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爱平
摘 要:本文从内部控制的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浅显地论述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体系改革已经进入了重要环节。事业单位与相关管理部门的资金流动越来越频繁。随着内部控制工作在全国各级单位的全面铺开,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运行效率,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作用。但内部控制主要是事前的控制,若事后再来进行追责惩罚,实际上风险已经发生造成了损失,于事无补。
一、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层面
主要体现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备或者执行不到位。有的单位没有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实际管理中,直接参照相关管理部门(如财政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统领要求,制度适应性有所欠缺。有的单位制定了制度,但是执行不到位,单纯为了内控而内控,制度沦为应付检查的虚设。
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覆盖范围有限,对固定资产管理某些方面存在盲区。以某省直事业单位为例,现使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平台对固定资产的取得、后续变动、处置、清查等进行记录管理。该平台暂未其他管理系统相通,如果单位有内控系统,很难做到将现有平台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嵌入兼容。
(二)业务层面
1、预算业务控制
资产使用各部门缺乏资源共享意识,固定资产成为“固定不动”的资产。同一资产,有的部门已经饱和闲置,而有的部门却还在申请采购。预算编制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编制采购预算时,要么未能充分预计未来使用需求,造成采购计划不足;要么未能考虑存量资产,造成重复采购。事业单位如果使用的财政资金安排的资产购置预算,只要财政有拨款,大多数单位会尽量使用完资金,很有可能造成超配或购置无用的固定资产。
2、收支业务管理控制
账务操作中,购置固定资产,做两笔分录,预算会计处理是借方事业支出对应贷方相关预算收入或资金结存,财务会计处理是借方固定资产对应贷方相关收入或货币资金等。如果只做了预算会计处理,没有做财务会计处理,或者财务会计也误做成费用,就会形成账外资产。
3、政府采购业务管理控制
很多事业单位在政府采购固定资产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对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固定资产未能做到应采尽采、未在定点机构实施采购、拟购置资产达到限额标准却没有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或者化整为零规避政府采购等。
4、资产管理控制
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够,管理意识不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较大的随意性。固定资产验收不严格,未设立固定资产管理台账;或者不按时将固定资产入账,没有定期核查盘点和定期跟踪,造成账实不符;或者领用手续不完备,固定资产购入后,不入库直接领用。
使用过程中监管缺失,由于固定资产使用期限都比较长,同一资产很有可能会经手多个使用人,使用部门未通过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办理相应的交接手续,随意调动资产,很有可能导致现有使用人并不清楚资产的来源。而管理部门因调动的无痕迹记录无从查起。公用资产的管理责任没有落实到人,万一损毁或者丢失,就会出现互相推诿或者责任不清的现象。没有做好日常维护,造成固定資产非正常贬值。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报废,有相应的审核审批程序,有些单位觉得繁琐,有的固定资产即使已经失去使用价值的情况下,该报废却不报废,继续留在账面上。有的闲置固定资产报废固定资产价值的核定没有可参照的公允价值,隐瞒固定资产报废变价收入;或者低价报废资产赚取利差,造成单位的损失,滋生社会腐败;或者将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以正常报废处理,掩盖当事人的责任。
5、建设项目管理
通过自建工程形成的固定资产,有可能没有认定为固定资产入账,而是直接费用化,造成资产的流失;或者入账不及时,缺乏监管,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与实际管理脱节。
6、合同管理控制
固定资产采购合同的拟定有不利于本单位的漏洞,或者买卖双方权责规定不详,万一出现合同纠纷,没有处理依据。不重视合同保管,没有及时跟进合同的履行进度。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
(一)管理意识缺乏
很多单位都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职工们没能正确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处理上有较大的随意性。
(二)管理水平有限
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兼职现象十分普遍,管理人员职责不明,考核评价机制不全,这都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对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专业知识不了解,管理能力有限,管理水平自然也不高。
(三)监管督察乏力
有些单位未能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监督。事后即使因为责任人的失职造成损失,由于碍于面子、人情等原因,很多责任人并没有受到处罚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没有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单位层面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根据单位自身的职能职责和业务流程,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外部风险进行系统客观地评估,确定风险点。以此为基础,有效设计、分离和实施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做出适当的规定,在保证理配置资源合、相关权责明晰的前提下,制定层次清晰,结构合理,衔接有序,责任分明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财务部门记账,资产管理部门管实物。除了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都应纳入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选择有资产管理岗位所需技能和责任心的人员担任资产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提高单位全员的参与意识,形成人人参与和遵守的良好局面。将固定资产管理成效与年度工作绩效考核挂钩,引导督促各级成员把制度执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