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做好小学三年级学生关键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2020-06-09 12:02梁剑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8期
关键词:变化阶段心理健康

梁剑平

【摘要】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的健康不仅指身体的健康,还代表着心理的健康。三年级阶段的学生心理急剧变化,需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而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林早就明确地指出,班主任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影响人”。小学生的心理变化,随时需要班主任的监控、调适与维护,犹如禾苗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小学生优质的心理监护期盼着班主任准确地定位自身的角色。所以,作为班主任如何做好这一关键期的心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从两大方面浅谈班主任该如何做好三年级关键期的心理教育:一是三年级阶段孩子的心理特质;二是具体可以从哪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三年级班主任;心理教育

小学教育一般分为低、中、高三阶段,其中三年级作为迈入中、高年级的一个起始点一直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因为该阶段学科知识难度急剧加深,对从低年级迈入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一个有难度的适应过程,对执教的教师而言,也是一个挑战。但是与此同时,广大教育者却忽视了该阶段孩子的心理变化。其实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这阶段他们的心理也发生着“陡崖”式变化。如果班主任不在该阶段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适应该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进行教育教学,将会给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那么,班主任该如何做好三年级关键期的心理教育呢?接下来本文将从三年级孩子的心理变化以及根据新的变化应采取的措施谈起。

一、三年级阶段孩子的心理特质

三年级的孩子大多数处于9到10岁的年龄,这个年纪的孩子不止生理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心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就把该年龄阶段的孩子称为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的孩子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逻辑思维,成人感增强,渴望独立,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更加注重同伴群体的看法。同时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该阶段的孩子处于自卑与勤奋阶段,两组特性在走向定性,该阶段的孩子有很强的欲望去向他人展示他的能力,若他的能力被及时肯定,他从此便相信自己,成为自信的人;若他失去展示能力的机会甚至能力被不断否定,那从此便会变得越来越自卑,甚至用极端方式去掩盖内心的自卑感。

从以上的特质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三年级的孩子的心理与过往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也提醒着我们教育者,要及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给予恰当的心理教育,才能帮助三年级的孩子们平稳走过三年级,培养自律、自强以及自信的品质。

二、针对特性,做好心理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抓细微变化,做好心理引导

心理变化具有内隐性、滞后性、伪装性,这要求班主任要从细微之处入手,不放过孩子的任何一个变化。三年级孩子的品性正在逐渐定型,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时期生活和学习的任何一个细微变化都可能影响到他的心理健康,从而改变他的一生。所以,作为班主任,如果要做好这一时期的心理教育,那就更应该重视一切变化。

美丽的出现,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班主任具有一双慧眼,及时捕捉任何细微的变化,并加以正确的心理教育。这些细微的变化可能是一个孩子突然经常一个人发呆,变得沉默寡言,喜欢独处,或者是书写情况一下子变得很马虎亦或是平常作业上总有家长的签名,近期却没有了等变化都是值得班主任留意的情况。笔者班级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一个孩子过去虽然成绩中下,但是尊敬师长,也友善同学。但是新开学后的短短两周内便屡次顶撞师长,与同学发生多次矛盾。发现变化后,笔者经过与家长沟通发现该学生因为假期家长无暇照顾,与老家的一群“野蛮”孩子长期为伍,习得了一些陋习,而近期家长又忙于工作忽视了他的生活和学习,所以导致他性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通过“对症下药”以及与家长和学生的多次沟通,该学生逐渐改变了习得的陋习,性情也不再像刚开学的那般暴躁,回归了“正轨”。倘若该孩子一开始的变化被班主任忽视,等到孩子品性已成定局,那该孩子未来的人生轨迹不堪设想。

(二)抓关键期,培养优良品质

1.用“民主”预防“叛逆”,培养独立感

三年级孩子一个非常明显的心理变化便是他们的成人感增强,渴望独立,渴望摆脱成人控制,为此有一部分三年级的孩子会无缘无故变得非常的“叛逆”。他们这时期的“叛逆”便是他们权力斗争的开始。他们认为把握住话语权,便代表他们是“大人”了。于是,对于老师的教育,他们会出现质疑、不认同,通常采取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对老师的建议置若罔闻。这时班主任要学会正确引导孩子正确发展独立感,将“叛逆”变成成长,变成自立、自强、自律。

“师生平等相处,有事一起商量”是做好这一心理变化的良方。一二年级时,孩子们将老师的话当作“圣旨”,“言必行,行必果。”他们对是非的标准界限也很模糊,需要班主任明确告知他们哪些事可行,哪些事不可行,因此,一、二年级的班主任一般采取专制型管理。但是对于进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心理需求决定了民主地相处更有利于他们心理的良性发展。这一特质要求三年级的班主任在进行心理教育时应当从民主出发,给予孩子尊重,给足机会让他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满足想成长的诉求。当孩子的心理诉求得到满足,他们便不会剑走偏锋,采取反抗方式来证明他们是一个“完整的人”。

三年级的孩子对是非已有一定的判断标准,在班会上,班主任不妨放手让孩子去主持。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与孩子共同商讨对策,尊重孩子提出的每一个想法。当孩子提出的想法不够成熟、理智时,班主任可以通过说事实,摆道理的方式引导孩子提出更为可行的对策。通过班会不断地满足孩子渴望独立的诉求,也就避免了孩子通过其它方式来寻找独立,进而也能慢慢培养他们的自律、自强意识。

2.用“肯定”摆脱“自卑”,培养自信感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三年级的孩子处于自卑与勤奋阶段,是培养自信感的关键期,对孩子今后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班主任(下转第12版)          (上接第11版)若在该时期因势利导,积极培养该阶段孩子的自信感,用“肯定”去帮助孩子摆脱“自卑”,培养自信感,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他面临的“自卑陷阱”非常多,特別是成绩中下的孩子。因为有学者研究发现: 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水平处于小学阶段的一个低谷 ,可能与三年级开始出现一些复杂的学习任务 ,此时的学习任务高于心理发展的所能承受的压力,心理发展的相对滞后所造成。所以,在该阶段,班主任要将全体和个体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自信感,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利用班会集体教育

班会课是班主任大施拳脚的主阵地,可以利用班会课对全体同学进行自信感的培养。比如,举办主题类班会课,如“如何培养自信感?”“如何应对挫折?”“正确认识三年级”等。通过这类主题班会让孩子了解建立自信感的方法以及如何去应对挫折,因为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也是培养自信感的迂回方法。

(2)利用课余活动分类教育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个闪光点可能是学习上的,也可能是其他方面的。當孩子在学习上找不到自信感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帮助孩子找回,比如,多举办活动,帮助孩子找到自身除学习以外的优点。活动可以是运动类的,比如,举办班级运动会或者专项运动会;活动可以是艺术类的,比如,歌唱比赛、小品比赛、跳舞比赛等。活动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但是都指向一个目的,那就是帮助孩子从活动中找到“肯定”,摆脱自卑,树立自信。

(3)多用鼓励的语言

众所周知,鼓励的语言是学生最喜欢,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培养孩子自信感的道路上,鼓励性的语言更是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班主任在该时期要在把握尺度的基础上更多地利用鼓励帮助孩子找回肯定。

(三)抓“榜样”树“典型”,发挥群体作用

小学生的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但随着他们独立性与批判性的不断增长,小学生与父母、教师的关系 从依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任到开始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与此同时,具有更加平等关系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其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特性在三年级开始明显体现。所以,在这一时期抓“榜样”树“典型”,应贯穿在所有阶段,包括学习和生活,力争最大效度发挥群体作用,引导孩子向上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树精神层面典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寻找班级突出人物是树典型的基础。典型包括学习类、艺术类、品质类等。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肯定这些榜样的闪光点,呼吁学生向此类学生学习;2.树物质层面典型。“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物质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也起着至关作用。树典型还应改造教室环境。可以将寻找到的典型人物相关事迹粘贴在班级公告栏,同时还可以多粘贴呼吁向优秀人物学习的名言口号。通过改造学习的物质环境,隐形引导孩子向典型学习。

(四)抓家校合力,寻找外部帮助

一个孩子的良好教育从来都不能只靠某一方就能完成。一个孩子的老师除了在校的老师,另外一个重要教师便是朝夕相处的父母。对于心理教育亦是如此。为此,班主任需要加强家校合力。

对于三年级的心理教育而言,与家长的沟通更为重要。因为每个家长的教育水平不一致,甚至有一些家长并未知晓三年级孩子的身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所以如果要帮助三年级的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离不开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班主任需成为一名宣传员,宣传三年级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变化,引导家长重视此阶段的心理变化,了解孩子具体的行为变化下隐藏的心理变化。班主任可以在刚升入三年级时,举办一场有针对性的家长会,让家长事先了解孩子在身心方面有可能发生的变化,给家长打一针“告知针”。平常生活中班主任也要密切关注家长的动态,可以通过在班级群发布相关的文章,推荐教育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宣传。对于个别已经发生变化的学生,班主任在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的同时,也必须要给家长普及相关知识。双方合作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才能让孩子平稳走过三年级过渡期。

总而言之,一切的教育都需要在家校合作的基础下,才能走好、走稳。对于三年级阶段的心理教育,也只有家校合力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结

综上所述,心理教育是一件难事,也是一件易事。三年级孩子的对于教育者而言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但是只要我们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给予孩子真心,三年级的心理教育便是一件化难为易的事。

参考文献:

[1]王彩霞.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J].甘肃教育,2018(4).

[2]张成芬.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理监护中的角色定位[J].中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5).

[3]杨碧秀,程灶火.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3).

[4]孙倩.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其辅导方案[J].科教文汇,2011(下旬刊).

[5]任丽.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05):23.

[6]王玉梅,冯雨春.浅谈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5(04):172.

[7]杨黎.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干预策略探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

猜你喜欢
变化阶段心理健康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这五年的变化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