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的处世之道

2020-06-11 12:29郑学富
思维与智慧 2020年11期
关键词:齐宣王楚庄王斗鸡

●郑学富

齐宣王有两大爱好:一是听竽,二是斗鸡。于是衍生了两个成语:滥竽充数和呆若木鸡。现在人们把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形容为呆若木鸡,含有贬义。其实当初却是褒义词,木鸡表面看是呆头呆脑,实则是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的厉害角色,真正是公鸡中的“战斗鸡”,是名副其实的“武林高手”。

《庄子·达生篇》记载,齐宣王准备参加全国斗鸡大赛,雄心勃勃,欲一举夺冠,于是他让训鸡高手纪渻子专门训练斗鸡,厉兵秣马。过了10天,宣王召见纪渻子问道:“鸡训练得如何了?”答曰:“还没训好,这只鸡浮漂得很,骄傲自满,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又过了10天,宣王再次询问,纪渻子仍然答曰:“还不行,因为当它听到鸡的鸣叫或看到鸡的影子时就沉不住气,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欲决雌雄。”再过了10天,宣王问如何?纪渻子答曰:“还是不行,因为当它看到别的鸡时,目光犀利,盛气凌人,好像目中无人。”宣王有些着急了,又过了10天后亲自到训鸡场视察,纪渻子高兴地汇报说:“这回差不多了,它虽然偶尔还鸣叫几声,但是处变不惊,不动声色,这说明它的功夫已经了得,精神状态也进入最佳的境界了。”宣王看了看这只鸡,果然喜怒不形于色,坦然自若,于是兴高采烈地带着它进入角斗场。场内的其他斗鸡一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做着赛前的准备动作。而齐宣王的斗鸡却蹲在场地里眯缝着眼,似睡非睡,连眼皮都不抬一下,看上去就像木头一样。当其他斗鸡雄赳赳、气昂昂地过来与它决斗时,看到它这副无精打采的尊容,一个个惊恐不已,落荒而逃。齐宣王成功夺冠,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

只有胸有成竹,胜券在握,才能藐视一切,镇定自若。这个故事是说真正有学问、有本事的人很谦恭、虚心,大巧若拙,而那些知识浅薄、本事平平的人才到处显摆,自以为是。古人云:骁勇善战者,为士;文韬武略者,为谋;智勇双全者,为将;纵观全局者,为王。懂得深藏不露的人,才是王道。战国时期的王诩可谓是著名的谋略家、纵横家、兵家,六韬三略,日星象纬,百家学问,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可是他非常低调,长年隐居静修于云梦山鬼谷,从不争强好胜,他的几个学生却是叱咤风云、名传千古的历史人物,如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吕不韦、李牧等,哪一个不是人中蛟龙,马中赤兔?而后人多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只知道有个“鬼谷子”。楚庄王熊旅即位时不到20岁,面对的是内忧外患的形势,他韬光养晦,以静观动,成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之中,很多大臣对他大失所望。一天大夫伍举以不鸣亦不翔的大鸟暗喻讽谏,楚庄王对他说:“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半年之后,楚庄王见时机成熟,便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苏东坡云:“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毕陈于前。”凡是成大事者,不会高调示人,将置身于暗处,默默观察别人的行动,冷静分析内外情势,准确地捕捉时机,一举成功。晚清学者金缨的《格言联璧》说:“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伸缩自如才是大丈夫,虚怀如谷方是真豪杰,能抓住机遇,适时而动,顺势而为,方能克敌制胜,一举成功。

猜你喜欢
齐宣王楚庄王斗鸡
宽容的楚庄王
沉默的齐宣王
齐宣王好射
原来“再接再厉”说的是斗鸡
楚庄王问鼎中原
齐宣王好射
《楚庄王》:期待壮歌飞鸣
鸡年娱乐话斗鸡
NO.9 斗鸡
滥竽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