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城乡课堂联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以《等量代换》一课教学为例

2020-06-11 13:12江丹丹
关键词:菠萝联通城乡

江丹丹

(浙江省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

一、背景描述

网络环境下城乡课堂联通是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云终端联结城乡异地课堂,实现课堂教学音频视频同步传输、实时交互的网络教学组织形式。

(一)城乡课堂联通的历史背景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持续关注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大大推动了城乡教育协同发展。2015 年习总书记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讲道: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2018 年,浙江省教育厅印发《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试点工作方案》,在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试点工作。由此,基于网络的城乡课堂联通是乡村学校共享城镇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

(二)城乡课堂联通的现实需求

我校城乡课堂联通的发展也几经探索。自2015 年以来,我校先后与新疆、建德、江山等多地农村小学结对,定期送教下乡。 2017 年我校通过基地校平台向全省推广数学微课程,共享线上资源。2018 年我校率先尝试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新疆等地学校开展同步教学交流,并取得了初步成效。2019 年我校《基于网络的城乡课堂联通模式研究》确立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旨在探索基于网络的城乡课堂联通教学,满足农村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在课题中期报告会上,我校教师开展了以本校为主课堂,联结新疆、临安两地为辅课堂的同步教学,执教的《等量代换》一课,颇受在场专家和教师的好评。

二、实践探究

下面结合三年级下册数学《等量代换》一课,具体阐述网络环境下城乡课堂联通的实施过程。

(一)课前“以联沟通”——精备课

课前精心备课是城乡课堂联通有效开展的必要前提。“以联沟通”是指课前通过互联网技术架起三地学校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三地师生的顺畅沟通。教师备课不仅要关注常规课堂的教材、教法、学法等,更要基于互联网技术,设计合理的课堂互动方案,以期达到最佳联通效果。

1.网络技术,联结三地课堂

信息技术是城乡课堂联通的基础保障。课前,我校信息技术团队积极筹建网络环境,包括安装设备、装载软件、调试器材等,最终实现三地课堂视频与音频的实时传送。三地教师也分别参与了各校网络环境的建设,了解各种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法,并且自学了希沃、石墨、Flash等多个教学软件,用以更加高效地实时分享三地学生的学习作品。

2.同步备课,共商教学设计

三地教师通过微信、QQ、石墨等多媒体交互软件,共同完成《等量代换》的教学备课。首先是同选教学内容。《等量代换》在旧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是以例题的形式出现的,课改之后,此例题被删除。但三地教师一致认为“等量代换”的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应用广泛、意义深远,具有研究的价值。其次是同定教学设计。新疆、临安两校地属偏远地区,我校地属杭城主城区,三地学生学业水平存在差异。三地教师几经商议,力求教学设计兼顾学生差异,做到课堂引入低起点、新知探究多方法、练习设计分层次。再次是同商交互方案。三地教师通过视频通话,最终商定临安、新疆两地的课堂座位四人一组并编号,便于师生互动交流,且课堂交互环节要体现师生、生生、师师多向互动的交流模式。

3.视频通话,建立情感基础

对于辅课堂学生而言, 网络联通课堂毕竟不是真正的师生面对面交流,学生课堂临场感较低,很难进入课堂氛围,影响学习效率。因此,主讲教师与辅课堂学生进行课前沟通交流、建立情感很有必要。通过多媒体视频通话,主讲教师与临安、新疆两地学生各自做了自我介绍,做了数学互动游戏,约定了相关学习规则,为课堂联通做必要的心理准备。

(二)课中“以动互联”——同上课

共同上课(同步课堂)是城乡课堂联通具体实施的关键所在。“以动互联”是指在同步课堂中,三地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和教师之间实现多向互动,进而建立联系。 通过有效的教学提问、反思评价,促进多方互动交流,促使学生更大限度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城乡课堂联通效率。

1.有效提问,促进师生互动

有效提问是实现同步课堂互动的必要手段。在同步课堂中,学生众多,且处在跨空间的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提问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便于学生获取信息,展开思考。以下片段中,教师的第一个问题是激发学生说出不同想法;第二个问题是围绕“将谁替换成谁”“怎样替换”,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抽象概括,感受中间量。教师通过这两个问题,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敢说、能说、会说,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

【片段一】 1 个西瓜=3 个菠萝,4 个苹果=1 个菠萝,1 个西瓜=( )个苹果。

教师反馈主课堂学生“摆一摆”的方法。

师: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1:因为1 个西瓜能换3 个菠萝,一个菠萝能换4 个苹果,所以3 个菠萝能换12 个苹果,1 个西瓜=12 个苹果。

生2:因为4 个苹果能换1 个菠萝,8 个苹果能换2 个菠萝,12 个苹果能换3 个菠萝,3 个菠萝=1 个西瓜,所以1 个西瓜=12 个苹果。

师: 刚才两位同学用不同方法得出1 个西瓜=12 个苹果。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有相同之处吗?将谁替换成谁?怎样替换?

生3:都是把菠萝替换掉。第一种方法一个一个换,换了这样的三次。第二种方法是同时增加苹果和菠萝,左边增加4 个苹果,右边增加1 个菠萝。方法不同,但都是把3 个菠萝替换成12 个苹果。

2.反思评价,激发生生互动

课堂反馈环节,通常是个别学生汇报,其余学生倾听,就有学生或做小动作,或默不作声,课堂参与性低。此时,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相互评价与反思,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下片段中,教师先反馈多种方法,后组织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评价和反思。这些方法由图像表征到语言表征、再到符号表征,从形象到抽象,清晰地反映了学生数学表达的思维过程。三地学生通过这样的相互评价、交流反思,真正实现思维层面的深度互动。

【片段二】 1 个西瓜=3 个菠萝,4 个苹果=1 个菠萝,1 个西瓜=( )个苹果。

教师先反馈主课堂学生“摆一摆”的方法,后反馈临安、新疆辅课堂学生“写一写”“画一画”的方法。

师:我们用“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得出1 个西瓜=12 个苹果。这些方法,你喜欢哪一种?请说出理由。

生1:我喜欢摆一摆。直接用学具摆一摆,有趣,又能很快得出答案。

生2:我喜欢画一画。摆一摆需要学具。直接在纸上画一画,简单明了。

生3:我也喜欢画一画。画西瓜、菠萝很麻烦。画○△□更简洁。我还有一个建议,应该注明西瓜=○,菠萝=△,苹果=□,大家看得更明白。

生4:如果思路清晰,直接想出答案,写一写也可以。

师:同学们很有自己的想法。“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都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以后遇到难题,我们也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

3. 任务联动,推进师师互助

城乡课堂联通教学是主辅课堂教师分工合作、互助互联、共同推进的过程。新知探究环节,主课堂教师出示学习任务,三地学生自主探究。主课堂教师巡视现场课堂,辅课堂教师巡视辅课堂班级。反馈环节,由于地域限制,主课堂教师只能反馈现场学生“摆一摆”的方法,却无从得知临安、新疆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时,辅课堂教师及时向主课堂教师拍照传送本班学生的探究作品,促使课堂互动顺利开展。练习环节,同样因为地域、技术的限制,主课堂教师无法关注辅课堂每个学生。辅课堂教师及时巡视、个别指导,并向主课堂教师反馈本班级练习情况,便于主课堂教师开展下一步教学活动。

(三)课后“以研促联”——齐反思

课后同步反思是提高城乡课堂联通效率的有效举措。“以研促联”是指在同步课堂之后,三地教师共同参与教学研讨、交流反思,从而有效促进三地学校进一步的联系和沟通。教学团队的说课,主辅课堂教师的回顾交流,三地专家的专业点评,以此形成共思共研的教学共同体,为后续城乡课堂联通的实施提供借鉴。

1.团队说课,交流设计意图

说课是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研活动提供交流切磋的平台。课后,教学团队中的陈老师从学情分析、课题选择、目标确立、课堂表现等方面详细地向三地专家和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三地专家和教师听了陈老师的说课后,也更加理解课堂的设计意图,为后续的评课议课充实了理论依据。

2.教师回顾,齐思课堂得失

城乡课堂联通的反思需要主辅课堂教师共同参与。通过反思,一方面明确课堂哪些环节设计合理,可以再次借鉴,哪些环节存在问题,需改进提升;另一方面,三地教师交流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三地教师关于课堂互动的回顾片段:

“课堂的互动面还应更广。主课堂学生参与积性较高,辅课堂学生总是那么几个学生参与……”(主课堂J 老师)

“这与网络环境有关。教师提出问题后,临安、新疆两地课堂有2 秒钟的延时,才能听到问题。此时,现场学生已经举手发言。学生的回答教师也是延时2 秒才听到……所以,教师提出问题后,需要预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与表达。”(辅课堂C 老师 )

“这与教师的评价语有关。同步课堂中临安、新疆的学生是看着大屏幕上课,并非身临其境。教师要用丰富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大力表扬。学生受到表扬后,增加了自信心,就会更加积极参与课堂。”(辅课堂S 老师)

3.专家点评,指引发展方向

评课是教学研讨的重要组成部分。评课,有利于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课后三方专家和教师对“等量代换”作了详细的点评,总结了课堂的亮点及特色,同时也提出了改进建议,为城乡联通课堂后续发展指明方向。以下是专家关于信息技术的点评片段:

“教师充分把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学生在白板上摆一摆、圈一圈,在石墨软件支持下,三地学生都能直接看清学习过程……辅课堂教师把学生作品拍照,通过微信传给主课堂教师,主课堂教师利用手机同屏技术实时分享三地作品,真正实现技术服务于课堂的教学理念。”(J 主任)

2)在3%的坡度上,使用发动机制动可以将车速控制在38 km/h以内,使用液力缓速器可以将车速控制在大于37 km/h的范围内。无论使用发动机制动还是液力缓速器都能保证车辆以二级公路规定车速稳定下坡。

“信息技术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互联网架起三地学校联系的桥梁;同步课堂让乡村学生共享杭城优质教育资源;三地教师同步备课、同步上课、同步研讨,既是交流切磋的过程,更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研共同体的建设过程。”(X 副校长)

“从网校到微课,再到同步课堂,信息技术课堂必将是当今课改的发展方向。”(Q 主任)

三、成效与建议

网络环境下城乡同步课堂建立起我校与新疆、临安学校的互联互通。《等量代换》一课的课前精备课、课中同上课、课后齐反思,实现三地学校理念共享、资源共用,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同时也存在改进之处。

(一)实践成效

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学生对新媒体技术接触少。互联网环境下的同步课堂,满足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新授环节,教师利用Flash软件播放“曹冲称象”,学生身临其境,跃跃欲试。反馈环节,教师利用手机软件,实时展示学生“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等多种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练习环节,辅课堂教师利用微信、QQ软件,向主课堂传送学生作品,三道不同的练习题展示了学生不同的思维层次。三地课堂的实时分享、学生之间的相互点评、教师的肯定鼓舞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3.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

2018 年以来,我省开展“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试点工作,我校积极参与。一年多来,我校与临安、新疆、江山等地多次开展同步教学活动,涉及英语、音乐、语文学科,不仅带动了结对学校的同步发展,同时也打出了本校的品牌特色,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等量代换》一课是三地学校首次尝试数学同步课堂教学。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教师利用希沃、石墨、Flash 等软件,把信息技术很好地融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提升了三地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更开阔了三地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城乡学校信息化整体发展。

(二)改进建议

1.组织形式应丰富多样

《等量代换》课堂教学中,主课堂教师一人讲授三个课堂,是主课堂输出,辅课堂输入的单向课堂互动形式。由于技术的限制,主课堂教师除了口头提问,难以知晓辅课堂学生线下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应该倡导多向互动的课堂组织形式,三地教师可以片段形式,先后同上一堂课,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机会,同时也减轻了一位教师主讲课堂的负担。同时,三地课堂也没有明显的主辅之分,三地学校充分发挥本校的优势特色,轮流组织课堂联通,使城乡各学校既有信息输入又有信息输出,真正实现资源的互联共享。

2.课程建设需科学系统

当下城乡课堂联通的课程缺乏系统性。开展活动了,临时准备主题,活动结束,主题也就结束了。因此,一定要有专业的团队对课程进行科学设计。联通学校需建立教学共同体,分工合作。课程负责教师负责课程选题、计划制订、审核统筹等;主课教师负责教学备课、课堂主讲、练习设计等;辅课堂教师负责教学组织、作业批改、效果反馈等;技术教师负责网络建设、操作培训、现场支持等。由此,在专业团队带领下,学校建设系统化的联通课程,开展周期性的教学活动,以此总结经验,提炼模型,并最终进行区域化推广。

3.信息素养待加强提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课堂,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现实中,因为各种原因,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并不乐观。有些是被迫学习型教师,能不用就不用,实在需要用了,勉强学习;有些是逃避型教师,凡是遇到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就选择退缩。事实上,整个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拒绝与否,信息技术都在改变着学习生活。教师与其逃避或被动接受,不如敞开怀抱拥抱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学习新型教学软件,享受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甜蜜果实,争做信息技术教学的弄潮儿。

猜你喜欢
菠萝联通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风起轩辕——联通五千年民族血脉
最爱酸酸甜甜菠萝鸡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一张图读懂联通两年混改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菠萝
微信搭台“联通” 代表履职“移动”
吃菠萝为什么要用盐水泡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