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南岳之南,有一个地方叫井头江。
井头江不是一条江,而是一个小镇。
它坐落在衡阳、邵阳、祁阳所谓“三阳”的交界处的小盆地里,四周高山环绕,高高矮矮、重重叠叠的群山构成山的海洋,深秀而苍茫。它被裹卷在一片山的波涛之中。可以说,它是一座山镇。
它依山傍水,高低不一、形态各异的建筑物随山顺河弯成一钩新月状,在明媚的阳光下,水泥屋顶和贴瓷片的墙壁以及透亮的玻璃窗反射出明明暗暗的光泽,与青山蓝天相映衬,倒也有几分风光。
它所傍的河,叫武水。它源于盆地的高山,流向山外。河水是从青青的竹林里苍苍的松树林里光光的石板上流来的,是从稻田、小麦地油菜地里流出来的。清朝末年,这河的两岸还是古树参天,河比现在宽得多,水又碧又亮,小木船从现在的县城西渡溯武水而上,直达小镇,还可以把船划到上游的关市镇上去。老辈人说起这些“城南旧事”,眼里还闪动着浆影、帆影和泪光呢。
二
井头江所处的盆地,在古人看来,也许是绝佳的隐居之地,是理想的家园。
小桥流水人家,老树古藤昏鸦,蛙潮虫声鸟韵,田园诗里的要素哪一样也不缺少。而且,这儿地势高,很少有洪灾;这里山多林茂,,雨水稠密;这里四面高山,天然屏障,按说兵家也不会感兴趣。故古人称这儿是“大旱而不旱,大涝而不涝,大乱而不乱”的宝地,并认为居住在此会永享快乐,故又称这盆地为“长乐”或“长乐洞”。
清朝同治年间,有一位叫张乐的文人将这儿称为世外桃源,作诗道:
迤逗高高作院头,平畴百里望中收。
云边天堑难通马,围里春山乱伏牛。
线溺双川微漾日,波翻万竹碧如秋。
此中便是桃源路,更莫飞花引客舟。
其实,在这首诗还未吟哦之前,飞出洞外的桃花早已把客舟引来了。明朝后期,兵部尚书刘舜海的后裔们为避战乱,闻说衡邵交界处有一“长乐洞天”,驾舟从湘江出发,过蒸水,沿武水而上,在姜公庙登岸,插标为记,占据了从泗水站到皇城庙一带的土地,并临武水筑屋聚族而居,又开起了一二家店铺———那时他们并没有想到这儿日后会成为一个小镇,只想在这里住家而已。
三
住在这里的人们并没有长享安乐,这儿也旱过,涝过,同时也没有躲开过战争的风云和动乱的噩梦。走日本时,鬼子兵就在小镇上烧杀淫掳过;解放战争时,白崇禧的部队和解放军在这儿激战过,至今还有烈士墓碑立在镇西头的杨家岭下。文革时期也闹得惨,人们多次见到戴着尖尖的白纸高帽的人被示众,被游斗。
如果把眼光放更长远一些,就会发现,自五代以来,一直到解放初期,这片土地就是绿林好汉的出没之地。
镇东头有飞鱼寨,西面有雨顶寨、城隍寨,更远处有鸟土寨、团山寨、梅顶寨……整个盆地竟有四十八寨。在这里,寨是指土匪盘踞的险峻的山头。想想吧,四十八座山峰,四十八股土著武装,会不会把这片土地闹得山摇地动,日昏月暗?也许,这里就是第二个梁山。
镇上至今还流传着绿林好汉刘春风劫富济贫的故事,也依然有着强悍的民风。人们喜欢打抱不平,讲哥儿们的义气,也喜欢告状。你若在此镇骑摩托撞了人,道歉、赔钱十之九不会被接受,他们最喜欢的方式是挥起一扁担把你放倒在地。这里的干部和群众,有血性有匪气。
《水浒传》中的好汉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和大声吆喝。这镇上的几家酒馆,天天酒宴,日日客满。几乎每天都有人醉倒在桌子下。菜是十大海碗,鸡是一只整鸡,鱼是一条大大的鱼,肉是六七斤重的一整坨,让你用筷子大块大块的撕着吃。说话总是扯着嗓子吼,夫妇之间说悄悄话,像是在吵架……
四
中国文化很大一部分是山林文化,而山林文化又包含着田园文化和绿林文化。两种文化很紧地联系却又冲突着。
最初来到井头江的拓荒者是抱着寻觅家园的愿望而来的。他们与后来的人们一道将小镇店铺砌成“木屋”式,整齐划一,共一百零八家,分为“天字号”、“地字号”、“人字号”、“和字号”四个部分,构成“天地人和”一个和谐的整体,表达了他们的家园理念。然而,由于战乱,也由于受了太久太久的绿林文化的浸润,田园意识并没有深入人们的骨髓和血液,因而没有产生过真正的田园诗。
前年,“天地人和”的古建筑还剩下五十七家。现在只有四五家了,且被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所切割和包围,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也被水泥所替代。唯一的古迹藏有兵部尚书遗物的三贤刘氏祠堂已成为废墟。小镇膨胀了好几倍,但是这些建筑高高低低,非洋非土,不今不古,零乱而怪异。人们还没有绿化与环保观念,街道上很少有绿树与花草,流经小镇的武水河充斥着垃圾,几个小厂往河里排废水,也没有人来管,雨天洪流滚滚,晴天流着浅浅的水,提着裤管就可以蹚过河去。
一座城市,一个小镇的品位,在于它的个性,在于它的文化特质。井头江镇无意于成为文化古镇、工业大镇和商业新镇,似乎连自己的家园之梦也丢失在遥远的天边……
五
前年夏天,井头江人激动了好些日子。人们奔走相告,说截断武水的牛形山水庫将加高八米,用来给衡阳市供水,那时半个盆地的山谷与田垄将成为水域,直淹到井头江镇的街口。公路将被水路代替,交通工具将由汽车变为各式小船,四十八寨将辟为四十八个旅游景点,而这片莽莽苍苍的山林将成为自然保护区。井头江将既被青山所掩映,又被碧水所滋润……只是传说,像风一样来,又像风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但似乎可以说明,井头江人的家园之梦还在延续,且染上了新的色彩。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作者简介:阿山,本名王若柏,湖南衡阳人。湖南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长篇小说《疼痛》《王船山》和散文集《烟火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