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知名电影色彩模式研究

2020-06-12 05:18华旻磊
电影文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色度色调饱和度

田 丰 华旻磊

(1.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 200072;2.上海大学 上海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072)

引 言

色彩是最具视觉信息传达能力的要素之一,是最响亮的视觉语言。色彩作为重要的视觉元素,实际运用中表现出特有的艺术价值,色彩研究既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前沿学科的理论研究。近年来,在电影和色彩艺术领域也有了不少权威成果,论述了色彩价值,突出了个体差异:色彩嗜好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存在着地域、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群体、时代、文化素养等的差异,指出个体和聚类人群对色彩的嗜好;色彩艺术中蕴含着个人的自由表现和创造精神,其艺术表现与作品性质受到创作规律与个人才能的影响;色彩是电影导演思维的一种重要的语言形态,著名导演对同类色彩也有不同运用;彩色影片中的色彩基调是彩色影片摄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段,它同影片的主题思想、导演风格是密切相关的。

电影色彩研究仍然是艺术研究的热点,但也存在多项问题:(1)定性分析,缺乏定量角度的评价方法。已有的成果基本按单部电影分析,按学派和国家分析,按单个导演多部作品对比分析,按国内外导演对比分析,按国内外典型作品对比分析,电影色彩艺术从未开展定量研究;(2)没实现全局视角艺术评价。单项成果仅对单个或多个作品开展研究,没有从众多作品的角度俯瞰电影色彩的演进和比对;(3)艺术和商业价值需更紧密结合。面向体育的影视内容可视化取得了广阔的产业和商业价值,现有电影色彩艺术研究已拥有较好的学术价值,可通过可视化技术尝试向制片、导演、美术甚至是普通观众展示定量全局色彩,对制片开展增值服务。

艺术就是有规律有模式有风格。爱森斯坦说:“除非我们能够感觉出贯穿整部影片色彩运动的‘线索’,否则我们就很难对电影中的色彩有所作为。”为了获得色彩“线索”,结合色彩艺术评价和创作,利用本团队研制的电影色彩全局量化平台获取著名电影色彩结构数据,生成每部电影的影彩纹,并从数据分析全新视角来重新审视单个作品、著名导演历史作品、中外优秀作品,探索信息化智能化的艺术研究方法。

一、当代知名电影色彩获取特征分析

(一)影彩纹获取

美国PANTONE的CAPSURE palette色彩分析软件被使用在色彩艺术研究中,显示了蒙赛尔数值。它能够分析静态图像中的色系、彩度的蒙赛尔值,但它不便于一次性处理按时间序列输出的大批量电影画面,并没有按时间序列与电影匹配对照的可视化功能。为了便于从大量电影中提取色彩并开展分析归纳,课题组研制了基于电影图像序列的色彩全局量化平台软件。

前期本团队已完成电影数据分析平台,目前已开展了数百部电影的数据分析。通过多次升级优化,数据获取平台的功能得到了大大增强。如图1,现有平台软件包括电影色彩全局量化与可视化两大模块,数据类型包括帧分割、基础图像特征、增强图像特征、纹理数据、边缘数据、音频特征数据、人脸熟练检测、主角人脸识别、景别识别、镜头分割、运动识别等功能,可按电影时间序列展示整部电影受关注的色彩、运动、信息、主角、景别、镜头、音乐、音效等特征。

图1 现有的电影全局量化平台(左图)与数据可视化展示平台(右图)(7)因本刊非彩色印刷,图1-图12无法完整呈现原图色彩,阅读过程可参照本刊入网的电子版——编者注。

(二)影彩设计可视化

现有的基础平台能够获取红绿蓝(RGB)和色彩色度亮度(HSV)帧内各特征的平均值。如图2,为了具体揭示电影内在的色彩规律和模式,本文设计研制了基于电影图像序列的色彩全局量化平台插件。相对于红、绿、蓝,色彩、色度、亮度更受到电影创作者的关注,它们也能更清晰地表现电影色彩特征。插件能够获取并展示帧内色彩(H)、色度(S)、亮度(V)的排列分布,并能够计算色彩中各参数的特征值。

图2 设计研发的原始色彩全局量化插件

(三)影彩纹分析解读

获取帧内色彩数据后,按时间顺序从左到右分别绘制色彩色度亮度直方图,基于外中内三环结构360度翘曲平行直方图,最后构成影彩纹。图3为新版《智取威虎山》的影彩纹,包括色彩色度亮度和红绿蓝色彩空间。色彩色度亮度满足人对色彩认知的要求,而红绿蓝色彩空间满足计算机存储和显示的要求,两个色彩空间可互补表达同一电影内容。

色彩色度亮度空间由外中内三环组成,具体表述为:外环从0点开始顺时针旋转至12点结束,标志了电影每秒画面的色调(H)分布,帧内色彩由红绿蓝黄紫黑构成,纯白色由红色0值加色度0值加亮度1值,纯黑色原来由红色0值加色度0值加亮度0值,本平台映射后可使用黑色标志,近期电影采用数字化制作能够展示黑色,而早期电影无纯黑色读数,早期电影非纯黑仍以纯红标志;中环从0点开始顺时针旋转至12点结束,标志了电影每秒画面的饱和度(S)分布,色图矩阵采用“Hot”模式,从黑到红到黄再到白渐变过程表示色彩鲜艳度不断上升;内环从0点开始顺时针旋转至12点结束,标志了电影每秒画面的亮度(V)分布,色图矩阵采用“Gray”模式,从黑到灰到白渐变过程表示亮度不断上升。

影彩纹构成了电影色彩运动的时空线索。《智取威虎山》在外环上红蓝色调各占一半时间,对应中环艳红和暗蓝色彩特征,利用色彩区分室内和室外场景并交替演绎,暖红和暗蓝使得室内温暖场景和室外寒冷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给观众强烈的空间区分;《智取威虎山》片头片尾用最丰富明快的色彩勾勒富足安定的社会现状,用单色彩和弱色调绘制战争年代,给观众明确的时间区分;《智取威虎山》中的战斗场景亮度通常较高,最后借用座山雕祝寿,用艳红色调叙述高潮战斗,与数段雪景战斗形成明显的色彩色调对比,高潮战斗与其他室内场景相比去除了绿色调,用纯红橙色系隐喻革命胜利。

图3 新版《智取威虎山》影彩纹可视化

本课题第二阶段的影彩纹与第一阶段的色系平均值可视化相比,能够明确展示每帧内色系色度空间构成,也能够快速显示色系色度时间构成。影彩纹作为电影色彩研究的可视化方法,从色彩全局量化数字视角快速认知电影视觉隐喻、镜头意境、叙事发展。

二、当代知名电影色彩运用的几种模式

(一)关于色彩的结构模式

色彩对于电影不仅是造型语言,也是叙事语言。每部电影都有独特的色彩结构,本文通过对近60部电影构建影彩纹,探索电影色彩创作规律,研究电影色彩聚类模型。通过计算绘制和观察分析,可归纳为三种主要色彩结构模型:均匀对称结构模型;主次色调结构模型;特征分割结构模型。

1.均匀对称结构模式

各色调分布较平稳、各帧色调组成类似、时间环分布均匀是均匀对称模型的基本特征。《变形金刚》系列是采用色彩均匀对称模式的代表作,四部电影的影彩纹非常相似,帧内绿色调稍多,色度环整体较艳且梯度层次丰富,亮度环整体较亮梯度也层次丰富,这些特征构成了导演对《变形金刚》系列色彩演绎的金属感基调。

图4 均匀对称结构和主次色调结构的影彩纹可视化

2.主次色调结构模式

主次色调模型的基本特征是整部电影以一种主色调为主,帧内借鉴绘画色彩风格,故色调构成极简,时间环内以另一种色温点缀,点缀时间较长,数量有限,主次色调并不形成特征分割。《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红高粱》是采用主次色调模式的代表作,都以红色为主基调,《大红灯笼高高挂》对封建社会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而《红高粱》是赞美生命的红色电影,《红高粱》的中环明显艳于《大红灯笼高高挂》,色彩充分展现了前者的勃勃生机和后者的低落压抑。《荆轲刺秦王》和《霸王别姬》都以黄红为主色调,并都以蓝色点缀。而点缀色并无明确时空和叙事规则。

3.特征分割结构模式

分割模型的基本特征是色彩代表了不同的时间、空间、情感、叙事元素。《智取威虎山》和《英雄》在外时间环上等分红蓝,由中环可知艳红和暗蓝是它们共同特征,《英雄》利用一种色彩叙述一个故事,《智取威虎山》利用色彩区分室内和室外场景,饱和度分割了战争时期和现代社会;《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用色调分割陆地和海洋场景,艳丽的色彩只是点缀了低饱和度,为人吃人的故事指明基调;《记忆碎片》用黑白顺述故事而用彩色倒叙故事;用色调或饱和度区分时间序列也是常用的电影配色方法,《集结号》的战争桥段使用蓝紫色,而新中国时期加入了红绿;虽然《霸王别姬》的主色调并无时空分割意图,但影片用黑白与彩色区分了社会背景和故事主体;《辛德勒的名单》也用黑白与彩色区分了战争与和平的时间段;《阿凡达》则用饱和度区分战争与和平;通常黑白与低饱和表示过去时,彩色与高饱和表示现在时,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则用高饱和彩色表征美好岁月回忆,《金陵十三钗》则在低饱和基调上用高饱和塑造了金陵十三钗的鲜活人物形象,《我的父亲母亲》根据情绪使用彩色画面表现母亲初恋,黑白画面表现沉重葬礼。

图5 特征分割结构的影彩纹可视化

(二)关于色彩运用的视觉元素

关于色彩运用的视觉元素主要包括色彩运用的饱和度和色调处理,在此本研究以诸多知名系列电影为对象展开分析。

1.饱和度元素

色彩是非常感性的视觉元素,色彩组合标准的改变,取决于当时的审美口味。电影色彩必定和时代关联。色彩饱和度低且色彩数量少是经典主义色彩观念;印象主义学派谨慎使用高纯度饱和色,拥有丰富的冷暖关系和饱和度层次;东方主义色彩偏爱高纯度;构成主义色彩极富设计感,也会使用大量高纯度色彩;后现代主义挑战已有的色彩组织规律和习惯。

饱和度趋于增强,色度对比趋于丰富。如图6,以好莱坞科幻片为例,星球大战系列片讲述类似的故事,且时间跨度最长。由图6可知,早期的《星战》(4-6)帧内饱和度略低、色度对比小,中期的《星战》(1-3)帧内饱和度已提高、色度对比拉大,近期的《星战7》出现了极高的帧内饱和度,且色度对比层次极丰富;《终结者》(1-2)也采用类似的红蓝色调,但其后者饱和度也高于前者;斯皮尔伯格惯于使用低饱和色彩,虽然《侏罗纪公园》相较于同时期的科幻作品饱和度低,但比较十几年前的科幻作品和其创作的《大白鲨》已做了极大提高;《阿凡达》色彩表达丰富,但相较于《变形金刚》系列等近期科幻电影,其帧内色度对比跨度较小,统一的较高色度表现和平,统一的较低色度表现战争,这是《阿凡达》色彩表达的潜在特征;《星际穿越》讲述了在广袤宇宙中星际航行的故事,虽然大面积星际背景不易提高饱和度,但作品通过主体前景突出色彩,使得整体色度空间仍较丰富;《变形金刚》系列较《星球大战》系列的时间跨度短,色彩色度一致性高,色彩鲜艳且饱和度层次丰富。

图6 不同时代的著名科幻片影彩纹可视化

纵观本课题所生成的所有影彩纹,经典主义逐渐被构成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替代,相对较高的饱和度和色度对比是近几十年来电影色彩演进的规律。图像饱和度为线性数值,对著名导演的不同类型历史影片进行画面饱和度统计。如图7所示,随着时代推移,国外电影饱和度数值大幅增加,国内电影饱和度数值略有降低,总体数值变大。随着时间变迁,单帧内和时间帧内的各级饱和度层次更加丰富。

图7 饱和度时代演进

2.色调元素

绿色调比例有所提升,蓝绿和橘黄成为主流配色方案。第一次彩色胶片发明出来,由胶片的构造决定其呈像偏绿,后期的主流胶片还是倾向绿色。蓝绿调在电影胶片上拍出来的效果特艳俗,加上人的眼睛对绿色更敏感,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外大部分电影仅把绿调作为红蓝主色调的点缀。从《七宗罪》后,好莱坞很多电影都大胆以绿色为主调,蓝绿调和橘黄调增多。好莱坞科幻系列尤为突出,《阿凡达》《变形金刚》《星际穿越》《黑客帝国》等都以绿色融入蓝、红调,突出未知、和平、金属等科幻元素。新世纪以来,国内电影色彩创作也有绿调增量的趋势,《卧虎藏龙》《十面埋伏》开始引入艳绿。相比20世纪,近10年的《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赵氏孤儿》《金陵十三钗》《老炮儿》则更广泛采用了绿色调。

图8 蓝绿调和橘黄调增多的调色趋势

帧内色彩趋于丰富。图像色彩空间使用色轮表示,其并不是线性数值空间,计算值可能引起歧义。纵观本课题生成影彩纹,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内外电影色彩构成较为简单,用色偏向风格化,色彩偏向性明显,色彩对比度较低,偏重相似色和大色块。《终结者》《黄土地》《大红灯笼高高挂》《集结号》《红高粱》《霸王别姬》《星球大战》(4-6)等都是这个时代风格类型的代表,《泰坦尼克号》《狄仁杰》《金陵十三钗》《老炮儿》《变形金刚》等众多当代电影的画面色彩类别更多且层次更丰富。随着绿调增加,单帧内和帧间的互补色、分散互补色、矩形配色方案更为常见。

(三)关于色彩运用的地域比对

对于同类电影,东西方色彩表达必定有所区别。如图9所示,每组参数的左半部为东方著名导演知名作品色彩表达均值,组参数的右半部为西方著名导演知名作品色彩表达均值。色调值并不成线性关系,不作为研究参考,而饱和度和明度都为线性值,可作为评价参考。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方主义色彩更为明朗。东方导演使用色彩更艳丽,帧内和帧间饱和度层次和变化较西方导演小。近十年,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西方电影色彩饱和度有大幅提高。当前多数同类东方电影色彩饱和指标仍高于西方,由于调色软件的便利,多数东方电影色彩饱和指标大大超过了几十年前。与西方导演有所区别,迈克尔·贝是好莱坞很具特色的导演,其特征包括:用色饱和度高、饱和对比大;画面明亮、对比度高;色彩变换率快;大量使用艳绿色调。

图9 东西方著名导演用色比对

东方电影惯用红色作为主调,而西方几乎不曾使用全红主调。《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荆轲刺秦王》《龙门飞甲》《菊豆》都是同期红色主调的代表。而同期的西方更习惯使用冷色主调构建电影色彩结构,红调占整部影片的比例较低。

东方电影也能够使用紫色作为主调,而西方把紫色作为神秘的点缀色,同时代西方使用紫色比例更低。紫色与红色是相邻色,东方电影偏爱红色,其紫色使用量也较西方多。《黄土地》采用了与纯红相近的紫红色系,与多数电影橙红有所区别;《集结号》采用与纯蓝相邻的蓝紫色系,与《拯救大兵瑞恩》的战争标准色系完全不同;《上海之夜》《饮食男女》《道士下山》的紫色用量都比同期同类西方电影高,西方电影更偏向于橙红,而东方电影橙红、正红、紫红这几个相邻色均有尝试。《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阿凡达》中的奇幻景色使用了数量不多的紫色,而唯美、神秘、高贵、优雅的紫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图10 东方电影红色与紫色调影彩纹补充

色彩流动变化也是电影色彩模式的关键。本课题选取著名导演的影片:《霸王别姬》《无极》《梅兰芳》《赵氏孤儿》《道士下山》《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金陵十三钗》《集结号》《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一九四二》《老炮儿》《喜宴》《饮食男女》《卧虎藏龙》《断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龙门飞甲》《智取威虎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上海之夜》《黄飞鸿》《阿凡达》《泰坦尼克号》《终结者》(1-2)系列、《变形金刚》(1-4)系列、《记忆碎片》《致命魔术》《星际穿越》《盗梦空间》《侏罗纪公园》《大白鲨》《幸福终点站》《拯救大兵瑞恩》,以及《星球大战》(2、4、6、7)系列。虽然各导演创作的影片类型有所区别,但一定程度上可比对评价东西方电影色彩流动变化。徐克导演的战争、魔幻、武打题材影片,其仍略小于好莱坞科幻片色彩变化率。总体上东方电影较西方的色彩变化缓,迈克尔·贝是西方电影色彩流动性表达的特例,各项指标都大大高于其他导演的数值。

图11 东西方著名导演用色变化比对

(四)关于类型片色彩运用管窥

科幻片由红蓝调为主,演变为橙黄蓝绿调,它为近年好莱坞电影主流风格。《黑客帝国》较为特殊,全片偏绿。国内魔幻片如《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等多数由韩国企业后期制作,也偏向橙黄蓝绿。战争片凸显残酷,主体饱和度都偏低。只有在战争中表现和平或女性风采时采用高饱和调。动作喜剧片如《天将雄师》《铁道飞侠》《功夫瑜伽》极尽艳丽色彩表达。纪录片如《帝企鹅日记》《我们诞生在中国》《鸟与梦飞行》都以还原真实自然为要点,保持环境色彩风格。青春励志影片如《微微一笑很倾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集中体现怀旧、压力、困惑、迷茫、不安的情绪,涉及爱情、家庭、友情、学业和就业等各方面,影片之间色彩表达求异,色彩饱和度偏低。

图12 类型片影彩纹补充

结 语

色彩是电影表现时空、结构、情感、情节的视觉元素,也是导演思维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和形态。电影色彩能体现作品的丰富时空、情感、叙事特征,也是电影美学韵味的重要组成,但仅仅依靠个人创作经验已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电影工业生产的需求。开展跨学科的艺术图像研究为电影艺术分析提供新颖的手段。本研究实现影彩纹获取插件,在时空双维度上开展色彩可视化,按均匀对称、主次色调、特征分割聚类电影色彩模式,分析比对当代知名电影色彩模式,凝练色彩文化的精神内涵与艺术精髓,融合著名电影色彩创作模式和经验,探索电影色彩新型创作方法。电影艺术的灵魂在于创新,建立色彩模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模仿过去,而是总结艺术套路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突破模式。在课题支持下组织团队力量建设电影色彩艺术知识库,作为核心技术平台投入到电影创作决策、后期制作、评论欣赏等各环节中,为中国电影内容创作提供历史参考和艺术创新服务。

猜你喜欢
色度色调饱和度
湖光水色调
色调会说话
分离色调与色调曲线
基于改进色度模型的非接触式心率检测与估计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In Spring!春之色调
如何提高苹果的着色度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在线色度分析仪的设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