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签
摘要: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下自然“长成的”。政党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面临的历史任务以及政党和国家间的建立顺序及关系的不同,决定了中西政党制度的本质性区别。
关键词:中国政党制度 西方政党制度 中西比较
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标志,政党制度在国家权力配置和运行中居于主导地位。政党制度也出现了多种分类。例如,M.迪维尔热将民主政体下的政党制度区分为两党制和多党制,G.萨托利将政党制度分为:主导党制、两党制、温和多党制、极化多党制和碎片化政党体制五种类型。而马克思主义主张,按照政党性质将政党制度分为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本文中写到的西方国家政党制度主要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与之进行比较分析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和西方为什么采取截然不同的政党制度类型?原因是什么呢?中西政党制度由于所处历史背景、历史任务及政党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不同而不同。因此,分析政党制度差异性原因要结合该党所处具体历史环境来分析。
一、中西政党政治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
西方國家最先产生资产阶级政党制度。就经济基础而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逐渐超越封建经济的生产方式,在与中世纪封建政权的对抗下,实行自由竞争的经济模式,经济上的竞争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需要通过组织或操控政党来保障利益,于是以政党为载体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成为必然。为了保障政治上获得相应的民主平等权利,利益相似群体组织成政治团体,积极寻求参与政权维护自身利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党,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各阶层、集团相互竞争在政治上的体现。从政治条件看,西方政党最先产生于议会,是议会内部各不同利益群体相互竞争的结果,政党的产生使不同利益群体的竞争在议会内部得到了有效平衡和制约,是资产阶级政治民主的标志。根据各国不同情况,出现了不同的政党制度,例如“两党制”或“多党制”,相同政党制度类型的具体实践情况也各不相同。从文化基础看,西方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社会思想得到了极大解放,涌现出一大波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公意”等思想,洛克的分权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和密尔的自由思想等,孕育了一批又一批政治家和革命家,在自由化、民主化、平等化的浪潮中,形成了现代资产阶级意识体系,为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基础。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从经济基础看,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两半”社会,外国资本疯狂入侵并掠夺资源。19世纪70年代出现民族资本主义,90年代后逐步发展,但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力量一直很薄弱。清末新政短暂出现继而夭折,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社会上政党林立,试图实行多党制度,但随着袁世凯称帝而宣告失败。在后来的革命战争时期,我国存在三类政党: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国民党的一党独裁专制统治,实际是蒋介石实行的个人专制统治,由于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抛弃新三民主义,打压共产党等一系列不利于国家和人民的行为,最终于1949年被彻底推翻。各民主党派对抗日战争胜利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正如周恩来所说:“旧中国外有帝国主义侵略,内有封建主义压迫,民主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动摇性这个‘肺病是先天不足遗留下来的,一开始就没有力量,没有形成强大的政党”。不过他们支持共产党并选择了跟随共产党,最终和共产党站在一起,形成统一战线,为我国特色政党制度形成奠定了基础。从文化上看,中国政党制度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崇尚“和合”文化,钱穆指出:“中国文化的伟大在于求同存异,在于调和,在于兼容并蓄。”中共积极寻求各民主党派有志之士的支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受一切承认中共政权和领导地位的,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各民主党派,最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中西政党政治制度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
西方政党最先产生于议会内部,是由国家政权运作的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法律上被允许存在。政党领袖集中于议会内部,政治趋向是尽可能获得多数议席,在议会内议政或者上台执政,为了获得多数议席,多党制国家惯于组成“政党联盟”,联合执政,但这种联盟较为脆弱,稳定性差。在两党制国家,政党的首要任务是赢得选举,政党分化为执政党和在野党,执政党的任务在于执政议政,其领袖担任议会首脑;在野党的主要任务是监督执政党和参政议政,为下次选举胜利做准备。例如,英国两党制度的出现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新贵族相妥协的产物,其政党制度成立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参政议政、治理国家。实际上,确是为了以一种相对正当的手段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中国最早的政党萌芽是19世纪70年代的“强学会”、“南学会”和“保国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在长达一百年的时期里,中国人民饱受压迫与欺凌,封建统治者禁止政党的产生和一切政党活动,外国侵略者只想把中国沦为殖民地而不想中国成为一个主权国家。20世纪的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政治愿望呼唤政党的出现,把一盘散沙的中国组织起来,推翻三座大山,取得革命胜利。政党的主要活动方式就是采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由于中国政党产生的社会环境远复杂于西方,不同的政党皆进行了尝试,由于各方原因均以失败告终,我国政党制度在不断摸索中形成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形成并发展,先决条件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完成其他政党未完成的历史任务: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
三、中西政党、国家出现的先后秩序不同
西方国家是先有国家再有政党及政党体制。从王权大于教权的封建统治到中世纪教皇统治下的教权大于王权的宗教统治,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关系不断变更,直到资产阶级逐渐崛起并掌握国家政权。在这一系列最高统治集团变更过程中,国家这一庞然大物一直存在,从未消失。如英国,最高权力由国王过渡到首相,这一变化出现并完成于现有国家体制下,其现代政党制度形成于19世纪中叶。国家先于政党和政党制度的产生是西方国家的显著特征,由于国家的存在有了议会,政党产生于议会内部,逐渐也产生于议会外部,而国家的存在是政党和政党制度产生的前提。一些西方国家形成了多个政党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多党制”;一些西方国家形成了两大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两党制”;一些国家形成了法西斯主义的一党独裁制。无论是何种政党制度,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中国是先有政党的存在并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建立新中国。在我国现有政党制度前,出现过对系列政党制度的探索。在孙中山带领下,有志之士发动辛亥革命并于1911年12月成立“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形式肯定了结社自由的权利,在世界政党发展日臻完善的大环境和中国资产阶级各阶层的推动下,民国初年出现第一次组党高潮,“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政党林立,党派竞争,然而中国的资产阶级多党制只昙花一现,便彻底破产。孙中山先生政治思想丰富,对我国政党政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他认为“法、美共和国皆旧式的,今日惟俄国为新式的。”“近年来俄国发生一种‘人民独裁政体,比较代议政体改良的多”,鉴于民国初年多党制尝试下的危害,他提出“以党治国”、“以党建国”主张。1931年,蒋介石在通过《训政时期约法》,将国民党一党独裁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继而开始实行党派管控、行动压制和精神控制,经济上腐败盛行、政治运作无序且实行特务统治、军事上未能团结广大群众造成力量薄弱,特别是“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对中共革命力量造成重大打击。国民党一党独裁的政党体制激起了社会各阶层不满,最终失败。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成立,是典型的使命型政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直不忘初心,英勇奋战,最终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真心支持和坚定拥护。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全新的国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政党与国家关系的体现为先党后国、以党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形成,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
结束语
不同的历史环境产生不同的政党政治制度,也造就了中西方政党政治制度在党际关系、党国关系及党社关系方面的不同。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制度历经70年风雨洗礼,依然永葆活力与生命力。劈波斩浪、行稳致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方向,是中国人民创造地植根于中国土壤的政党制度,是切合中國实际发展现状的政党制度,是将我国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所必需的政党制度,正确认识并不断发展我国政党政治制度,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
参考文献:
[1]周恩来,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79.
[2]丁世峰,民国一年来之政党[J]. 国事第1期,1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