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仲毅
[摘要]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之下,初中的思政课堂将向学生传授“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目标。为了能够有效达到其目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结合显性、隐性两种教育路径,通过高效率的教学方法正确地进行立德树人。基于此,本文分别从几个方面来讲述显性和隐性教育的路径,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思政课;教学;立德树人
思政课在初中教学中虽然算不上是一门主修的课程,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它能够帮助初中生初步建立自身正确的三观,不脱离教育的真正目的。在初中思政课教学中进行立德树人,单一的教育路径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通过双向进行,正确开展初中思政教学课堂。
一、隐性教育路径
所谓的隐性教育是指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教学。
(一)在教学中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时刻谨记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其体系结合社会实例,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初中思政课作为初中生首次接受较为综合全面思想教育的教学场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在课堂上,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地鼓舞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能够正确看待社会的道德及其责任问题。其次,教师发挥好引领作用,使尚处在初中的学生能够确立其处在遵、讲和守道德的环境中,烘托出积极向上的道德氛围。在课堂上还要尽最大努力向学生宣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各种良好的道德思想实例数不胜数,教师可以在讲授的同时不断地将良好的道德观潜移默化到学生的思想里,让初中生能够切身体会到所在民族的优良道德品质。
(二)树立榜样作用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榜样在他心中就是宛如指路灯一般的存在,一个好的榜样能够引领人到更好的方向。因此在初中思政课堂上想要有效进行立德树人,就要充分利用榜样对学生的积极影响。第一,作为教师首先就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立德树人,不是单单简述教材上的内容,而是通过生活中的种种事例传递其精神所在。初中教师应带好头,注意在学校里的言行举止,让学生感受到其出色的道德品质和宽广的胸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个人修养,使学生能从自己身上看到更多的闪光点,能学到更多东西。
第二,除了教师自身之外,还可以在班级里提拔一些表现优秀并且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同龄人之间的带头作用和潜移默化效果显然也会对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学生代表要在班级内积极发挥榜样作用,严格要求自己,用行动带动全班同学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最后,不应把范围局限在课堂上,特别是在如今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我们應充分利用其技术进行弘扬宣传。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媒体技术使宣传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使初中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将笼统空洞的道德说教生活化,使思政教育对初中学生来说具有良好的感染效果。同时在课后,学生还可以组织一些娱乐性的、主题为“榜样的力量”之类的活动,培养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励更多学生从榜样身上得到力量。
(三)着重班风学风建设
班风学风建设是学校教学十分关键的一个点,这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对于是否能实现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班风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时间且颇有难度的工作。初中的思政教育百分之九十是通过课堂来进行的,所以班级是其实施组织。因此,只有班级建设了浓厚、正确的学风,才能有利于学生集体取得积极向上、团结一致和奋发图强的良好面貌。班风建设不是短时间就能抓好的,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去促成。
首先,要确立严格的班风要求和具体的行为指南;其次,要让学生意识到班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其原因归根于班风的建设主体首先是学生,最后也是学生受到影响。因此应以学生行为为主导地位,教学环境为次要地位,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在学生心中的地位。通过有目的性的教学方法,做好宣传,让学生能够有塑造自我、优化自我的能力,让他们对思政课有自主学习的想法。值得注意的是,学校还可以利用中秋节、春节等具有传统性的中国节日或是像开学庆典之类的大日子,组织举办一些具有鲜明主题的活动,吸引学生对其道德主体产生兴趣,将道德教育与娱乐、生活结合起来。总体来说,想要建设良好的学风班风,除了要保证教学环境的质量之外,还要确定学生能在其发挥主观能动性,长时间地坚持树立良好的班级氛围。
二、显性教育路径
所谓的显性教育是指通过组织强烈性的活动使教育者得到有形的教育。
(一)丰富思政课教学方法
目前在我国的教育行业中,多个学科面临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学方法未能被创新,大多数教师都沿用往常单一的方法进行教学,初中思政课堂也不例外。此门课在教学时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无论是理论还是实例,最好利用时代当前的热点,只有这样才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思政有相关感。热点问题可以刺激学生学习和回答的欲望,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并且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领略正确的教学目标。
此外,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根据不同课时、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案,丰富课堂模式。对于期末的学终分数,不能把“死知识”作为评定的全部,应考虑学生的平时活动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激励学生多表达自我。
除了在课堂上,教师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也应多注意学生的情感表现,这其中包括其对学习的态度和生活中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注重平时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同学们在初中就能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和人生态度,为往后的人生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础,确保初中思政课堂能够在丰富教学模式之后,有效达到其教学目标。
(二)实践与教学的融合
在所有的课堂教学中都应把道德放在首要地位并确定其主导性,无论是什么学科都应该做到这点,如果教学最后不能达到这个目标,那便算不上是成功的教学。因此教师应将课堂目的明确写进教案里,并有计划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是初中思政课堂上进行“立德树人”的根本方法。有真理指出,认识和实践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实践是根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有效“认识”,实践主导着认识。根据这个原理,课堂上的“认识”也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其真理所在。对于初中的思政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学生的课后实践进行,这个地点可以扩充到校外,有利于学生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并且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个人修养,极大程度地提高初中思政课的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结合以上全文所讲,想要做好初中思政课堂上的立德树人,就要从显、隐两个教育路径入手,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个人修养,在教学中时刻谨记真理是由实践构成的。有关教学人员应尽快解决课上的限制因素,确保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邱家洪,石加友.立德树人视阈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模式构建及实现路径——基于重庆交通大学改革探索的案例分析[J].南方论刊,2017(6).
[2]董金明,陈梦庭.新时代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难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19(6).
[3]李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功能之“立德树人”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1).
(责任编辑 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