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凯
宿迁市钟吾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宿迁 223800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重型颅脑损伤人数正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具有较高病死率,预后效果往往较差,将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2]。 目前, 临床通常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作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主要方法,但其治疗最佳时间仍没有统一的标准。鉴于此,该研究对2017年1 月—2019年1 月期间收治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受伤6 h 内行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 旨在探讨其对患者颅内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79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后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43 例) 和对照组 (受伤6 h内采用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36 例)。 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17 例;年龄31~64 岁,平均年龄(41.35±5.61)岁。对照组中男性16 例,女性20 例;年龄32~64 岁,平均年龄(41.48±5.31)岁。 将两组一般资料做统计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对比。
纳入标准: ①经CT 扫描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者;②患者均为首次颅脑损伤。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经恶性肿瘤者。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并对其进行全麻。 在患者受伤部位的颞顶处进行钻孔后向其内放入颅内压探头,并测量其颅内压情况。 对侧去骨瓣减压术在离血肿处的顶部作一颞部四边形的手术切口, 使其骨窗直径≤7 cm,将骨瓣进行游离,并消除其血肿后进行止血。剪开最大血肿处的硬脑膜, 消除其硬膜下血肿及脑挫伤造成的坏死处后对其进行减压后缝合伤口。 患侧去骨瓣减压术在其颧弓至距离上耳屏前1 cm 的地方作一骨窗,大小为12 cm×12 cm,剩余操作同对侧去骨瓣减压术。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后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受伤6 h 内采用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术后采用对症、支持治疗,且均在术后1 d 及术后1 周测量其颅内压变化情况,在术后6 个月评估其生活质量。
①分别在术后1 d、术后1 周根据颅内压探头测量两组患者颅内压的变化情况。 ②在术后6 个月,使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3]评分对患者的精神健康、生理职能、躯体疼痛、、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精力等8 个维度进行评估, 每个维度的原始分数需转换为标准分数(百分制),分值为0~100 分,各维度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1 d 及术后1 周后, 观察组颅内压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颅内压对比[(±s),mmHg]Table 1 Comparison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mmHg]
表1 两组患者颅内压对比[(±s),mmHg]Table 1 Comparison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mmHg]
组别术后1 d 术后1 周对照组(n=36)观察组(n=43)t 值P 值32.41±4.67 23.69±4.34 8.591 0.000 23.29±3.71 17.34±3.68 7.131 0.000
术后,观察组患者躯精神健康、生理职能、躯体疼痛、、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精力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重型颅脑损伤是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脑组织的损伤,其是一种常见的脑外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4-5]。故如何准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是当前临床医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组别躯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对照组(n=36)观察组(n=43)t 值P 值65.48±4.99 77.34±3.97 11.764 0.000 71.21±3.24 80.31±2.17 14.868 0.000 63.26±4.31 70.19±2.14 9.274 0.000 72.18±2.34 79.16±3.10 11.123 0.000 68.46±3.12 73.42±2.24 8.204 0.000 70.18±3.27 76.84±3.64 8.479 0.000 61.16±3.68 80.21±2.61 23.154 0.000 69.48±3.25 76.16±3.51 8.712 0.00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容易出现头晕等症状, 临床上主要以手术为治疗原则[6-7]。 近年来,临床通常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其在手术中清除血肿,去除大骨瓣减压,从而能够增加颅内代偿空间,降低颅内压,恢复脑血流灌注,防止血管受压,利于静脉回流,最终达到重建脑血流灌注的目的[8]。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能够将患者颅内大部分的血肿处理掉,其通常具有以下优势:能够将患者大部分的受伤部位显示出来, 施术者能够清楚地将其颅内血肿清除,并进行术中止血[9-10]。 此外,必要时切除额极、 颞极充分内减压, 使颅内组织有较大的代偿空间,有助于缓冲颅内压增高,顺利度过脑水肿高峰期,避免了因骨窗较小造成术后脑组织在骨窗处嵌顿、 坏死[11]。宋凤磊等[12]对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疗效分析研究表明, 早期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1 d 及7 d 颅内压分别为(23.72±4.45)mmHg、(17.21±3.66)mmHg, 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后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 (32.50±4.82)mmHg、(23.33±3.72)mmHg。 该次研究中,术后1 d 及术后1 周后,观察组颅内压分别为 (23.69±4.34)mmHg、(17.34±3.68)mmHg 均低于对照组的(32.41±4.67)mmHg、(23.29±3.71)mmHg,主要是由于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发生脑肿胀等情况,并减少其对侧裂血管、大脑凸面静脉产生压迫,从而使其脑部受伤部位迅速得到血流灌注,使其在较短时间内降低颅内压,且观察组患者躯精神健康、生理职能、躯体疼痛、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 精力评分比对照组高, 其与上述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分析其原因为,早期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能够尽快缩短患者脑组织被压迫的时间, 尽快促进其脑血流灌注量恢复,改善其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 采用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 有利于降低颅内压, 提高其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