北省前列,区域位置优越,经济基础底子厚,规范发展科学成熟,两市于2017年度均被评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市)”。涿州连续两年被评为“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市)”。与此对应,保定市还有4个国家级贫困县没有脱贫,有8个县规划为我国新一轮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燕太片区。三是缺乏技术创新。随着改开的不断深入,经济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向也随之产生变化,各地纷纷进行产业升级、模式优化、二次创新。而保定县域经济未能及时调整,始终未改善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产品科技含量低的情况,出现竞争能力退步、特色产业发展停滞、县域民营经济总体规模和质量与先进地区有所扩大的状态。
(一)县域经济底子薄弱,难以对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保障
2018年中国经济百强县,保定无一县(市、区)入选。2017年河北省人均GDP约为47985万元人民币,保定市人均生产总值30891元,仅为河北省的64.38%。而保定市县域人均生产总值24030,仅为保定市人均生产总值的77.79%。县域中国家贫困县4个,规划为燕太片区的8个。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差、人才缺乏、观念落后、资金不足等问题,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支持本地中小企业创业发展都具有一定困难。
(二)资金短缺问题依然突出
保定县域经济薄弱,这就决定了县域民营企业以小微型为主。小微企业固定资产较少,可作为抵押物不动产缺乏。金融机构放贷手续烦琐、成本较高,而小微企业贷款资金少,利息收入低,从而造成一部分金融机构惜贷。民间借贷方式普遍利息较高,进一步增加企业压力。同时,近几年来土地、人工、原材料等成本持续上涨,企业经营成本压力不断加大。
(三)民营经济占比低,限上企业规模小
2018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占GDP比重为67.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8%)0.1个百分点,比各设区市中占比最高的廊坊(71.9%)低4个百分点。同时受环保治理限停产、雄安规划管控、汽车市场低迷、营业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全市民营限上企业经营状况较差,和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保定民营限上企业存在规模小、发展慢、盈利能力弱的问题。
(四)人才稀缺,企业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一方面,传统乡村民营企业经营者一般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和市场决策能力,企业很难做大做强和转型升级。同时,由于县域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差、发展空间小,不利于吸引留住具有现代管理理念专业人才和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
针对保定县域民营经济的特色和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制定相应对策。
(一)宏观上,增强意识,坚持把县域经济作为全市发展的根基,及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的制定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和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大力促进各项政策落实。实施时争取责任到县,责任到部门,具体到项目和指标,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撑。扎实开展“双创双服”活动,精准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筛选一批发展潜力大、拓展空间好的企业,以科技型中小企业确定为服务重点,深入企业内部指导,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
(二)微观上,各地针对自身历史发展和实际条件,制定各种可行性计划,科学合理的推动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具体做法有:
1.引导更多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重点建设。放宽市场准入,保证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各项市场竞争的机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对效益突出、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用地方面给予支持。
2.拓宽县域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加快相关体制改革,推动和指导民间投资;推进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建立共同基金;对于加入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根据集群内企业联系紧密、关系稳定、相互了解的实际情况,探索集群企业互助合作解决一部分特定用途资金的问题;鼓励各金融机构和农村信用社积极承接县域小企业小额贷款业务。
3.推动民营经济融入产业集群建设。充分发挥保定市县域经济产业特色鲜明的优势,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优化升级。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积极帮助中小企业产业融入特色产业集群。引导中小企业准确进行产业定位,选择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找好切入点、落脚点,选择有潜力有发展空间的位置和环节;从模仿转向创新,积极提升科技含量和产品升级;充分利用产业集群资源和优势,与其他单位积极合作,分享资源,共克难关;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发展出在集群外有竞争性的产品或项目。
4.改善民营企业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聘请专业管理人员,把现代科学知识和经营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之中,完成民营企业的必要转变;积极引入先进科学管理模式,制定企业短期发展计划和长远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各种规范制度,全面提高民营企业管理水平。
5.加强跨县域产业协作。针对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推进制定以强带弱的县域对口协作活动,支持阜平、博野、顺平等落后县后发赶超,弯道追赶,在绿色农产品加工、劳务培训输出、新型旅游等方面展开重点合作,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构建跨县域产业链协作,构建利益共同体。充分利用保定市交通网络优势,推动各县市物流、贸易、旅游等产业有机融合,形成规模化经营,抱团积极融入京津冀区域经济。发挥各县市特色,优势互补,避免产业项目重复布局,共商共建,抱团经营,积极承接京津重大产业项目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