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及对策研究

2020-06-09 12:08李娜
公关世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算法信息

李娜

摘要:科學技术的发展,人人面前都有一麦克风的局面得以实现。网络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意识形态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算法推荐模式让网络中的人们陷入“信息茧房”,网络已经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跑马场”以及西方利用新媒体对我国持续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针对网络提出的新问题,有必要从技术、意识方面积极应对。

关键字:网络 意识形态 挑战 措施

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俨然成为了一把双刃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促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人人面前都有一麦克风”的崭新局面不断呈现,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也日益显现。

一、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

(一)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

网络意识形态指的是基于网络信息工具的使用而产生的新的意识形态领域,是传统意识形态各要素在网络信息空间的延伸和再现。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多种思想意识并存的状态。从主体角度来看,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是在其领域内实施相关活动的是现实存在的社会人。从技术角度而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人类社会变成互联互通的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信息井喷式涌现,信息轰炸已经成为目前网络中人们接受信息的真实状态。

(二)网络意识形态的特征

1、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呈现日常化倾向

网络空间的去中心化,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信息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中。因此,网络领域信息的表达较传统媒体而言出现日常化、碎片化倾向。网络空间的传播主体往往是社会中的普通个人,由于没有经受专业的新闻采访、编写的训练,因而对事实的还原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自身感情的倾向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再加工,从而造成传播中的信息附着有个人感情色彩。网络空间中的信息很少直接触及政治话题,但是意识形态会隐藏于人们交往的语言、文字、表情包等,因而更具隐蔽性。

2、网络意识形态的呈现出现图像化倾向。

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的表达不再局限于严肃的政府报告或者高喊的主旋律口号,而是采取更加接地气、更容易为普通民众所接受的图像叙事方式,由艰涩难懂的文字向平实、幽默的图文方式,实现视觉转化。可视化的传播突破了语言表达的瓶颈,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播中国声音与讲述中国故事。

3、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载体呈现平台化倾向。

随着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式的发展,传统媒体在传播主流信息的过程中呈现疲态。因此,多数传统媒体开始依托现有的媒体平台进行主流价值的传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借船出海”的方式并没有能够掌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传统媒体只有增强自身实力,开创能够自我掌控并且传播力强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才能牢牢掌握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权。

二、网络意识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

(一)算法推荐造成“信息茧房”效应

各类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对用户进行偏好分析,以便能向用户推送个性化的定制信息。算法推荐模式更加注重用户的偏好,呈现重流量而轻社会效益的倾向。

1、新闻把关权的转移

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中除了信息的提供者是非专业人员以外,其余参与人员均为专业训练人员。这样的一种生产流程使得信息的发布错误率低,易于控制。新媒体时代,普通民众参与到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新闻的内容、热度以及真实度。同时,部分新媒体平台采用算法推荐方式进行信息的推送。算法推荐模式基于用户的喜好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推送,容易造成重视利益而轻视主流价值观的宣导,甚至会出现为了追求流量而推送低俗化内容的局面。移动传播体系中,平台对用户身份的隐匿和用户近乎个人独处的状态下,人们所表现出来的信息需求,常常是猎奇心重、对低俗内容较为敏感。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自有app的宣传效果不尽如人意。于是传统媒体纷纷转战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利用平台的影响力进行信息的传播,期望扩大影响力。“借船出海”的方式一方面助推了主流声音的传播,扩大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但是也出现了“冷场”,被删帖的尴尬局面。

传统媒体的话语权以及把关权均受到新媒体的挑战,导致网络中的信息纷繁复杂,且存在娱乐化、低俗化泛化的倾向。一方面,处于信息漩涡中的人们无法准确地识别信息的真伪,另一方面,长期的娱乐化、低俗化使得用户失去了对主流价值的守望与追求,阻碍了社会共识的形成和用户正常的社会化发展。

2、用户堕入“信息茧房”效应

“信息茧房”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网络化带来了更加全面细致的网络信息,与此相对的是,公众所接触的信息反而并没有随之而增长。算法推荐模式选择推送满足用户需求的个性化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局限于某一类别。长此以往,容易造成网络群体的极化。网络群体是分类聚集的,他们往往出现群体内同质、群体间异质的倾向。一旦“信息茧房”形成,就会出现群体内的交流日益频繁,群体间的交流逐渐减少,这样群体内的同质性、群体间的异质性日益显著。在网络交往过程中,人们看到赞成某种观点的人多,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不断强化此种观点并扩大观点的影响力。长期陷入“信息茧房”中的人会变得盲目的自信,思想狭隘。总是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真理,拒绝一切其它合理的意见与建议。一旦自己的意见得到“同盟者”的认同,就会演化成为极端思想,甚至会产生一些偏激的行为。“信息茧房”还会加剧社会分层。网络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当面交流减少,人们选择信息的自由度也逐渐加大。当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粘性减少,就会加剧社会的分层,减少了群体的功能。

3、放大“后真相”问题

如今,真相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人们更加相信他们想要看到的、听到的“真相”,情感牢牢占据了上风。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后真相”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具有相对话语权的网络意见领袖们为了获取流量不惜制造观点,炮制信息以获取利益。人们也不在乎真相到底是什么,因为与快餐式的新闻相比,寻求真相的成本太高了。正如南方周末所说,情感太多,事实已经不够用了,对于真相,人们早已失去了耐性。因此,人们对于事件的态度往往取决于立场与情绪。即使出现证据也熟视无睹,任由事态向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容易撕裂社会共识和社会主流价值观。

(二)歷史虚无主义盛行

历史虚无主义者对自己的历史、民族的文化乃至自己的民族,采取轻蔑的、否定的态度,把自己的历史说的一无是处。现今,网络已经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跑马场。对历史进行质疑吸睛,背后暴露的是人们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和价值观危机。历史虚无主义除却凭空捏造的历史以外,还把历史事件和人物孤立起来看,以偏概全,以支流代替主流并得出结论。部分历史虚无者打着专业研究的幌子,企图从专业解读的角度质疑抹黑历史。公众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对专业人士的盲目认同,很容易相信他们所给出的历史结论,从而对我们记忆中的历史产生怀疑,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苏联的解体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经常运用质疑、抹黑中国的历史来动摇人心,企图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三)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深度渗透

信息化时代,思想的交流沟通变得尤为方便,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变得格外激烈。“敌对势力一直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威胁,想方设法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围堵,不断调整策略、变换手法,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取人心。”信息化时代,意识形态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的是以“诛心”为主要目的。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推销“网络自由”的理念。网络的核心技术还牢牢掌握在美国手中。例如支撑互联网运转一共有13台根服务器,主根服务器设立在美国,其余的12台中,美国还掌握9台。美国政府通过“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公司”掌握域名系统最终控制权,在国际冲突中侵害别国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美国所奉行的“网络自由”其实有着双重标准,对自己有益就搬出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论调,与自己利益无关的,就开始宣扬所谓的自由。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我国国内的社会矛盾进行煽动,企图干涉我国内政。

三、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应对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在我们即将取得全面小康的伟大胜利的同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变得更加多元,社会阶层的诉求也各有不同。有不同的社会诉求就有不同的利益实现方式,不一样的利益实现方式就需要不一样的评判标准。这对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提出了挑战。因此,制定相关措施以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势在必行。

(一)管得住、用得好算法推荐

对于算法推荐新型技术,需要一方面规避其带来的弊端,另一方面也需要注重新兴技术的优势。

1、以算法推荐助推主流价值观的传播

网络传播平台需要遵从新闻传播伦理,制定以传播主流价值观为核心的分发机制。首先,在网络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时刻以公共利益为基准,保证公众的知情权,以构建风清气朗的网络平台环境。将主流价值观伴随算法推荐设计的全过程,推荐时适当地向主流价值内容倾斜。其次,在网络平台审核信息的过程中加重人工审核的比例。人工审核可以避免算法审核的“一刀切”的弊端。算法审核主要依靠关键词判读,而无法真正通过通盘理解文段的内容,从而出现误判的情况。同时,重要的突发事件、信息可以人为地通过置顶、弹窗等方式进行推送,对低俗的内容进行挤压,缩小低俗内容的生存空间。

2、促进算法推荐的良性发展

新兴技术的新往往会导致法律、行政方面监管的空白,无法从制度、法律上加以控制。首先,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快推进监管算法推荐的法律法规。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要以促进其发展为主,同时加以制度的规范,突破“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尴尬局面。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多元声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不是不允许其它声音的出现。只是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意见表达不能突破法律、道德底线,在制度的范围内倡导百家齐放的新局面。其次,需要提升网民的网络素养。通过宣讲等方式让民众意识到算法推荐的存在,了解算法推荐的运行过程,了解他们在我们的信息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提升网民对算法推荐的批判态度,有意识的跳出“信息茧房”,增加接收信息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对推荐结果的辨别能力,同时自觉地遵从网络社会规范。

(二)加强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引导

加强网络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压制。爱国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一直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一方面,需要搭建“爱国主义”的教育平台。这就要求教育主体要具有网络思维,培养一批具有对网络爱国主义行为具有科学认知的网络教育者。另一方面,需要优化网络舆论空间。对发布历史虚无主义的公众号采取依法关闭的措施,同时施以法律方面的惩罚,提高违法成本。最重要的是加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育的始终,培养一批回应网络舆论的专家团队,针对网络影响较大的负面言论及时给予回应,避免负面言论的扩大。

警惕网络意见领袖的负面功能。网络意见领袖是传统意见领袖在网络时代的延伸与扩展。在网络社会中,一批针对热点事件发表个性化的观点,得到广大网民的追随,从而影响网民的观点、行为的人即为网络意见领袖。网络意见领袖的身份千差万别,主要包括传统意见领袖、事件性意见领袖以及草根性意见领袖。传统意见领袖纷纷转战网络,其自身所附带的明星光环自然得赋予其巨大的影响力。网络大V们利用其自身的影响力在网络空间中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一部分的网络大V确实助推了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他们在微博等平台上关注国际国内热点事件,关注公益或者帮助弱势群体发生。但是也有一部分的网络大V利用网络言论的相对自由,公然发布伤害国家、社会的言论。因此,对于对于这一部分的意见领袖应该加以引导,及时给予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于肆意发表错误言论的观点,要及时进行相关舆论引导工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行政、法律措施。面对纷繁复杂的言论狂潮,网民往往处于茫然失措的状态,人云亦云。因此,需要成立舆论应急机构,收集网络言论,对倾向性言论及时进行官方解释说明。对敢于发声的专家学者撑腰鼓劲,让他们敢发声、发成声,期望他们能从专业角度对事件、政策进行解读,提升网络信息的含金量。对于爱惜自己的羽毛的专家学者应加大激励力度,在思想上进行沟通引导,在行为上给予支持,利用官方媒体及时转发、点赞,给公众看到官方态度,扩大专家学者言论的影响力。

(三)打好网络的防御战、舆论战以及主动战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在理论学习与宣导的过程中要既有理论性、知识性还要兼具趣味性、服务性。列宁曾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例如“主播说联播”栏目就是一很好的借鉴。“主播说联播”是中央电视台新闻媒体中心于2019年7月29日推出的短视频栏目,以轻松、愉快的形式结合当天的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用通俗化的语言传播主流声音,屡次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

网络时代亦是碎片化时代,人们更加接受快餐信息。“主播说联播”利用短视频新形式,以短小精悍的评论内容对当天的新闻热点进行评价,传递主流声音,传播主流态度。因此,官方传播媒体的运行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新媒体形式,拉近与青年人之间的距离,打破青年人对政治的激进和冷漠的两极分化状态。充分利用发生重大事件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时机,合理引导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防止泛娱乐化的产生,适当保持爱国主义行为的严肃性,努力做到内容严肃而形式娱乐的双赢局面。刚柔并济,用幽默的方式鲜明表达中国态度。

参考文献:

[1]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www.cnnic.net.cn.

[2] 李京.新媒体语境下意识形态传播的特征、挑战与对策[J].中国出版,2019(10):28.

[3] 蒋成贵.算法推荐对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及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2019(7).

[4]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5] 阚道远.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网络战略[J].理论学习,2013(9).

猜你喜欢
算法信息
国际主流轧差算法介绍:以CHIPS的BRA算法为例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订阅信息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算法框图的补全
算法初步知识盘点
展会信息
比比谁的算法妙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