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燕萍,周艳波,赵俊武,黄四化,李克华,杨晓东,杨家留
(1.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650201;2. 嵩明县植保植检站,云南 嵩明651700)
嵩明县2018 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42 万hm2,是全国蔬菜生产示范县,主导产业有蔬菜、玉米、花卉,蔬菜种植面积6 403.2 hm2、玉米种植面积5 333.3 hm2、花卉种植面积1 533.3 hm2,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种类多、危害重,农药防治是主要的控害增产措施,农药减量形势严峻。在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背景下,嵩明县农林局结合《嵩明县2018 年滇池流域及补水区减肥减药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2018 年从全县农作物种植户中遴选出能反应嵩明县农药使用水平的种植大户、普通种植户12 户,对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用药情况进行系统定点调查,了解和掌握农药使用量、用药强度、用药安全及农药包装废弃物等情况,客观分析当前农药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助于提高科学用药水平、农药使用效率,减少农药使用量,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调查对象以嵩明县主导农作物蔬菜(大棚叶菜、露地蔬菜)、玉米、花卉为主,对12 户农户全年购买农药的数量、农药登记证号、农药通用名、农药含量、购买费用、施药日期、防治病虫名称、用药面积以及用药量进行系统监测。
根据嵩明县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在嵩阳、杨林、小街3 个街道办选取蔬菜种植户8 户,在小街镇选取花卉种植户2 户,在牛栏江镇选取玉米种植户2 户,以作物生长周期为主线,在调查农户全部种植田块的基础上系统调查所有作物全年的用药情况,并认真填写《农药购买与使用记载去向记载表》。调查周期从2018年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玉米调查时间从种到收为1 周年。
为确保调查监测工作顺利开展,嵩明县农林局每个季度对具体从事农药使用情况调查的技术员及记载农药使用情况的农户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农户用药情况调查的范围、技术规定和记载要求等,并对上一季度农药使用情况记录表进行学习,指出不足,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
从表1 可知,大棚叶菜类用药情况调查7 户共13.96 hm2,农药商品量20 962.5 g/hm2(ml/hm2)、折百量5 868.0 g/hm2(ml/hm2),用药成本4 896.0 元/hm2;露地蔬菜用药调查1 户共2.8 hm2,农药商品量6 186.0 g/hm2(ml/hm2)、折百量2 274.0 g/hm2(ml/hm2),用药成本1 540.5 元/hm2;花卉用药调查2 户共1.33 hm2,农药商品量11 857.5 g/hm2(ml/hm2)、折百量3 709.5 g/hm2(ml/hm2),用药成本3 474.0 元/hm2;玉米用药共调查2 户1.07 hm2,农药商品量2 880.0 g/hm2(ml/hm2)、折百量1 119.0 g/hm2(ml/hm2),用药成本238.5 元/hm2。从农药商品量和折百量来看,大棚叶菜类最大,其它依次为花卉、露地蔬菜、玉米;从使用农药的成本来看,大棚叶菜类最高,其它依次为花卉、露地蔬菜、玉米。
表1 嵩明县2018 年农作物农药使用情况
从表2 可知,大棚叶菜类杀虫剂平均用量10 749.0 g/hm2(ml/hm2),占总用量的51.3%;杀菌剂平均用量10 102.5 g/hm2(ml/hm2),占总用量的48.2%;除草剂在调查中未发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平均用量111.0 g/hm2(ml/hm2),占总用量的0.5%。露地蔬菜杀虫剂平均用量2 689.5 g/hm2(ml/hm2),占总用量的43.5%;杀菌剂平均用量3 496.5 g/hm2(ml/hm2),占总用量的56.5%;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调查中未发现使用。花卉杀虫剂平均用量2 040.0 g/hm2(ml/hm2),占总用量的17.2%;杀菌剂平均用量5 371.5 g/hm2(ml/hm2),占总用量的45.3%;除草剂平均用量4 245.0 g/hm2(ml/hm2),占总用量的35.8%;植物生长调节剂平均用量201 g/hm2(ml/hm2),占总用量的1.7%。
表2 嵩明县2018 年农作物各类型农药使用分析
按监测点种植面积的农药商品用量计算,大棚叶菜类中毒农药用量占17.7%,低毒农药用量占79.4%,微毒农药用量占2.9%;露地蔬菜中毒农药用量占24.6%,低毒农药用量占75.1%,微毒农药用量占0.3%;花卉中毒农药用量占73.5%,低毒农药用量占24.8%,微毒农药用量占1.7%;玉米中毒农药用量占88.0%,低毒农药用量占12.0%,微毒农药用量百分占比为0。调查过程中未发现使用禁限用农药。
嵩明县植保植检站在每个监测点配置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桶,定期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通过对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分类查看,未发现有禁限用农药和高毒高残留农药包装袋,监测点农户对使用农药的记录情况与收集来的农药包装袋一致率达97.2%。
部分农户未按照农药标签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及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盲目加大农药用量及使用次数,认为农药使用量越大、使用次数越多防病虫效果越好。一味加大用药量易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及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同时增加了用药成本。
农户未按计划轮换使用农药,同一地方连续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品种,从而降低了防治效果,提高了防治成本。杀虫剂主要以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灭蝇胺为主,杀菌剂主要以烯酰吗啉、氟啶胺、氰霜唑为主,特别是烯酰吗啉,占了霜霉病防治药剂总量的80%以上。
农药包装废弃物管理滞后,还存在农药包装废弃物乱扔的现象,田埂、沟边、水塘可见乱抛乱弃的农药包装袋。农药包装废弃物上的残留农药经雨水冲刷渗入地下,会对水源、土壤造成二次污染,农药包装废弃物不易降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以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药经销商为重点,围绕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采取分期举办培训班、农民田间学校、田间实际操作等方式开展培训,培养一批科学用药技术骨干,辐射带动农民正确选购农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科学用药技术得到全面普及。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逐步建立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害生物防控体系,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药废弃物若疏于管理,将成为人、畜健康及农业生态环境潜在的隐患,必须加强对农药废弃物的安全处理,促进农业、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撑。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制度,对农药包装废弃物严禁他用,农药经营者与农药使用者签订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协议,经营者对使用者交回的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统一交有关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