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导演创作比较分析

2020-06-11 00:43刘敏崔宏图
广告大观 2020年2期
关键词:我和我的祖国

刘敏 崔宏图

摘要:《我和我的祖国》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佳作,七段故事通过普通人物视角记述了宏大的历史沿革,塑造了处于大时代下普通人物群像。本文通过对比的方式解读七段故事设定的人物出场,关照每位导演在创作中运用的独特手法与共通之处。

关键词:《我和我的祖国》;人物出场;导演思维

“人物出场”是人物塑造的起点,也是人物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导演精心设计的结果。导演对人物出场的塑造,从人物的个体视角出发,将人物作为历史的支点,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中作为见证者与剧中人。七段故事的人物出场牵涉一系列的矛盾、悬念与戏剧冲突,最后化解所表达出的道德观、世界观、群众史观正是印证了时代洪流与峥嵘岁月中每个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建构了个人-家-国关系的有机整体。

在《前夜》中,主人公林治远的出场是在紧张又充满悬念的环境下出场的,以众人的人物群像突出了林治远这个人物的作用,人物群像中所有不同职业的人员均为第二天的开国大典做准备,所有人几乎都在推动故事的发展。因此,在这条人物平行的线当中,一方面,人物出场的动机、状态首先由环境所限定,另一方面,由人物之间彼此的联系而展现人物。镜头聚焦在每一位平凡的人身后,记录了那些平时不被注意的普通人所做的贡献。

在《相遇》中,人物出场与环境密切相关,人物在国家大爱和情侣小爱之间、个人与家庭之间所做的抉择和牺牲,环境牵动着人物的命运。张一白导演首先在故事开端营造了特殊环境里科研人员的工作场景,镜头语言在此具有双重作用,由场景展现人物出场,其身份、性格、活动通过视听手段传达,在典型环境中构建典型人物。这位科研人员与环境紧密联系,让观众感知到他只属于这里,并且观众的凝视又从他的身上移置到其他科研人员,导演在这个环节实现从单点扩散到多点,高远在这里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一种意指,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条件,环境造就了科研人员的习惯和命运,人物与环境紧紧作用在一起。

在《夺冠》中,人物出场设定在一位小男孩身上,徐峥导演对人物的刻画比较简单,更能拉近人物与观众的距离。从小男孩陈冬冬的衣着可以看出,身穿校服、佩戴红领巾,是一名充满朝气的少先队员。同时,又酷爱打乒乓球,从他的身上能够唤醒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的集体记忆。正是这种集体记忆,导演将焦点从人物身上轉移到上海的弄堂中,从人物和弄堂层面,还原了一个原汁原味的老上海的市井文化风情。陈冬冬这个人物也为后面的两条叙事线做铺垫,一是他与小女孩之间的友谊之情,二是邻居们聚在一起观看奥运会中国女排比赛,房顶的天线需要小男孩手动寻找信号。小男孩是两条故事线走向的焦点,终于在若干年后,他与小女孩做客电视栏目再次相遇,他们的故事,也成为当下的人们追忆那个时代皮里春秋的印证。

《回归》与《前夜》类似,人物与悬念、矛盾、细节交织在一起,与不同的外力因素汇集,为确保五星红旗分秒不差飘扬在香港上空,钟表师傅、升旗手、女港警、外交官与英国人等人物之间在这一时段形成鲜明对比,他们的出场背后实际蕴藏着香港市民、仪仗队军人、香港警察、中英双方代表即将以什么方式和条件见证这一历史时刻。虽然他们每个人的出场方式和特点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在各自的岗位竭尽全力,只为保证香港回归一秒不差。

在《北京你好》中,宁浩导演借用的是大量细节勾勒人物出场,整段叙事都是“细节先行”。坦白地说,细节先出场,人物在剧情的进展中围绕细节在做事情。细节分为视觉化细节和听觉化细节,此段故事运用颇多的视觉化细节,即物件细节。葛优扮演的角色——张北京,一出场就佩戴墨镜,拿着足球逗小孩,兜里掏出烟和打火机,戴着从儿子手里夺来的奥运帽子,身穿工作服,导演清楚地将人物出场构置成一个看似不着调、油嘴滑舌的出租车司机形象。他穿上送给儿子、儿子却不要的红色运动鞋,穿梭在员工开会的走廊中。当他抽到的扑克牌置换奥运会门票,这两个物件细节为之后的矛盾埋下伏笔,并引出从汶川来北京看奥运的小男孩,此时的奥运门票成为他的代言。因此,细节不仅展现张北京的出场、刻画他的身份、性格,还贯穿整个故事发生的始末,对推动情节、进行线性叙事起到重要作用。

在《白昼流星》中,导演将视域置于遥远的西部,让观众领略到广阔无垠的沙漠戈壁的自然环境。人物设定在一对少年流浪兄弟沃德乐与哈扎布。在他们身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物的性格,顽皮而叛逆。此刻的人物出场同样与悬念伴随在一起,草原寓言中的“白昼流星”在开场时已成为他们心中的信仰,他们的命运何与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着陆这一重大历史瞬间构成两条平行的叙事蒙太奇,此时的信仰是对神舟十一号飞船的隐喻,最后兄弟二人的内心受到了极大冲击和洗礼。因此,性格、心灵的描写是导演对两位人物把控的重要因素。

《护航》与前六段不同,人物设定是一位女性——中国空军飞行队中最优秀的女飞行员。开场时她作为备份飞行员以流泪的方式出场,紧接着导演运用倒叙的方式将视点拉回到人物年少时的情景,两个时空的吕潇然强化了人物矢志不渝的理想。也正因为不忘初心,使得她心甘情愿完成飞行的替补任务。所以,导演在吕潇然这个人物的塑造方面,将她的个人荣誉与国家利益紧紧围绕在一起,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之际,见证这一荣耀时刻的同时,同样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通过对比七位导演对人物出场的设置,足以见得,人物出场是电影叙事本位的重中之重。有关人物出场的诸多要素和表现方式并不是孤立存在,它们可以相互作用,最终完成人物出场的呈现,实现人物性格的刻画[2],推动情节发展。导演通过对人物出场的巧妙设计勾勒出历史事件的全过程,使七段故事的连接不突兀,在一致的主题中不出戏,在叙事上具有情感的整一性。所塑造的群众史观与观众的接受心理高度契合,将观众与剧中人物、历史事件高度缝合。

参考文献:

[1]  潘桦,刘硕,徐智鹏.影视导演艺术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4.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我和我的祖国
上坡好个秋(小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全国千个社区“妇女之家”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中办国办:广泛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宣传教育活动
“我和我的祖国”文学作品征稿启事
西安地铁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听徐峥谈《我和我的祖国》
“一校一特色”同声歌唱《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征集活动启事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我和我的祖国》让自豪感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