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延长石油厂

2020-06-10 09:27白焕焕王保存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油厂边区陕北

白焕焕,王保存

(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716000)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延长石油官厂成立,标志着晚清政府开启了石油开采的历史,经过两年多的筹备于1907年建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口油井,但产量甚微。此后,延长油矿先后经历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勘探开发,仍成效不大。1935年4月陕北红军解放延长,接收陕北勘探处与延长石油官厂,合称延长石油厂。西安事变后,中共对延长石油厂积极恢复并扩大生产,为全面抗战时期延长石油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界对于延长石油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或着眼于晚清延长石油官厂初创时期的艰辛历程,或从近代化视角研究延长石油开发等问题,亦或研究全面抗战时期中共领导下的延长石油厂对于抗战的贡献,而关于中共接收延长油矿这一过渡时期涉及粗略。全球化视野下,石油资源愈发重要,战争期间更是让工业化发展较慢的中国也认识到石油资源的重要性。但是,毫无工业建设经验的中共如何接收延长油矿,中共如何对石油工业进行初次管理和运营,全面抗战初期中共如何在石油人才短缺、设备资金匮乏的情况下使延长石油厂复产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回溯延长石油厂被陕北红军接收以及艰难复产的历程,探讨中共领导下石油工业开发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不同困境与解决途径,明确石油局部工业化的社会效绩对敌后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作用。

一、中共接收前延长石油官厂概况

光绪三十年(1904年),陕西省巡抚曹鸿勋奏请清廷试办延长石油矿,十月奉谕允准,次年,陕西矿务局开始筹备延长石油厂。负责筹办此事的知县洪寅携原油至汉口请日本化学博士稻并幸吉及其门徒阿部正治郎化验,得到“光白烟微,足以美孚相敌,日本所产反出其下”,故聘请阿部来陕实地考察,且从日本购买钻机和采炼设备,聘请日本技师,工匠等来延长钻探开采。1907年,日本技师佐藤弥士郎勘探确定井位并进行钻探,于68.69米见油,81米完井,是为延1 井,初日产量可达1-1.5 吨。在经过四年的钻探油井之后,所雇用的日本技师于1911年“全体解约回国”,延长石油官厂“工程中止,仅就已鉴成之一井取油炼制,又以运道不便,销路未畅。”当时正值武昌起义爆发,时局动荡,厂事废弛。尽管如此,延1 井的成功出油标志着大陆第一口油井在延长诞生,拉开了晚清开发西北石油资源的序幕,亦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浓墨重彩的一笔。

1914年2月,北洋政府决定与美孚石油公司共同开发陕西延长和热河等地的石油矿,袁世凯随即指派熊希龄为督办,成立“中美油矿事务所”,统管陕北石油的勘探与开发。北洋政府与美孚石油公司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分为两队进行地质勘探,对陕北地区进行了普查,在勘探过程中先后提供了钻探井位7个。美孚石油公司配备3台钻机及零件运往陕北,随同钻机而来的还有19 名钻井技师,他们与中国工人相结合组成3 个钻井队,历时一年半的钻探,共钻探了7口井,钻探具体情况见表1。美孚石油公司历时三年在陕北耗资270 余万进行勘探,结果却并不理想,美国调查人员在《陕西地质最后的报告》中认为陕北石油并无太大价值,并大肆宣扬“中国贫油”。由于美孚石油公司地质调查人员对陕北油田错误的结论,导致中国长期受到“贫油论”的影响。此后,陕西省政府重整延长石油官厂,由张炳昌担任总理继续开发延长油矿。之后延长石油官厂更换了几位领导人,并无太大作为,延长油矿仅处于维持状态。

表1 1914年9月至1916年3月中美油矿事务所钻井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沦陷,华北危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局部抗战此起彼伏,国民政府认识到必须加强国防建设,于1932年将石油收归国有,并决定着力开发陕北石油工业支持国内战时所需。为了推动西北地区石油工业的发展,国民政府专门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主管石油工业部门,主要负责勘探开发延长、永坪两地的油矿。翁文灏委派孙越崎、张心田和严爽等人去陕北探勘石油,“设计委员会在德美各国,定购探钻机五架,运陕探钻”,并且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试探工作约在四月中旬即可开始,期以两年凿成油井三十眼,经费由中央方面担任十五万元,两年期满后,仍交还陕西省政府管理,继续开采”。1934年春,陕北勘探处成立,由孙越崎担任处长,下设永坪区和延长区,各区均设矿冶、机械、会计、事务和电台。孙越崎携严爽等20余人运送德、美购买的钻机以及一些其他的配件,将平津招雇的技工为骨干与当地工人相结合,首次形成中国第一支较为正规的钻井团队,迅速开展钻探工作,钻井及产量状况如表2 所示。国民政府因战时需要竭力开发延长油矿,多次进行地质勘探调查工作,选择适宜石油地层,在延长县烟雾沟及永坪钻探的七口井中,仅101 井和201井最初日产分别为2.14吨和1.43吨,产量较多,然日渐减少,普通井日产仅0.1吨,这与进口的各类洋油数量相比微不足道。国民政府虽成立主管石油工业的部门,组织专业团队,购置先进钻探设备,石油产量却并不理想,并不能解决国民政府战时液体燃料的供应问题。

表2 陕北油矿勘探处钻井一览表

综上所述,中共接收前的延长石油官厂在先后经历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长达三十多年的钻探开发,然成效甚微。伴随着我国工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政府及民众逐步认识到石油对于国防的重要性,但由于振兴的市场需求与开采技术、资金等之间的矛盾,导致洋油垄断市场。陕北地处偏僻,工业基础薄弱,本土石油工业发展空间狭小,从而形成延长石油官厂营业异常迟滞的局面。

二、中共对延长石油官厂的接收

随着中共革命势力在陕北的不断发展壮大,蒋介石对红军发动大规模“围剿”,陕甘革命根据地积极协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反革命“围剿”与革命的“反围剿”战争持续进行。1933年底,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的陕北地区的土地革命迅速发展起来,因延长、永坪产油区处在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边缘地带,受到红军开展游击战争环境的影响,陕北石油开采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1934年底,国民党地方当局对陕甘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围剿”,刘志丹率四十二师入外线作战,在游击队的默契配合以及根据地人民的支援下粉碎了第一次“围剿”。由于陕北不靖,延长油矿作为当时国内唯一的石油产地,在开发西北的潮流中,国民政府对于延长油矿的安全非常重视,特派高桂滋得力部队保护延长及永坪两地油矿治安,另告知油矿自行组织矿警队。即便如此,1935年第二次反“围剿”战役中,刘志丹同志率领红军在油矿工人配合下解放了延长县,继而解放永坪,委派赵统儒等正式接管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所属的陕北勘探处和陕西省所属的延长石油官厂,改称延长石油厂。陕北红军接收延长石油厂标志着其开发主体从国民政府转变为共产党,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石油工业的历史,这对于毫无工业建设经验的中共而言,战时接收延长石油厂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延长失守,永坪陕北石油探勘处除孙家范的其余30 余名职工先逃至安定县瓦窑堡后被高桂滋派兵运走,直至四川油矿探勘处建立,大多数人被调到该处工作。惟严爽等70 余人以及延长石油官厂的员工未曾离开,后全部留矿并受到优待,积极参与中共恢复延长石油厂的工作中,成为油矿的主要技术支柱,提供油厂运作经验,对于经营石油厂零经验的中共而言意义重大。刘志丹同志还亲自到油矿来,向工人宣传当家作主。是年5月,油厂建立党组织,高登榜兼任党支部书记,选举工人郝巨才为厂长、延长县县长,董开泰担任延长县劳动部部长。随之油厂成立了工会组织,工人们的生活有了保障,地位也提高了,并且可以和油厂领导直接沟通交流,这对于之后中共开展恢复油厂生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延长石油厂的组织机构的成立,为油厂恢复生产工作做好了准备。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先遣支队到达陕北,为解决军需困难及后勤保障,统一根据地经济建设的领导和管理,恢复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毛泽民任国民经济部部长,建立各县区经济部组织,从地方紧急抽调部分同志开展工作,高登榜从西北工作委员会技术处党支部副书记上调国民经济部工矿局局长,负责工业方面事宜。同时国民经济部开办了五十余人的训练班,培养了大量的干部,为边区工业建设提供了专业的技术人才。对于国民政府滞留的技术人员仍委以重任,严爽担任延长石油厂厂长,单颉颖、孙家范、于怀沛、田秀山等人亦全部回到永坪工作。中央国民经济部对于人才的重视为延长石油厂的复产工作储备了人才力量,同时也促进了中共在边区的工业建设。

中共通过对延长石油厂的接收与初步整顿之后,再加上油厂的设备并未因为战争受到损坏,基本可以维持运行。尽管条件艰苦,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石油厂仍然尝试炼制油产品,解决边区的生活困难。在永坪加深油井,将永坪采得的原油用骡子驮运到延长炼制,提炼煤油、赶制蜡烛,解决中央照明问题;学习制作油墨,解决边区的印刷问题;为改编成立的红15军团的每个班分发一瓶擦枪油,解决军需问题。延长石油官厂被中共接收后,一直在中共领导下进行勘探开发,保障了油厂在战争年代正常运行,促进了边区的经济建设,积极改善边区群众的生活。对于共产党而言,接收延长石油厂意味着掌握了油矿资源,为中共革命与抗战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发展石油工业对于毫无工业建设经验的中共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共对于石油工业开发与运营是初次尝试和探索,同时在积极准备抗战的意义上说,加强了国防力量。

三、中共对延长石油厂的复产

1936年,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延长石油厂暂告停顿。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友军让防,国内政治形势基本处于和平稳定,是为积极准备抗战的新阶段,发展油矿成为切要工作。1937年1月中经部随中央机关前往延安,中央国民经济部根据抗战需求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对原油工业(如油矿)及陕北东地区合作社的恢复。因此中经部派人接手整理油矿,任高登榜(延川永坪人,时任毛泽民事务秘书)为延长石油厂厂长,刘子谟被调到油厂担任副厂长。延长石油厂“由一月份起,即开始重新整顿”,首先恢复了永坪、延长石油厂的经营。油厂工人生产积极性很高,“在工会领导之下很快建立了工会的组织”,积极参与到油厂的工作中。油厂的首要任务就是搜寻散落于各处的机械设备,于是协同延川县地方政府动员当地群众报告或归还石油厂的机器设备,由于苏区群众觉悟高,进展相对顺利,但设备“散落于民间者,尚有二倍以上”,后贸易局代购大部分机器零件及机器上必要的油壶,弥补了一些设备上的不足。同时动员油矿工人以及技术工人重新工作,加紧修复旧井,清理油井中的杂物,抽尽积水,历经一周才结束,永坪第一号井开始产油。延长油厂东厂门前旧井工程昼夜抽水四个月之久,状况不佳,决定停止。同时油厂开工新修第四号井。经过油厂工人的艰苦努力,油矿终于恢复生产,自一月起至八月,“共出油55000斤,炼油七锅,共产汽油五十六桶,灯油一千四百桶(甲油八百四十桶、乙油五百六十桶),擦枪油十四桶,机器油十四桶,洋烛一千二百六十包。以上产品,共值洋九千八百九十点八元。”这些产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共前线军队的需求,供应中央机关单位及边区群众的照明问题。在中共的领导下,延长石油厂克服设备、工人不足的困难恢复生产,积极储备战略物资,改善边区群众的生活条件。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为加紧国防建设,保证抗战物资供给,边区政府在国防经济方针的指导下确定了“建立大规模的机器工业和矿业,供给抗战的需要”等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促进边区工业的发展。1938年,边区政府为全力支持抗战军工事业,设立军工局,延长石油厂由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移交中共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军工局,又称“军工五厂”。按照边区政府的指示,延长石油厂加紧恢复生产,为抗战提供战略物资的保障。油厂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人员问题。油厂生产工人基本是早年间就在延长石油官厂工作的本地工人,1937年仅有职工24 人,1941年增加到58 人,并且工人队伍还在不断壮大。边区政府调遣了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油厂工作,如张永清,陈振夏等人,他们都为油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了将有限的技术力量组织起来,边区政府组建了地矿学会,广泛开展地质调查,为边区的地质勘探开发提供非常重要的资料与数据,使重工业的生产顺利进行。延长石油厂发展面临的更为关键的问题便是机械设备短缺,“惟在过去内战时期,该厂机械或为民众取用,或被军队埋藏,遗失颇多”,油厂与政府发动群众搜集散落器材,酌以奖励,“若群众保留在家做用具者,政府得予以相当补助,另制用具代替”,搜集到的器材包括有机器零件、钢管、钢丝绳、棕绳、打井用的钻头钻杆以及各种工具,最终拼凑出较为完整的一套打井设备。边区政府也曾多次派人到西安、武汉等国统区采购工具与设备。同时也鼓励石油工人艰苦奋斗,积极创新,改造与制造一些石油机械设备,补充设备缺口,保障石油生产顺利进行。延长石油厂虽然设备条件艰苦,但仍处于上升趋势,“如以1938年为100,则1944年时动力为290,打井设备为200,炼油设备为346,储油设备为457。即便油厂自身发展条件有限,1938年国民党为开发甘肃玉门油田请求将延长油矿的两台钻机及器材调往玉门油矿时,边区政府同意将机械支援玉门,促进了战时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为抗战提供了后备资源,巩固了抗日战争统一战线。

延长石油厂在中共的领导下,克服人才短缺、设备匮乏的困难,积极开展生产工作,加紧修复旧井的同时开发钻探新的油井。1940年春,油厂决定开钻延长西北山上的19 井,至冬季成功钻遇油层,初日产量达1600 公斤,油厂呈现出崭新面貌,故称之为“起家井”。“起家井”如此高的原油产量是中共领导下延长石油厂发展的初步成效,并且为七里村油田的发现奠定了基础。延长石油厂的原油产量逐步上升,“若以三八年产量为100,则三九年为114,四〇年为118”,从表3中也可以看出抗战之后的原油产量明显高于国民政府时期,并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当时军委三局的电台用油,八路军后方兵站的运输用油以及党中央、边区政府各机关、学校、部队、团体的照明用油得到了充分的供应。而炼油所剩的油渣可以充当肥料,所产生的炭黑可以与基体油搅拌,又可制成油墨,提供给印刷厂印制报纸和书籍。

表3 延长油矿历年原油产量一览表

由上观之,在中共的领导之下,延长石油厂克服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人才等多重困难,石油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石油厂的恢复生产工作初见成效,产品供应中央机关、前线部队以及边区的运输、照明、印刷等,对于边区军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在经济关系上有助于抗日统一战线的扩大和发展,对于抗战的支援也有重大意义。对于毫无工业建设经验的中共,在工业基础薄弱的陕北发展石油工业,并取得初步成效,为之后七里村油田的发现积累经验,同时也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中共接收与复产延长石油厂的意义

中共对延长石油厂的顺利接收和恢复生产,保障了延长石油厂在陕北革命形势严峻的时候仍然能正常运行,并对此尝试进行管理和运营,是党领导下现代化工业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为民主革命与抗战的推进提供了战略资源,也沉重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的经济封锁,为全面抗战时期石油产量成倍增长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第一,中共接收延长油矿,保障了延长石油厂的正常运行。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致使技术人员缺失,设备散落各处,延长油矿被接收之后,边区政府广泛发动群众,搜集散落四处的设备,油厂职工进行整理、组装、配套,开始钻井工作。中共尝试对延长石油厂进行管理与运营,保障了延长石油厂的正常运营。

第二,中共对于延长石油厂的初步恢复生产,为七里村油田的发现奠定了基础。在边区政府的动员之下,当地工人逐渐回到油厂工作,设备趋于完整,保证正常运行。延长石油厂工人在资金、技术与设备都相当匮乏的条件之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功钻成“起家井”,油井产量初日产原油1.6吨。起家井的成功钻探为之后七里村油田的发现及钻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中共对于延长石油厂的接收与复产,是党领导下现代化工业的探索和实践。接收延长石油厂并恢复生产,使得边区自产石油资源从无到有,原油产量实现成倍增长,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将多余的洋烛、成品油向边区外倾销,换取边区急需的粮食、药品、机械等,为边区人民的生活提供保障,增强国防力量,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为更好的建设新中国石油工业奠定了基础。

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尽管延长石油厂的发展深受资金、技术、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但是“埋头苦干”的精神鼓励石油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和发展边区石油工业,支援中共革命和抗战,改善边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时至今日延长石油为促进延安老区的经济发展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视野下,石油资源不仅是现代化工业建设的重要资源,更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关于石油资源的纷争从未停止。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对于石油需求量也在迅猛增长,对于国际石油市场和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合作共赢才是技术与经济全球化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油厂边区陕北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刘文西陕北过大年
豆粕备货力度或将大打折扣
党建地图·陕北
国内花生市场行情稳中趋涨
国产大豆难入市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毛泽东转战陕北二三事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
抗日战争时期的鄂皖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