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杰 古雯业
摘要:《影视美学》课程为培养艺术类人才,提高对大学生的艺术与审美心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方法论、课堂实践等方面探究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彰显着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影视美学;课堂方法;创新
在当今影视行业大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为了向社会提供更好的影视人才,加强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在高校中开设《影视美学》课程显得非常必要。《影视美学》目前也成为艺术学院普遍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影视美学》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同时兼顾实践性,是电影美学思想史与影视美学原理的结合,基本涵盖了影视美学各个领域的重要理论与热点问题。大学生学习《影视美学》的目的,是系统地学习影视美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运用影视美学理论进行审美鉴赏与艺术创造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影视艺术的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理论思维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影视美学是通过影视艺术来更深入地研究人的审美意识,研究人类生存的本真和诗意在影视中的体现,以及影视在人的精神生活中的地位。”1从学科的性质来看,影视美学更富有哲学意味,更需调动人的理性,所追问的问题更接近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而影视理论对电影的研究则侧重于影视艺术本身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影视理论对影视实践具有更直接、更切实的指导意义,在这点上,它的现实性更强。
然而,《影视美学》课程的建构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有效地对影视美学课程改革显得十分有必要。
一、从方法论上创新
影视美学课程由于存在着美学原理中的审美特性、审美创造、审美欣赏、审美批评、美学思辨等问题,使得教师在影视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偏重对历史上重要的美学家的美学思想进行讲解和传授,对影视的哲学、心理、影视审美文化等内容,这是偏重美学理论和文化理论的阐释的方法。还由于影视美学中存在着感性、体验、实践等问题,使得教师在讲授影视美学中局限于对具体电影电视艺术作品的鉴赏与分析,虽然体现了影视本位意识,但是对影视的美学或文化问题带有随意性,对理论的言说往往不够严谨,较大份量的影视作品分析,使其看起来更像是对影视作品的批评。
所以,从方法论入手,一方面要将电影艺术放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中,介绍影视艺术的发展状况、影视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及其发展流变;另一方面要把影视美学放在文化的整体框架内,同时结合影视艺术的实践,来探讨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美学特征、审美心理。
二、从课程实践上改革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切理论建设工作的根本原则。因此,影视美学的建构,必须让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理论课不再只是一个学分的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强调学以致用的实践价值。
1、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与学生有效沟通互动,在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对知识点的偏好、学生的兴趣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创新的做法是:每一单元课程都根据教学计划列出大约5个问题,由学生来回答,根据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并记入平时成绩,对学生的参与进行激励。在这个过程中,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理论的兴趣。比如,《影视美学》课蒙太奇单元的5个问题是:(1)蒙太奇的概念和主要类型;(2)蒙太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3)历史上经典的蒙太奇段落;(4)在当前电影中蒙太奇的表现形式;(5)在我们的拍摄实践中蒙太奇的应用。
2、使用经典视听资料
上课事先准备好经典影片的经典段落,挖掘更丰富的素材,如把导演本人出演的该片预告片作为教学媒介,保证经典内容对影视理论课的支持。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使用过的经典段落如下表。
3、学到最前沿的知识
将教学内容和当下电影学术的研究热点、电影创作的热门话题相关联,使学生学到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如讨论目前学术热点问题,包括克拉考尔“物质现实复原论”、电影的眼睛派理论、好莱坞的文化工业、匈牙利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的电影文化学等;涉及到的电影创作的热门话题包括讲好中国故事、数字影像技术、特效等;涉及到的影视热播作品,如《战狼》《红海行动》《血战钢锯岭》等。
4、以学生的习作作为媒介进行分析,探讨理论价值
通过电影鉴赏和评析提升学生的“存在感”,力争把影视理论转换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作品包括:国内外影视专业的学生短片;大学生电影节的获奖及入围作品;往届学生的优秀毕业作品;学生本人的影视作品等。具体做法是:在课堂播放,之后请一个学生结合影视理论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就该片的优点和问题来发言,要求学生的发言结合影视理论。
5、增强教学中的互动性。
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不是自我陶醉,而是有明显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其实就是師生之间、生生之间知、情、意、行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设计多种性质的活动,运用卓有成效的具体方法,诸如“问题导入法”,“发现式”、“参与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这些教学方法都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学由单向输出和输入向多向型发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打造课程的创造性和体验性。
为了增强学生电影角色的体验快感,将上课班级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自选影视的情景,至少进行一次角色体验。各组选一个组长做导演,教师在各组加以辅导制和提示,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潜台词、如何运用表情和动作,如何进一步发展故事情景,如何表现出自己所表演的角色的情绪、表情、动作、潜台词等,如何使戏剧情景鲜活起来,使艺术形成一个富有生机的戏剧画面。
比如学生表演《简·爱》中,桑菲尔德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向简爱求婚的著名片段,简爱对罗切斯特说“你以为,因为我贫穷、卑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错了,我也有和你一样的灵魂,和你一样的一颗心!如果上帝给了我美貌和财富,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使简爱人物鲜活起来的要素是把简爱的心地纯洁、善于思考、自尊、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和幸福的精神表演出来,体会简爱代表维多利亚时代具有反叛意识的女性的形象。
三、设定《影视美学》的具体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必须掌握影视审美的属性、影视互动的大趋势、影视美学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关系,以及影视流派、蒙太奇、“长镜头”等基础理论。
2、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运用美学理论知识分析和鉴赏生活、自然和艺术领域的审美现象,形成日常生活审美化,并树立正确、健康、进步的审美观,提高人文素养。
3、素质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影视美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范畴,同时也加深对“美”的本质的理解,对影视艺术中的审美判断,蒙太奇及其文化背景,“长镜头理论”背后的哲学等都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影视美学打下基础。
4、言说目标:结合影视的视听特征进行言说。影视属于视听艺术,其视听特征包括语言之美、时空和节奏、声像造境的梦幻美感、纪实之美等内容,把这些内容的讲述都落实在影视作品的例证上,体现了影视本位的意识,表明了影视美学和其他门类艺术美学的区别,彰显了影视美学的独特性,是值得肯定的。
影视美学的教学方法改革,仅靠教师个人力量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只有依靠各级的关注、支持才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调动教师改进教学的积极性;院系可以组织相关课程教师研究讨论改进课程体系的方法,还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合,将多课程串联,才能达到改革的良好效果。
基金项目:河北传媒学院2019年度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立项编号:jw20190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马明杰(1968——),女,河北保定市人,教授,主要从事戏剧影视艺术研究;
古雯业(1988——),女,河北石家庄人,讲师,主要从事戏剧表演研究。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