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艳红
本刊记者 王艳红
土壤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以及粮食安全,创造健康的耕层结构是提高土壤生产力的重要途径。而土壤耕作不仅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增产措施,也是调理和遏制土壤耕层退化、改善土壤环境最直接的措施。
本文介绍一些有关土壤与土壤耕作措施的知识,与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
我们通常所说的土壤就是指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它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不仅给植物提供生长场所,还为作物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
1. 土壤特征
土壤能够生长植物,主要是因为土壤能够提供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所必需的水分、养分(肥)、空气和热量等因素,一般将土壤的水、肥、气、热等物质因素和能量条件称为土壤的4 大肥力因素。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特征,由组成土壤的固态、液态和气态3 相物质决定,这3 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构成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土壤肥力可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两种类型。自然肥力是指单纯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等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肥力,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人为肥力是指由人类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而创造出来的肥力,是开垦、耕作、种植作物、施肥、灌溉、改良土壤等农业技术措施作用的结果,是人为劳动和土壤熟化过程的产物。
在农田土壤里,既包含自然肥力,又存在人为肥力。其中能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产生效益的土壤肥力又称为有效肥力,通常用氮、磷、钾等速效养分含量来表示;而暂时不能发挥效益的土壤肥力称为潜在肥力。
合理的农艺技术措施,可以将潜在肥力转化为有效肥力,让土壤肥力充分发挥增产、增收作用。
2. 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中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各种植物和农作物的根茬、茎秆、落叶和动物的排泄物、微生物残体和有机肥料等。
在北方旱地的农田土壤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只占土壤总质量的1% ~3%,主要集中在耕作层表土;东北肥沃黑土的有机质含量多半在4% ~6%,山西省黄土高原的搂土和黄绵土普遍在0.5% ~1.8%。
有机质含量虽然少,但是作用却很大,它是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微生物活动能力,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农作物产量。
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式很多,比如覆盖在地表的作物秸秆和残茬,土壤动物(如蚯蚓等)、微生物残体及其排泄物,以及在地表覆盖各种绿肥、有机肥料和杂草等。
3. 土壤分类
土壤都是由大小不同的矿物质颗粒,以不同的配比组合而成的。各种矿物质颗粒在土壤中的相对含量,称为土壤质地或土壤的颗粒组成。
据此可以把土壤分成3 类:砂粒含量在50% 以上、粘粒含量少于30% 的土壤称为砂土;粘粒含量超过30% 的土壤称为粘土;粘粒含量小于30%、粉粒含量40% 左右、砂粒含量20% 左右的土壤称为壤土。
不同质地的土壤,其肥力特点各异,种植的作物也不一致。其中壤土的粉粒含量高,并含有适量的砂粒和粘粒,质地均匀,兼具粘土和砂土的优点:保水保肥能力强,有机质及氮、磷、钾素含量高,通气透水性能好,易耕易种。壤土是土壤中最理想的一种质地,我国许多高产稳产农田及主要粮食生产基地的土壤,其土壤质地多属壤土。
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区内各种土壤的质地,主要是以壤土质地为主的砂粉土、粉土和粉壤土。如东北地区的黑土,西北地区的黑垆土、黄绵土、褐土、搂土等,其粉粒含量高达30% ~50%,粘粒含量在14% ~26%。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土壤在耕作及利用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水蚀和风蚀,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土壤耕作是根据作物发育和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及土壤特性,利用机械或非机械方式对土壤进行定向扰动,调节耕层和团粒结构分布,创造蓄水性强、微生物活性稳定、土壤结构疏松,利于作物根系分布、养分吸收和安全生长的理想根区环境。
土壤耕作对改善土壤环境,协调土壤中各肥力因素间的矛盾,充分发挥耕地生产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采用合适的土壤耕作技术,对减轻劳动强度、节约能源、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都有积极的作用。
土壤耕作措施有很多种,按照对土壤作用的性质和范围,可分为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两大类。
基本耕作指入土较深、作用较强烈、能显著改变土壤性状、后效较长、消耗动力多的土壤耕作措施,包括翻耕、深松、旋耕等。
表土耕作是在基本耕作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可以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创造好的播种出苗和生长条件的土壤耕作措施。表土耕作深度一般不超过10cm,包括浅旋、耙地、耱地、镇压、中耕等技术措施。这里主要介绍几种基本耕作的技术措施。
1. 翻耕
翻耕是用有壁犁进行的土壤耕作,其特点是可翻转土层,通常称为耕地、耕田或犁地。翻耕具有翻土、松土和碎土的作用。
首先将土壤上下层换位,同时将肥料、作物残茬、杂草及草籽、病虫或绿肥、牧草等一并翻至土壤下部土层;其次是使耕层土壤散碎、疏松,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性能,熟化土壤和强化土壤微生物活动。
2. 深松
深松是用无壁犁、深松铲、凿形铲等对耕层土壤进行全面或间隔深位松土的土壤耕作。深松能打破犁底层,加厚耕作层,活化心土层;耕层内虚实并存;不乱土层,保持地面残茬覆盖,防止风蚀,吸收和保存水分,防旱防涝;特别是盐碱地深松,可以保持脱盐土层位置不动,减轻盐碱危害。但深松不宜翻埋肥料、残茬和杂草,地表面比较粗糙。
3. 旋耕
旋耕是采用旋耕机进行的土壤耕作。旋耕机上安装旋耕刀,旋转过程中起切割、打碎、搅和土壤的作用,一般旋耕深度6 ~16cm。
旋耕具有松土、碎土和掺和功能,所以实际生产中经常用于深松、翻耕和秸秆粉碎翻田后的地表处理,即表土耕作或整地。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方的气候、作物、地貌、土壤、种植制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土壤进行不同程度的扰动,土壤的物理结构、养分状况也会有所变化,作物对其适应性也会有所差异。
不同作物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不同,单一的耕作方式也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因此应该根据各地土壤、作物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耕作模式,或者多种耕作措施联合应用,再辅以必要的其他农业技术,达到提高耕地利用率、作物产量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