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颖
摘 要:近年來我国康复设施建设呈空前发展状态,康复医疗空间是医疗空间功能上的延伸和细化,因此康复医疗空间与普通的医疗空间在功能设置、设计原则等方面会有较大差别。本文意在对康复医疗空间设计在功能和设备配置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和阐述,以达到了解康复空间的特性的目的。
关键词:室内设计;医疗空间;康复医疗空间
近年来我国康复设施建设呈空前发展状态,康复医疗空间也逐渐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发掘其原因,其一是社会逐渐走向老龄化,疾病逐渐呈现出老龄化、慢性化的趋势;其二是治疗理念和手段的升级,治疗从单一的传统检查、药物、手术的治疗方式,向恢复功能、减轻伤痛、提升生命品质的治疗方式转变。康复医疗空间构成更为特殊,空间尺度细节要求更加细致。
在康复医疗建筑中,室内空间总体上分为四个部分:(1)公共区域:包括门厅、挂号收费区域、走廊、电梯厅、医护办公室、公共卫生间等;(2)诊疗区:是指诊断患者病情及对患者进行传统医学检查及治疗的空间,包括部分门诊科室、急诊,医技等功能用房。(3)护理区:是指护理单元区域;(4)康复区:是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的医疗空间,分为康复评定区、物理治疗区(physical therapy,PT)、作业治疗区(occupational therapy,OT)、言语治疗区(speech therapy,ST)、心理治疗区(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PsC)、文体治疗区(recreation therapy,RT)、中医治疗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康复工程区(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RE)。下面我们针对各康复区域的空间特点和需要配备的设备做进一步的说明。
物理疗法(PT):重点改善肢体功能,包括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水疗等治疗方式。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最主要形式,侧重大运动有关的技能例如坐,站,步行,跳跃,奔跑和举重。患者在该区域的运动幅度大,训练姿势多,一般采用训练大厅的空间形式。运动治疗区的设备配置包括: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划船器、手指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器、肩及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助力平行木、电动起立床、治疗床及悬挂装置、PT凳、移位机、功率车、踏步器、助行器、骨关节训练器、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生物反馈训练设备、减重步行训练架及专用运动平板等。
物理因子治疗,是物理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单间治疗室面积在18m2~24m2,包含1~2张诊疗床和设备,也可多张诊疗床和诊疗设备共同布置在一个较大空间。常用设备配置包括:低频电疗设备、中频电疗设备、高频电疗设备、直流电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磁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设备、冷疗设备、功能性牵引治疗设备等。需要注意的是,高频电疗设备具有一定的辐射,高频治疗室需要单独设置且房间需要做辐射防护处理。
水疗,水疗属于物理疗法的一类。利用各种不同温度、压力、成分的水,作用于人体进行康复的方法。水疗在空间功能主要分为:接待区,更衣淋浴区(包括患者更淋和医护更淋),水疗训练池,其他水疗设备训练区,抢救区等。医疗水中训练池深度1200mm~1300mm左右,水温在30℃~35℃,池内设置步入式台阶和升降转移装置,水池中可设固定式训练器械,如水中平衡杠,水中助木,水中治疗椅等专用设备,水疗康复常用配置设备包括:抗阻训练发生器、四肢电浴、超声水疗、熏蒸、药浴、足浴、气泡浴、步行水浴、干式水疗、蝶形槽等。
作业治疗区(OT):侧重于改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和职业能力,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目的在于改善独立生活能力;职业训练:目的在于准备重返工作岗位;认知训练:对认知能力有障碍的病人进行认知方面的针对性训练;辅助具制作:对活动困难的病人,需要制作一些助行器(如轮椅、杖)或自助器(如穿衣、进餐的自助具)。空间设计可做分区处理,将生活、职业、认知辅具训练独立成若干区域,各区域功能配置差异较大,如日常活动训练通长会将空间布置成家庭场景,其内部空间及家具尺度充分考虑无障碍需求;作业治疗区的设备配备包括: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作业游戏设备、木工作业设备、黏土或橡皮泥作业设备、编制作业设备、手眼协调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作业设备等。
言语治疗部(ST): 包括言语能力检查、言语矫治。主要对失语、构音障碍、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训练,尽可能恢复其听说能力。其中录音室可单独房间,房间面积在 6m2~9m2。言语治疗区的设备配置包括:录音机、言语治疗设备、吞咽治疗设备、言语治疗用具(实物、图片、卡片、记录本),非言语交流用计算机(智能化电脑控制系统)或交流板、可单幅播放的数码录像机等。
中医康复部(TCM):是指运用中国传统医疗手法,设置针灸推拿室,药浴室,理疗室,医疗室以24m2为一个治疗单元,可分可合,布局灵活,需要配备的治疗设备包括:诊床、针灸、推拿、火罐等。
心理康复部:通过观察、谈话、实验和心理测验等方法对病人进行评估后,采用各种针对性的治疗。空间构成由心理康复室、放松康复室、行为治疗室、集体治疗室等组成,建议空间相对独立,不易被人打扰。
康复工程区(RE/PO),也就是假肢矫形及辅具装配中心,由样品展示区域,假肢试戴区,储藏区,假肢制作区域等。
康复评定部,评定分为初期、中期、末期评定,据此制定、调整康复治疗计划,评价治疗效果,为重返家庭和社会或做进一步康复治疗的提出建议。
康复医疗空间室内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充分的人性化原则,充分考虑康复患者的医疗需要、行为需要、心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也要考虑医生、护士、陪护及探访者的需要;(2)完善的空间功能及康复设备配置,针对不同的康复空间类别,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尺度,配置相应设备;(3)材质、色彩、光线并用,营造关怀型室内空间环境;照明方面: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照明避免直射光源,如果采用点光源,那么尽量选择带有防炫光灯具,避免在平躺训练过程中人工照明对患者对不良影响。材质和色彩选择方面:应尽量选择纯度和明度较低的色彩体系,营造平和舒缓的室内空间氛围。同时康复空间借助轮椅和其他辅助工具行动的使用人群较多,应充分考虑墙面的防撞和防磕碰处理,以保证空间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耐久和打理问题。(4)空间尺度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为方便患者,空间内部尽量采用同一种地面铺装材质,避免房间出现高差和过门的材质交接,并且有足够的空间便于乘坐轮椅患者出入,房间门的通过净宽度不小于850mm,走廊和两侧均装有距地面900mm高的扶手。卫生间也需要满足无障碍需求。办理和操作台面下方要留足750mm高的容膝空间。
康复治疗是一个周期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空间于患者而言,他们要在其中度过一段长期的治疗时光,这个场所应该是安全、便捷的,且亲切舒缓而放松的室内环境。于医护人员而言,康复医疗空间是他们工作开展治疗的场所,这个场所应该是熟悉的,能够高效的开展治疗工作的室内环境。
参考文献:
[1] 罗晓霞,齐德男.康复医疗区空间设计技巧[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2.
[2] 陈立典.康复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