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燕
江苏省方志馆展厅主题——方志之乡
自2010年开馆以来,江苏省方志馆秉承面向社会、服务当代、传承文明、繁荣文化的理念,积极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推进地方文化事业发展和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十年,全国各级方志馆建设乘势而起,呈现出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实力日益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的良好发展势头。2017年6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对各级方志馆建设的功能定位、申报立项、设计布局、建设发展等做出明确规定。2018年9月21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江苏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以法律形式对方志馆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定。新时代为江苏省方志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江苏省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同时在注重发挥和突出方志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江苏省方志馆是一个集收藏保护、展览展示、信息服务、开发利用、宣传教育、业务咨询、文化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方志馆建设得再好,如若无人知晓,方志馆建设的意义何在?方志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何在?如何解决目前参观者多数为全国地方志系统人员及与地方志有业务交流的机关、学校、研究机构等人员,社会公众人数较少的问题。如何提升方志馆的影响力,发挥方志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酒好也怕巷子深,酒好还要学会吆喝。
发挥方志馆展示一方历史文化和地域文明的这个窗口作用,方志馆的展厅展陈不可或缺。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为观众展现宽广的地情历史和文化内涵,有趣的内容、新颖的形式、新鲜的创意不仅可以带给观众美好的参观体验,而且能提高地方志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
方志馆展厅更新的经费保障机制还在推动阶段,在短时期内也不可能破旧立新,对展陈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但是展陈如果一成不变,展陈的持续吸引力就会降低,所以我们应该练好内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举办系列主题展。目前有不少好的做法,如广州市方志馆举办“名城之光——广州之最”展览以配合庆祝广州建城2210年活动;北京市方志馆举办的“老北京商业民俗文化展”;湖州市方志馆举办的湖州家谱展、湖州两院院士成就展等,每季度一个主题展陈活动。这些展陈或紧跟时代步伐,或紧贴群众生活,或紧系公众需求,以常开常新方式对观众始终保持一种新鲜的吸引力,使方志馆始终保持旺盛活力。2019年,省方志馆筹划江苏省省情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图片展,是很好的举措。
各类活动是提升人气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类讲座推动公众对地方志、地方历史文化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拓展方志馆的利用空间,提升方志馆的价值。北京方志馆举办《京华讲坛》系列讲座,以“传播北京文化,开办思想盛宴,享受智慧人生”为宗旨,以传播优秀的北京传统文化,学习、发展北京时代新文化,推动“北京梦”的实现为目的。从2013年开办至今,坚持每月一期。每期讲座均邀请北京史地民俗专家、考古文博专家、修志专家和各领域政策与热点问题研究专家,就《北京城到底是如何产生》《文化梅兰芳》《地方志中的北京故事》《读懂长城的伟大》等题目展开详尽、生动的解说,吸引大批市民进馆,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大大提升了方志馆的影响力。
只有多渠道开展方志在社会群体中的宣传,才能让群众接触方志、接受方志。组织方志馆工作人员走进社区、走进校园,开展现场宣传活动,一方面发放编印的宣传册,另一方面请工作人员现场讲解,让群众了解什么是方志,宣传方志文化、地情文化,鼓励和倡导全社会读志、用志。余杭方志馆组织方志讲解员走进幼儿园及中小学宣讲余杭人文历史,近三年给3000多名师生上课、讲座;把“流动方志馆”搬到各个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了解余杭文化。“方志进社区进校园”活动,面对不同的社会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是进行爱国教育、爱乡教育生动而富有活力的做法,可以唤起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增强人们爱国爱乡的荣誉感和认同感。
方志馆事业的发展既离不开方志人自身的力量,同时也要学会借助外力来寻求方志馆事业新的突破。我们要主动“走出去”,促进馆校、馆际交流,与其他文化机构共享发展,寻找合作契机。2018年8月24日至9月2日杭州方志馆依古籍志书记载,将皮影戏这项古老的艺术搬上馆内自制小舞台,受到了广大市民尤其是孩子们的热烈追捧。家长们抓住暑期的尾巴,纷纷带着孩子来体验“指尖上的非遗”。短短一周时间,就吸引了来自13所中小学350多名孩子亲身体验皮影戏这项传统民间艺术,参与观看和体验皮影的市民游客更是达到1200多人次。这类活态展陈,既与静态展陈互补,又能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进行传承教育,同时是对方志馆展陈形式的一种创新。当前,江苏省方志馆正与南京莫愁职校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接洽,该校设有南京绒花、雕版印刷、撒金纸、扇面绘、拓片、无锡泥人等课程,计划邀请莫愁职校老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到方志馆合作举办非遗展演。配合展陈,策划相关主题的亲子活动。这类活动既是来源于地方志,同时也是对地方志的一种普及和升华,让群众更易了解地方志、接受地方志,激发公众对方志文化的兴趣。
另外,我们可以与同类场馆合作,彼此进行临时展的交流,将兄弟场馆成熟的临时展“搬到”方志馆,并配合开展相关活动。
利用丰富的方志资源,对其进行挖掘、整合、加工和利用,开发出具有方志特色的公共文化产品,积极服务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将方志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落到实处。只有让地方志资源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中起到作用,才能真正激发地方志资源的内在动力。
为了发挥地方志的文化价值,为了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方志馆不能也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提供馆藏资料,而是要依托自身优势,开发利用馆藏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示出方志文化的独特魅力。省方志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完善的设备设施,开展历代旧志的整理、影印、出版工作。先后影印出版了《江苏珍稀方志丛刊》《江苏名胜志三种》《宝应图经》,选编出版《江苏历代方志地图选》《江苏历代方志名胜图选》等。特别是2014年10月,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省方志馆精选自唐代以来江苏历代旧志600余种,影印出版《江苏历代方志全书》,以传承弘扬江苏独特灿烂的地域文化。目前,已出版省部、江宁府部、苏州府部等共395册,下一阶段,将陆续完成直隶州(厅)部,小志、专志部中的官署厂局志等的出版。
编纂通俗易读的地情读物,既是开发利用地方志的重要途径,也是方志馆发展的重要举措。例如杭州市方志馆从2016年8月开始《杭州精览》编纂工作,于2018年1月印刷出版。该书定位为杭州市情普及读物,其主要内容是反映杭州历史和杭州市情,旨在成为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杭州、认识杭州的好名片。该书以杭州市方志馆展陈内容为骨架,全面且精炼地展现了杭州8000年文明史、5000年建城史,有望成为宣传介绍杭州的一本“畅销书”。又如苏州市方志馆利用征集的苏州老照片,出版了“苏州老照片”系列丛书,包括《百年旧影》《百年历程》《苏州旧街巷》《苏州百姓》等。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方志馆除了收藏和对外开放外,还承担着如何将所馆藏的地情资料服务于本地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任务。例如省方志馆配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编纂出版《江苏好家训》,被列入省“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收录江苏历代名人家训47则,世家大族家训25则,对于引领崇善向德、奋发向上的时代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项工作得到江苏省委领导和中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办公室的肯定和推广,中央电视台专题到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采访。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又如苏州市方志馆借助旧志资料《虎丘山志》《五亩园小志》和《桃坞名胜记》等先后为虎丘地区综合改造工程、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等,提供咨询服务。
方志馆作为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地方文化成果的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场所。因此,服务工作必须要做好。江苏省方志馆自开馆时,就树立“读者第一,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用心接待好每一位参观者,服务好每一位读者。只有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方志馆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方志馆建设的目的之一是“用志”,所以借阅服务是方志馆的基本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将束之高阁的志书发挥作用。进入方志馆的读者多为研究型读者,对借阅志书有特定需求。一方面,方志馆工作人员对藏书情况了然于胸,具备相应的服务能力,必要时协助读者代检、代查相关信息和书籍。另一方面,完善馆内图书检索系统,为读者提供计算机数据检索和多媒体阅览服务。
目前,方志馆展厅展陈的内容大部分还是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这就要依靠讲解员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将这些静态的内容传递给参观者。只有经过绘声绘色的讲解,方志馆才能产生“精彩纷呈”的效果,从而激起参观者的兴趣。为达到此目的,讲解人员不仅要深入了解各个展厅展陈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有关方志的专业知识,同时要熟悉参观者,针对不同的参观群体,有重点、有选择地讲解展厅内容,并适时与参观者互动交流。讲解人员在普及知识、做好服务的同时,依托方志馆当好文化传播的使者,充分发挥方志馆文化传播平台的作用。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我们已经不可逆转地进入数字化时代,而数字方志馆正是顺应时代趋势的产物。数字方志馆要更新现有的服务理念,以用户需求为根本,使服务由被动转为主动。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用户浏览的数据库、检索的方志信息、下载的数字化资源进行分析,发现用户的信息需求、方志资源的利用率、信息检索热点等,为用户提供更细致,更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同时,在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和服务对象展开交流,以提供更为专业、高效的服务内容,实现多维交互。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生参观江苏省方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