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根花卉的园林应用与发展

2020-06-09 12:32包钰婷
种子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园林应用发展

包钰婷

摘   要:通过对球根花卉生长特性及观赏特性的介绍,提出球根花卉在园林景观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常用球根花卉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探讨了我国球根花卉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球根花卉;园林应用;发展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9-0063-01       中图分类号: S682.2       文献标志码: B

1   概述

球根花卉(Flower bulbs)是指植株地下部分的茎或根变态、膨大并贮藏大量养分的一类多年生草本植物[1]。根据球根形态和变态部位,可分为鳞茎类、球茎类、块茎类、块状类、根茎类和块根类。由于球根花卉具有香花多、花期长和观赏价值高的特点,是作为切花与盆景的优良材料,常被用作于花海、花坛、花境和地被等。

2   栽培和管理

球根花卉按照栽培习性,可分为春植球根(Bulbs planted in Spring,BS),如唐菖蒲、大丽花、朱顶红、大花美人蕉和大巖桐等;秋植球根(Bulbs planted in Autumn,BA),如郁金香、风信子、百合、水仙、仙客来等。球根花卉多数在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较好。且要注意起球在低温冷库中贮藏,并通过土壤和种球消毒、适当疏植和加强通风、避免高温高湿、定期喷药和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忌连作等措施来防治病虫害。

3   球根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

3.1   在花境和庭院栽植中的应用

球根花卉是营造园林花境的主要植物材料之一,不仅种植简便、养护省工、不需要经常更换,而且能体现出季相变化[2]。且球根花卉很突出的一点是花色艳丽、色彩丰富,能在花境色相变化的营造上凸显重要的作用,如郁金香花境、大花美人蕉花境和风信子花境等。

球根花卉不仅可用于花境的配置,也是庭院花卉配置的重要材料。由于球根花卉具有种球交流方便、栽植管理简易、盛花期有较好观赏效果的特点,还常用于露地栽培和室内盆栽。

3.2   在水景配置中的应用

水边的球根花卉多为耐湿的水生球根花卉,是作为湖畔和水边配置的良好花卉材料,如慈姑、洋水仙、马蹄莲等。水生球根花卉在配置时多考虑与水面植物的搭配关系,多种植在岸边的球根花卉,应该注意栽植的高低错落和层次分明,且要留出一定的透景线,供游人观赏远近不一的景观。水生球根花卉不仅有良好的观赏效果,而且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如净化水质和污染物等作用,并具有观赏和生态相结合的综合效益。

3.3   在花坛中的应用

球根花卉中花色鲜艳、茎干挺拔的花卉可以栽种于规则式的花坛中,与规则的花坛形式相辅相成,凸显出其秀丽挺直的特点,如郁金香和风信子,在其盛花期可丰富花坛的色彩和空间效果。

在花坛的种植中,还可以采用与地被植物、多年生花卉等相结合的模式,色彩鲜艳的球根花卉不仅能和地被植物的清幽绿色形成鲜明对比,还可以衬托多年生花卉,使得花坛景观变得丰富饱满。如用小苍兰间植于其中,小苍兰的清新给人以幸福温暖的感觉,而其颜色繁多,有黄、白、紫、红等,穗状花序,有芳香味,也是早春开花的代表花卉。

3.4   在地被中的应用

地被植物要求植株低矮,能覆盖地面且养护简单,还要求有观赏性强的叶、花、果等[3]。在园林植物景观中,对地被植物的设计也是越来越偏向于美化、精致的趋势,而有不少球根花卉可满足这一要求。如花韭,是早春开花的代表花卉,其体量小却繁多,花朵精致,花色有白、黄、粉蓝和淡蓝色,多用于公园、小区及其他景观节点的地被栽植。铃兰同样也是良好的地被材料,其植株小巧、幽雅清香,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4   球根花卉在园林中的发展

4.1   适合用于园林景观中的球根花卉

园林景观的丰富与饱满性离不开植物的配置,而对于花境、庭院、水景、花坛、地被等景观小节点中的应用,需要根据不同球根花卉的生长习性特点和观赏特性进行具体配置(表1)。

4.2   球根花卉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审美的不断提高,球根花卉作为重要的园林花卉,在景观造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花色艳丽、色彩丰富、易种植,且一年四季都有相应的花卉开放。但长期以来,我国重品种引进,轻创新;重种质资源拥有,轻利用。所以我国应加大对球根花卉的科研投入,加强对如何解决种球连作退化、球根容易受病毒感染等问题的研究,尽早摆脱过度依赖国外种球供应的局面,促进我国球根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 ] 陈榕生.球根花卉[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 2 ] 郑慧俊,夏宜平.球根花卉的园林应用与发展前景[J].中国园林,2004(7):72-76.

[ 3 ] 李祖清.园艺使用知识[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园林应用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