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恒
摘 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筑工程给排水系统设计文件,国家现行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关键词:建筑工程;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1 设计原则
(1)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必须结合建筑工程的整体规划和建筑特点,即外观设计上要与文化中心环境相协调,以求美观。(2)从项目实际情况出发,结合项目的特点和排放水水质特性,选择技术成熟、投资合理、管理方便、运行可靠、处理成本低的污水处理工艺,确保处理后水质满足建设方的要求。(3)设计废水处理系统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负荷能力。(4)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可靠的知名品牌设备及材料,降低系统的维护工作量,以保证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转;提高控制管理水平,减少工人劳动强度。(5)工艺流程及各设施应布置紧凑、整齐美观,总图布置合理流畅,占地面积小。工程设备化,定型化,模块化,施工安装方便,运行简易,设备性能稳定。(6)总体设计优化处理,采用技术先进的节能技术,节约能源,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行费用。(7)设计尽量避免或妥善处理和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防止本项目产生二次污染。
2 设计范围
建筑工程污水处理系统(MBR)工艺流程(工艺设备、管道)设计,本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规模:Qd=80m3/d,Qh=3m3/h;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出水必须达到GB/T 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3 工艺选择原则
为了使建成后的污水处理工艺既能高效稳定运行又能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应依据下列原则进行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比较和选择:(1)工艺先进、成熟、处理效果稳定,设备先进、可靠,在长期运转中保证出水水质达到规定的要求。(2)操控简单,便于使用维护。自动控制程度高,提高操作精度,减轻劳动强度。(3)积极地采用国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优先考虑节能型设备,并且要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4 处理工艺的确定
建筑工程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先进的MBR膜配套部分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本装置具有集装式的功能:将水解酸化池、二级接触氧化池、MBR生物反应器、污泥池集成在一个大的箱体内,结构紧凑,流程简洁,占地面积小(只有传统工艺的1/3~1/2)。增量扩容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维修简便,且可随时随地移动,即可以将本装置直接运至处理目标所在地,直接规模化进行处理,而无需进行二次施工。
5 工艺流程说明
5.1 调节池
生活废水水质和水量随时间波动大。水质和水量的波动极易对后续的生化处理和MBR膜造成影响,甚至危害。因为水质和水量的变化造成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微生物不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就会死亡或活性降低,影响生化处理效果。因此设置调节池,对来水水质和水量进行均和。
5.2 人工格栅
用于保证后续管路的畅通,拦截污水中的颗粒和纤维状的物质。所拦截的栅渣定期由人工清除。格栅采用细一道,置于调节池进水口。
5.3 毛发聚集器
毛发聚集器的作用就是收集进水中的毛发及纤维性物质,去除水中尺寸较大的漂浮物,防止毛发进入水泵及填料内,影响水泵正常运行,堵塞填料孔隙,排除对后序处理设备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5.4 水解酸化池
为保证在低温季节污水也能处理达标,在MBR膜生物反应池前加一个厌氧池,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污水中难降解的有机进行分解。保证进入MBR膜生物反应器的水能达到MBR进水要求。
5.5 接触氧化池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载体(俗称填料)上的生物膜为主,净化有机废水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是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在可生化条件下,不论应用于工业废水还是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的处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该工艺因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
5.6 MBR膜反应器
在膜生物反应器中,膜元件以一种独特结构组合成膜组件浸放于曝气池中,由于平片膜0.3微米的孔径能够阻止细菌的通过,所以可将曝气池中的细菌胶团和游离细菌全部保留在曝气池中,从而实现了泥水分离,免除了后续的二沉池,各种悬浮颗粒、细菌、藻类、COD及有机物均得到有效的去除,保证了出水悬浮物接近零的优良出水水质,可以直接回用。由于微滤膜的近乎百分之百的细菌隔离作用,可使曝气池中的生物浓度达到一万毫克/升以上,不仅提高了曝气池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而且将所需的曝气池容积缩减至传统曝气方式的1/5~1/8。池容积的缩小又相应大大地降低了生化系统的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
5.7 消毒装置
本工程采用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剂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消毒灭菌剂,它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分枝杆菌和病毒等,并且这些细菌不会产生抗药性。二氧化氯对微生物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还可以快速地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微生物。
5.8 管道混合器
管道混合器是使流体在管道内流过时,通过某一构件或混合元件的作用而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是一种无任何机械运动部件的混合器。
5.9 污泥处理部分
各工艺单元产生的污泥排至污泥池,一部分回流到接触氧化池和水解酸化池,补充缺失污泥,剩余部分外运。
6 总平面布置
污水处理工程构筑物布置紧凑,少占用地,并根据整个文化中心的情况布置污水处理工程的结构,使之与文化中心及周围环境密切衔接,自然协调,浑然一体。
7 建筑工程内给排水设计
污水处理工程主要管道有污水管道、污泥管道、空气管道及电缆管线等。污水管道为生活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连接管道多采用焊接钢管,布置原则是线路短、埋深合理,并考虑一定的超负荷能力。污泥管道设计时将充分考虑污泥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流速,避免淤积。给水管道的布置主要考虑各个构筑物的冲洗、辅助建筑物的用水,根據厂区自来水情况布置,并根据需要采用钢管或PPR管。
参考文献:
[1] 戚盼盼.工程建筑雨污水处理系统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8(19):63~64.
[2] 张华文.某工程建筑雨污水处理系统研究[J].山西建筑,2017(36):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