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强
摘 要: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我国农作物栽培技术的重点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农作物的市场竞争实力。新时期农作物栽培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注重农作物质量、品种、布局和综合效益的提升,并引进无公害栽培技术。这项技术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探索发展起来的,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的整体质量。主要分析了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9-0068-01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志码: B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对无公害绿色果蔬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我国无公害栽培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农业种植是农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了提升农作物种植产量、质量,农民群众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如无公害农作物种植技术,为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支持。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农作物无公害栽培及管理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措施。
1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及管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发展,但我国农作物无公害栽培和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1]。首先,在农作物无公害栽培和管理过程中,农作物产品的农药残留量仍需控制,为了减少农作物病虫害问题的出现,农民群众往往会盲目使用农药,严重威胁着农作物产品的安全性;其次,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群众会盲目施肥,严重影响着农作物自身的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最后,为了深入贯彻城乡产业一体化的要求,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基地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基地周边环境相对恶劣,严重威胁着农作物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2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污染情況严重
在城市化建设日益推进的大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十分迅速,使得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工业的发展会威胁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影响农作物无公害栽培工作的顺利实施,尤其是土壤污染问题威胁着农作物产品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工厂普遍建设在农村附近,区域内部的环境净化设备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排放的废气、废水会进入农作物种植的河流中,河流中的水被应用到农作物灌溉后,农作物会直接吸收污染物中的有害物质,很多重金属物质会积累在农作物果实中,不利于无公害栽培工作的发展。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城市垃圾不合理处理等,且城市垃圾中存在很多不可降解的白色垃圾、化学污染源,如电池等,出现了严重的土地污染问题,无法满足无公害栽培的实际要求,种植出来的农作物还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2.2 农药残留过高
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农民群众需要应用大量农药,如田间杂草较多时,需要使用相应的除草剂。为了预防病虫害问题,需要对农作物施药,但杂草和害虫在长期发展中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农民群众往往会在开始时加大药量,这严重违背了无公害农作物的培育要求,且在农药施用过多的情况下,农作物中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还有很多农药不浓于水,消费者购买后无法利用传统方法清理残留农药,人民群众在食用这些产品后,农药会积累到人的身体中,损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3 滥用肥料,破坏农作物营养结构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种植者会为栽培的农作物施肥,普遍使用化学肥料,这些肥料中含有大量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化学元素,农民群众获取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不关注农作物营养、土地吸收问题,盲目加大用量,在长期的发展中会破坏农作物的生态结构营养成分,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不断降低,且栽培出的农作物营养结构受到很大影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无法满足无公害栽培的要求[2]。
3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措施
3.1 构建无公害栽培环境
在农作物无公害栽培过程中,农民群众需要合理地选择种植地点,做好种植区域土壤检测工作,确保土地未被污染、营养水平满足种植要求、土壤满足无公害栽培要求,以此为基础进行种植。还需要治理环境污染问题,针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并对其进行改革和优化,确保水资源达标后才能够排放。同时,农民群众还需要修复被污染的土地,根据土壤的受污染程度制定土壤修复计划,实行人工干预方式使土壤休养生息。通常情况下,土壤的自我修复能力较强,在停止污染、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可以自行恢复到达标水准。
3.2 治理和预防病虫为害
病虫害问题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农民群众需要将病虫害防治作为农作物栽培的重要内容,预防是重点,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农民群众在农作物无公害栽培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农作物的管理,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在出现害虫的情况下,可以实行释放寄生性捕食天敌动物的方式进行解决,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高浓度的要求,最好选择可以溶解的农药,改善土壤污染问题,确保农产品无农药残留,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3 土地管理
土壤环境直接关系着农作物生长情况、农产品质量,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对土壤环境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优化栽培种植土壤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无公害栽培和管理的要求,为农作物产品安全性、经济效益提供保障。为了有效地改善土地环境,农民群众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减少农药、肥料的滥用,避免出现土壤污染问题;其次,减少栽培种植基地周边工厂废水、废物的排放;最后,针对土壤肥力进行全面测试,并实行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善土壤肥力,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支持。
3.4 栽培种植管理技术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安全性、经济效益,农民群众应认识到农作物栽培种植管理的重要性,实行科学灌溉、合理施肥、预防病虫害等方式,实现农作物无公害栽培和管理的预期目标。
3.4.1 水肥管理
在农作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水和肥具有重要作用,在为农作物提供营养物质方面提供了支持。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对水和肥的要求相对严格:首先,随着工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工业废水带来的水资源污染问题更加严重,在农作物灌溉过程中,必须严格检测和控制灌溉水质量;其次,在农作物施肥过程中,农民群众必须确保施肥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农作物生长情况、土壤肥力,合理地选择肥料品种,严格控制施肥量,避免因施肥过多污染土壤和水质,还需要严格控制化肥施用量,尽量施用有机肥。
3.4.2 农药管理
为了有效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问题,农民群众需要加大农药管理力度,根据农作物的实际生长,将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3]。在农作物育种过程中,为了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需要从根本上预防农作物病虫害,避免农药的使用,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品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 1 ] 马永.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0(2):47.
[ 2 ] 孟晨星,董媛媛.关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思考[J].山西农经,2020(1):94,96.
[ 3 ] 胡水花.浅析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9(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