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中医药传统精神培育探究

2020-06-09 12:19刘祯哲
关键词:医学生

刘祯哲

【摘  要】中医药传统精神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对于培养合格医务工作者以及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均有重要价值。论文通过对医学生中医药传统精神知晓与理解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到目前医学生对于中医药传统精神的知晓与认同亟待提高,只有通过转变认识理念、变革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方能促成医学生中医药传统精神的养成。

【Abstract】As a treasur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traditional spiri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important value for cultivating qualified medical workers and improv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medical students'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irit, and understands that medical students' awareness and recogn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irit needs to be improved. Only by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knowledge, reform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 can this be achieved the cultivation of traditional spiri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medical students.

【關键词】医学生;中医药传统精神;医学教育改革

【Keywords】medical students; traditional spiri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form of med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2-0140-04

1 引言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我国,给人民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各省市自治区积极采取有效防疫措施切实阻断疫情蔓延,同时在利用西医救治的基础上,我们也在逐渐探索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的过程中的中药作用。例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详细阐述了中医治疗方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已成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中医药专家积极参与医疗救治,特别是重症、危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

习近平2019年10月在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1]因此,对医学生进行中医药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增进医学生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医学生中医药传统精神知晓与理解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包头医学院医学专业学生对中华传统医德核心价值的了解现状,论文以包头医学院2015级全体医学专业学生(涵盖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口腔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专业近1414名学生)作为调研对象,以期通过此次调研得到的数据和分析的结果为医学院校如何培养医学生中医药传统精神提供参考和借鉴。

此次调研共发放 1414份,回收1414份,其中有效问卷共1398份,有效率98.87%。调研问卷共设置问题30道,涵盖“中医药古籍知识知晓掌握现状”“中医药医德伦理认同践行”及“中医药价值作用辩证评价”等三大主题。从每一主题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如下分析。

2.1 中医药古籍知识知晓掌握

本部分调研题目主要是为了解医学专业学生对中医药文化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调研结果可以得知被调研的医学生中半数以上对于中医药文化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但是掌握知识的准确度还需进一步提高。作为医学生应该牢牢并准确掌握中医药文化基本知识,这既是医学生相应课程的目标要求,更是体现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一面镜子。

在问题“‘杏林春暖来自哪位名医的典故”中,只有37.27%的同学选择了正确答案“董奉”,此题应是每一个医学生必须要知道的典故,但是答题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见表1)。

在问题“‘医圣指的是哪位古代著名医学家”中,只有56.73%的同学选择张仲景(本题正确答案为“张仲景”),通过选项可以看到选项中的4位均为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虽具有一定的干扰性,但是同学们的选择情况与本次调研的预期存在一定的差异(见表2)。

在问题“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的书籍以下哪部著作”中,只有59.06%的同学选择了正确答案《本草纲目》(见表3)。

在问题“被称为‘医圣和‘药王的分别是谁”中,有79.09%的同学选择了正确答案“张仲景 孙思邈”。此题的正确率较上面3道题有明显的提升,可见同学们掌握知识的扎实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见表4)。

2.2 中医药医德伦理认同践行

通过此部分调研结果可以得知,同学们对于中医治疗方法及中医药医德伦理价值观的认可度并不高,把中医药医德伦理运用到今后临床实习及从医生涯中的更是占少数。

问题“你认为中国传统医德观中医德基础是什么?”这道题属于《医学伦理学》课程范畴,但还是有少数同学没有回答正确(见表5)。

问题“您对传统医药的态度是什么?”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对于中医药传统文化抱有积极的了解态度,且会有一些了解涉猎,较少人可能觉得中医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且平时较少生病或大部分疾病均可被西药治疗好,或者认为中医知识不具有确切的理论性和足够的合理性,所以对中医文化没有关注(见表6)。

问题“您在何种情况下会选择中医治疗方法?”从数据能看出,绝大部分人把传统医术当作第二治疗方案,当患者染病时,第一选择是西医(见表7)。

2.3 中医药价值作用辩证评价

通过分析本部分调研数据,可以看到同学们一方面认为中医药诊治方法、中医药文化在现实就医诊治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又认为中医的诊治效果没有西医显著。

问题“您认为传统中医药精神对于解决当今医患矛盾的意义何在?”(多选题)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认识到中医药精神对于解决当今的医患矛盾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见表8)。

但是当被问到:您怎样看待中国传统医药治疗?同学们的选择却又出现了反转,多数同学认为中医治疗疗程长、见效慢。这似乎又与上面那道题目的选择结果呈现对立的一面(见表9)。

3 医学生中医药传统精神掌握现状之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调研数据,特别是上述选取出的个别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得知,现阶段医学专业学生对中华传统医药基本知识的掌握及对中华医药传统医德伦理的认同度并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3.1 医学教育模式“西医化”主导趋势盛行

早在19世纪初,以牛痘接种法以及西医外科和眼科治疗技术为代表的西医诊疗技术的传入,促进了西医在中国的发展。不可否认,相较于中医的长期调理,西医通过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做出对疾病准确的诊断,进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当前,整体的舆论环境还是偏向于西医,虽然国家一再呼吁要重振中医,弘扬中医药文化,但是对于中医的重视程度似乎并没有极大的提升。我国医学教育模式还是以“西医化”教学模式为主导,从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案例、实验方法等均是以西医为背景和基础,除了中医学专业以外,其他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其实均为西医方向。同时,以西医为主导的传统生物医学教育模式导致“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只注专业知识和能力,忽视综合能力、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2]。

3.2 医学人文教育惨遭轻视与课程设置偏斜

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医学专业课课程设置一直沿用固有的模式,专业口径过小,学生知识面较窄,基础不够宽厚[3]。医学院校绝大多数属于理工科院校,这就导致不论是学生的数量还是专业课程设置均偏向理工科,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开展缺乏相应的环境支撑。医学生多数在高中阶段就已经选择了理工科,本来就缺乏一定的人文知识的积累,到了大学所学的课程依旧是以理、化、生等学科为主导的专业课,如此对于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就显得较为困难。

3.3 医学本质认识肤浅与中医传统传播受限

医学的内在目的和外在目的都是通过防治疾病、促进健康而达到使人幸福,这是医学追求的终极目的[4]。医学的本质

究竟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还是对人的关怀与慰藉?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医者深入思考。诚然,通过追求医学技术的不断精进与发展对于攻克人类顽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如果一味去追求医学技术的突破忽视医者对病患的人文关怀,患者将始终面对的是“冷冰冰”的医疗器械和“高深莫测”的医学术语。医生的工作对象是人,如果不重视医德会造成严重的,甚至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从本质上说,医学决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体现人性关怀、社会公正、公平的人道主义事业[5]。医者仁心,相信每一位医者从内心中一定是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心怀敬畏之心,也绝不会忘记从踏入医学高等学府时立下的铮铮誓言。但是当前不断出现的医闹事件,也从侧面反映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医患沟通不顺以及对于医学本质认识肤浅等亟待解決的问题。

中医药学之所以能够保留至今继续发挥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医药非常强调对病人的关怀,是将医疗技术与人文思想结合的最出色的典范。中医作为诞生于我国本土的医学学科,把人当作一个整体,通过“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寻找病因,辨证施治。中医的诊疗方法并不是仅仅着眼于疾病本身,而是通过治疗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在缓解临床不适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病患生活生存质量、具有良好愈后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和人文科学的思想,值得大力弘扬。但是,当前的舆论环境对于中医似乎存在正反两方面的态度,一部分人认为中医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值得弘扬;另一部分人则把中医“妖魔化”,曲解中医。这种现实的舆论环境使得中华传统医德学的传播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4 医学生中医药传统精神欠缺之解决措施

4.1 認识理念深刻转变

医学院校应转变思想认识,提高对于中华传统医德伦理的重视程度。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进程、临床实习等方面适当加大对于医学生中华传统医德伦理的培养,真正做到“中西结合”。例如,适度增加《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开设丰富多样的医学与人文科学相交叉的通识课程供医学生选修、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把中医学专业的相关课程供其他非中医专业学生辅修等多种措施提高中华传统医德学在医学高校中的地位。

4.2 教学内容深入变革

把中医药文化精神融入医学专业课程中,促进医学教育内容深入变革。例如,在《医学伦理学》课程中加大“中华传统医德学”这部分专题教学内容,给学生讲清楚中华传统医德

学中“以人为本”“辨证施治”“医护合一”“尊生贵人”“救人济世”“不务名利”“尊重同道”“最大善果”等核心价值观,以弥补医学生在中华传统医德学精神认知方面的欠缺。

此外,还可以在其他医学专业课程中逐步渗透中医药文化精髓,提升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树立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从医信仰。

4.3 教学方法深层革新

①创新理论授课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例如,在《医学伦理学》课程中进行有关“中华传统医德学”相关授课内容时可以适当运用“雨课堂”“优慕课”“微助教”等多媒体教学平台,每节课上课前提前布置相应课前预习作业;每节课上课中运用这些多媒体教学平台发布随堂问答题目,供学生当堂作答来增强师生互动;每节课课后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发布课后作业,巩固当堂授课内容。同时,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加大有关“中华传统医德学”相关教学案例和教学视频的比重,或者把相关音视频和教学案例上传至多媒体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后拓展学习,以此来增加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通过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步加大医学生对于中华传统医德学的认同。

②创新实践教学方法,采用情景式、沉浸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生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可以通过邀请当地著名的中医药行业从业者或者中医学专业教师为医学生进行讲座,弘扬中华传统医药精神;定期通过团委、学生会、校园社团等组织开展有关“中华传统医德学”的知识竞赛,丰富医学生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准备;组织医学生到当地的中医院参观,亲身体验蕴含“中华传统医德学”的中医诊疗全过程,为医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提供有益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9-10/25/c_1125151959.htm,2019-10-25.

【2】栗红侠.医学教育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01):36-37+40.

【3】李兆松,王忠彦,吕海波.试论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教育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02):124-125+128.

【4】赵明杰,宋文波.当今医学缺少的是什么——论医学中的人文[J].医学与哲学,2003(12):11-13+17.

【5】樊民胜.迎接医学人文学科发展的春天[J].医学与哲学,2003(12):21-24.

猜你喜欢
医学生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浅谈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技能考试改革的探讨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医学生科学素养问题及其培养途径
医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分析