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处置研究

2020-06-09 12:08秦鹏华夏立峰宋原蕾
公关世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新媒体

秦鹏华 夏立峰 宋原蕾

摘要: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处置关系到高校安全稳定发展大局,关系到社会网络空间治理成效,自媒体使高校网络舆情处置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本文通过对网络舆情内涵及我国网络舆情发展、高校网络舆论构成要素进行分析,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处置原则。

关键词:网络舆情 新媒体 处置原则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从年龄结构来看,网民以中青年为主,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4.6%;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网民群体最多,占比达26%。”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要群体之一。微博、微信这两种颇具时代特征的新媒体,集合了手机短信、社交网站、博客和即时通信工具的优点,因其便利性、迅捷性、广域性、互动性、精准性、碎片化,成为高校学生信息获取、互动沟通的主要方式。微视频、网络直播等自媒体平台也凭借自身优势,满足了学生表达自我、尝试新鲜事物、寻求认可的心理诉求,受到学生青睐。但因高校学生社会阅历缺乏、心理成熟度不高,容易受到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被引导至偏离事实真相的方向,甚至被诱导做出一些过激行为,陷入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矛盾中,影响高校的形象和校园安全稳定。因此,研究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网络舆情处置方法,对维护校园网络和谐及校园稳定安全有重要意义。

1网络舆情内涵及我国网络舆情发展

军犬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创始人彭作文认为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而高校网络舆情一般指在校园内发生影响学生安全和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科研,并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突发事件后,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网民在互联网上表达诉求、抒发己见、建言献策,并监督校方权力的使用。

网络舆情的产生,离不开网络舆论的发展。我国的网络舆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由出现崛起到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1998-2002年,网络舆论的开始兴起阶段。2003-2004年,网络舆论影响力初步显现。2005-2006年, 网络舆论形成机制质变阶段。2007-2008年,网络舆论民意功能凸显阶段。 2009-2010年,网络舆论向主流化迈进阶段。2011年至今,网络舆论格局巨变阶段。微博迅猛发展,并日益渗透至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微信朋友圈上线,互联网直播、短视频风靡全国,自媒体百家争鸣,这些新媒体表现出极强的互动性,可以实现及时交流和网络互动,并且能够直接发掘议题进行传播和讨论,改变了以往的网络舆论格局。伴随着高校网络形态发展,高校网络舆论自然也发生着变化,2000年至2009年,高校互联网网络形态主要为官方网站、门户网站、BBS和邮箱,需封闭在教育网内使用,这就使得网络舆论并未占据主流。互联网发展逐渐变快,微博、微信、个性推荐算法、直播短视频等等已逐步构成高校宣传工作的新媒体集群,网络舆论已能够对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并成为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领域。

2高校网络舆论构成要素

只有掌握网络舆论构成要素,才能对症下药,正确应对网络舆情。(1)舆论的主体,主要包括高校学生。当某一网络舆论中参与的学生人数越多,说明事件可能就越严重,需要多加注意。除此以外,某些网络意见领袖、网络推手在引领网络舆情发展过程中,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舆论的客体,即某些能引起学生关注和讨论的社会现象、校园事故或管理问题等客观事实,其本质就是学生的校园生活矛盾在现实中的反应。成为网络舆情的客观事实往往具有公共性,即涉及学生的公共利益或某些社会观念。当代高校学生伴随着中国社会快速发展成长起来,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接触新鲜事物多,眼界宽广,所关注的内容不仅仅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学生权益等问题,还会关注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相关的大事,例如国家领土安全问题、海峡两岸关系问题、中日关系问题、中美贸易战等等。(3)舆论的载体。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网络舆论的主要媒介,例如:微博、微信、抖音、搜狐號、百家号、一直播等。(4)舆论本身,即网络舆论主体对客体所形成的意见、态度和情绪。网络舆论越强烈、持续时间越久,应该越多关注。

3高校网络舆情处置原则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舆情具有虚拟化和隐蔽性、低门槛和随意性、多元化和开放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显著特点。且高校学生作为舆论主体,活跃性强但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在突发事件面前容易情绪化,出现群体极化效应。如果处理不好高校网络舆情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的还会酿成恶性事故。高校在处理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除了要借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适时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好应急预案。

早准备、早安排、早防范。做好网络舆情应对管理预案,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就可以及时、有序的开展应对工作,有效的减小和消除网络舆情突发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应对预案的制定必须把握舆情的导向,按舆论数量、持续时间、强烈程度、非理性成分所占比重等有针对性的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抓住网络舆情指向,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形成各部门协调的联动机制,从而制止事件进一步恶化,将对学生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

(2)要做到有敏锐的洞察力,反应快速,及时出击。

在当前这样一个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操作简单、及时传播的通讯工具广泛使用,使得信息传播渠道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丰富。校园突发事件一发生很快就会被上传至网络,随即就被无数微博、微信、网站迅速转载,从而引发广大学生热议。人们在接收信息时,往往有着“先入为主”的心理,因此学校要抢在舆情形成后,以最快速度按照处置预案开展工作,及时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努力做到先声夺人,发挥引导网上舆论的主渠道作用。

当然快不是盲目的快,而是要做到科学处置。首先,要抢在第一时间报告事实。事实就是事实,它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改变无法抹除的,迅速报道事实会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消息的权威和真实。而且第一时间发布消息,也向学生表明校方已经关注到该事件并着手开始调查。通过这样处理,学校表达出了对民意的尊重和重视,很好的安抚了学生的不安情绪,并让学校的声音先入为主。在第一时间内快速发声,才能保证在网络舆情的应对过程中“不失位”,有利于网络舆情的平息和解决,这也为下一次拿到话筒,让学生愿意听学校的发声打下基础。其次,慎报原因,报告原因务必准确。在第一时间将事实公布后,对于事件产生的原因,在没有完全弄清以前,不能主观臆断,胡乱分析,否则必然会搅乱人心、混淆视听。且当真相大白时,会引发学生的进一步质疑,带来更大的舆论压力,使学生对校方的信息产生一种不信任感,会使校方官媒失去公信力,还会误导舆论,影响事件的有效处置。最后,对专业性强的事件,可以请专家学者协助发布。对矛头直指校方的事件,要勇敢表态,自己说比别人说好,主动说比被动说好。

(3)要灵活应对。

网络舆情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也呈现多样化。因此,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要分门别类的、条分缕析的沉着灵活处理。一是对正面信息应积极肯定,鼓励支持,宣传正能量。特别是建言献策信息要认真倾听,即使是批评意见信息,也应该认真听取并适当回应。二是对有较大负面影响的反面信息,要根据信息传播态势,或正面澄清、舆论引导,或删除封堵,并尽快确定发布信息源头,做好“灭火”工作,防止信息继续蔓延,导致事态扩大;三是对时效性较强的信息,要持续地及时更新,说明进展。

根据不同的网络舆情和实际需要采取灵活的工作方法。一个负面舆情的发生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不仅仅是高校保卫部、宣传部或其他某一个部门的职责。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各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沟通,无缝衔接配合,变单一应对为协同作战,共同商议判断危机走向,必要时修改和挑战应急预案。

(4)要讲“和”。

高校网络舆情大部分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在跟参与网络舆情的学生沟通过程中要讲“和”。要善于做学生工作,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观点交流、心理交流和对某一热点问题的看法交流,取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提高话语的权威性。对过激大学生的处分也应立足说服教育。但當出现违法犯罪活动时,应当坚决服从公安机关管理,依法处置。

本文为吉林大学研究生工作部资助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课题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19-08-30)[2019-09-18].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hlwtjbg /201908/t20190830_70800.htm,2019-08-30.

[2]蔡文政.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特征与引导机制研究[J].中国报业,2014(14).

[3]王世海.自媒体时代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与处置机制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2019(40).

[4]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311).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新媒体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