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职护理专业教师科技能力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2020-06-10 08:26饶和平邱惠萍胡苏珍金祥宁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调研院校科技

饶和平, 邱惠萍, 胡苏珍, 金祥宁

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是高职院校的四大职能,同样,科研与社会服务也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能与使命[1],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为了更好适应高校内涵建设不断加强的要求[2],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存在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3]。作为地方职业院校,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如何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常常是各学者关注的问题。2019 年6 月至2019 年8 月本课题组开展了“浙江省高职护理专业教师科技能力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的专题调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调研对象与方法

1.1 调研对象

将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的专任教师作为调研对象。调研对象纳入标准:自愿参加调研且工作满24 个月,排除在本校行政部门工作的专任教师。计划调研人员100 名,按照整群抽样办法,实际成功访问98 人,访问成功率98%。即衢州职业技术学院37 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32 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9 名。其中兼职教师17 名,专职教师81 名;高级职称17名,中级职称33 名,初级职称48 名;50 岁及以上13名,36~49 岁15 名,35 岁及以下70 名。

1.2 调研方法

1.2.1 研制调研问卷表 参考有关专家研究[4-5]成果,结合高职院校实际,课题组研究制定专门的针对护理专业教师的调查问卷表,分三大模块。一是调研引导语,明确“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争创一流高职院校”这个调研主题;二是角色模块(包括职称、职务、年龄等信息);三是专题调研内容模块,设置您认为提升教师科研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针对影响因素请您提出对策建议两项内容。影响因素中设置了科研培训、政策机制、科研团队、科研氛围、自身科研水平等5 项客观题(每个问题设置是、否两个选项)和1 项主观题(由教师自由填写);对策建议为主观题,采用开放性填写方式。

1.2.2 问卷调查 调研时由课题负责人采用一对一访谈形式进行交流,交流时课题组负责人首先介绍创建一流高职院校中科研工作的主要指标要求,如为企业技术服务的到款额、高层次项目及成果、成果转化等,同时也介绍了国家、省、市、学校现有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访谈双方围绕创建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进行交流,气氛好,最后问卷表由被访问者后续思考后匿名填写,减少被访者的担忧或干扰,提高真实性。

1.2.3 收集并分析科技服务成果信息 98 名被访对象2016—2018 年科技服务成果包括技术服务到款额、专利数等9 项数据,由各相关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调研结果

2.1 问卷调查获得的主要结果

回收调查问卷共计98 份,有效率100%。整理问卷数据并分析得出,高职护理专业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从高到低分别是科研培训、科研水平、科研团队、政策机制、科研氛围、项目指导及科技特派员数量,人数及占比分别为24(24.48%)、23(23.47%)、17(17.35%)、16(16.33%)、15(15.31%)、8(8.16%)及5(5.10%)。

2.2 调研对象2016—2018 年科技服务成果状况

98 名护理专业教师2016—2018 年发明专利及科技特派员项目为零。专利总数、厅级及以上基金项目数、论文总数3 项逐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核心论文数呈下降趋势。技术服务到款额、省部级及以上基金项目、一级论文数3 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3 讨论

3.1 高职护理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分析

3.1.1 厅级及以上基金项目数 2016—2018 年期间从纵向科研项目来看,厅级及以上基金项目数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逐年增长趋势,说明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有明显提升,可能与高校的政策机制有关。

3.1.2 省部级及以上基金项目数量 2016—2018年期间省部级以及上基金项目数量比例处于1%~2%之间,3 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创新性研究缺乏,可能与高职护理专业教师科研能力不足有一定关系,这与吴耀武[6]报道一致。

3.1.3 专利情况 从专利数量与结构来看,专利总数呈逐年增长趋势(P<0.05),但发明专利为零,本研究结果与程金莲等[7]报道的高校专利质量不高现象类似,同样反映出护理专业教师的科技能力不足现象。

3.1.4 论文成果 从论文成果来看,3 年比较总数呈逐年增长(P<0.05),但核心论文总数却呈逐年下降(P<0.05),表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较低。国内李金生等[8]研究也反映出在一定程度上高职教师存在重科研论文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或者说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师在核心期刊上发文方面处于劣势。

3.1.5 技术服务到款额 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鼓励护理专业教师走进企业,加强与医院合作,如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对于企业科技特派员项目(项目负责人是高校教师、教师具有企业科技特派员身份、项目申报主体是企业)予以认可为纵向科研项目,极大地激发了教师服务企业的积极性,近3 年技术服务到款额虽然差异不明显,但有增长趋势,这是值得我们坚持的,但护理专业教师科技特派员项目仍为零,我们认为还是与教师本身科技服务能力弱有一定关系。

3.1.6 影响科研能力的主要因素 通过本次调研,获得了影响科研能力的主要因素的数据,主要影响因素从高到低分别是科研培训、科研水平、科研团队、政策机制、科研氛围、项目指导及科技特派员数量,说明广大护理专业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自身科研能力不足的原因,也提示高职院校要重视政策导向,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加强团队建设。

3.2 高职护理专业教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3.2.1 加大培训力度 必须加强对护理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培训[9],培训内容主要有科研基本技能(如检索与查新、论文撰写、护理科研项目申报、经费使用、学术规范、专利与科技成果转化等);培训形式有专题讲座、小型研讨会、学术会议、国内访问学者。①要特别重视中级及以下青年教师的培训,在新教师3 年培养计划中要加强护理科研方面的培训,尽可能选择教学与科研能力均较强的老师担任导师,提高对新教师的指导质量;②要根据护理专业学科特点,大力鼓励教师外出参加科研培训及学术活动,特别要重视护理专科学术交流活动,可以根据其职称情况实施递级支持措施,如支持高级职称教师参加高层次的全国性甚至国际学术活动,鼓励中级职称及以下教师参加本省学术活动;③实施多渠道经费筹集支持措施,如国家骨干专业护理建设经费、新教师专项培养行动计划专项经费、护理优势或特色专业建设经费、教师主持的项目研究结余经费等;④在进修培训上,要特别重视积极鼓励中级以上教师到医疗卫生机构参加护理临床实践活动或参加国内外医学院校访问学习。

表1 98 名高职护理专业教师2016—2018 年科技服务及成果状况

3.2.2 加大护理学科项目研究指导 护理科技项目申报指导工作前移,高层次项目实施二级指导,即医学院或护理学院评审指导,学校组织护理科研专家进行针对性指导。厅级及以下项目实施医学院或护理学院组织专家初评审指导为主。强化研究过程指导,对于重大厅级项目及省部级及以上项目,及时了解项目组开展研究情况,指导解决有关困难,保障研究质量,提升及时结题率。指导前注意了解项目申报人基础,关注其教学经验,采用沟通协商,从而提高项目指导针对性与效果[10]。

3.2.3 强化护理专业教师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发挥高校科技特派员作用,对推进科技企业产业发展有积极作用[11],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能力提升。以现有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平台,主动带动护理骨干教师参与到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服务中去,鼓励更多的护理专业骨干教师走进医院、走进临床护理,开展科技合作,帮助医疗卫生单位解决有关临床护理实践技术问题、决策咨询,可采取联合申报项目方式强化护理专业教师科技特派员作用。

3.2.4 强化护理科研团队建设 加强科研创新团队管理,推动创新团队发挥更好的作用,鼓励医学院或护理学院现有的市、校级团队、研究所及各种科研平台积极吸收新的科研骨干,重视青年团队成员的作用[12],如可以积极利用现有的养生养老研究所、生殖健康研究所、护理专家工作站这些平台,采取项目培育方式,资助护理教师开展专题研究,对于新吸收的平台或团队骨干确定的培育项目,学校层面科研项目可采取优先立项的方式,或者享受优先推荐参加校外课题的评审,如当地科技攻关项目等。

3.2.5 优化政策激励机制 制度建设应该更加贴近创建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需求,高职院校应该优化政策激励机制,医学院或护理学院可参照学校层面出台进一步激励措施,考核奖励向高层次项目(如省部级及以上基金项目)、高层次成果(一级及以上成果论文,发明专利)、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服务倾斜。对于科研论文的核心目录,我们认为要与本科院校评价有所区别,建立符合高职护理专业实际的核心期刊标准十分必要,呼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参照现行国内较为通用的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结合医疗护理特点,制定出台本省高职院校核心期刊指导性目录,高职院校也可以结合以上要求自行制定核心期刊目录,并将其纳入高职护理专业教师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引导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服务。另外,要积极推动人事制度深化改革,高职院校不能要求所有教师科研能力很强或社会服务水平很高,而要将专业教师按不同类型(如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社会服务型)发展要求,发挥专业教师的强处,但考核机制中,必须要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向社会服务型发展[13],以适应高职办学的总要求。

猜你喜欢
调研院校科技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